7.2《将进酒》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将进酒》学案

资源简介

课题:将进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将进酒》的乐府旧题属性,积累诗中“钟鼓馔玉”“五花马”等文化意象,掌握诗歌“悲—欢—狂—愤—狂”的情感脉络。
2、赏析诗中夸张、比兴等手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长醉不愿醒”等名句的内涵,体会诗歌豪放雄浑的语言风格。
3、透过“狂歌痛饮”的外表,把握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理解“万古愁”的深层含义。
4、通过吟咏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与情感张力,培养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审美认知,领悟诗人“蔑视权贵、自信豁达”的人格魅力。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与背景积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作风格豪放雄浑、想象丰富,擅长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意为“劝酒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当时官场黑暗,诗人借酒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诗句与意象预习:
补全下列诗句,并解释加点意象的含义。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既指实际的黄河,又比喻人生时光,象征永恒与壮阔)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指权贵的奢华生活)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指曹植,诗人借其怀才不遇的经历自况,表达对权贵的蔑视)
3、字词与翻译预习:
解释下列词的含义,并翻译诗句。
(1)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应该)
诗句翻译:应当一口气喝上三百杯
(2)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尽情;谑:玩笑,欢乐)
诗句翻译:喝着价值万钱的酒,尽情地欢乐玩笑
(3)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取)
诗句翻译:叫侍儿拿出去(名贵的宝物)换来美酒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情感脉络
1、阅读全诗,根据“情感变化”划分层次。
层次 对应诗句 核心情感 表现手法/语言特点
悲叹时光(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悲哀 比兴(黄河之水喻时光)、夸张(朝青丝暮成雪),长句营造雄浑氛围
狂放饮酒 (欢—狂) 人生得意须尽欢……请君为我倾耳听 及时行乐的欢悦,劝酒的狂放 短句(岑夫子,丹丘生)加快节奏,夸张(一饮三百杯)凸显豪情
愤激批判(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对权贵的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激 对比(圣贤寂寞 vs 饮者留名),用典(陈王)暗抒不平
狂放销愁(狂)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以酒销愁的极致狂放,呼应开篇之悲 反客为主(呼儿换酒),“万古愁” 收束全诗,情感达高潮
2、诗歌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何作用?
①起兴抒情:以黄河奔涌不息的壮阔景象起兴,比喻人生时光一去不返,奠定“悲”的情感基调;②反衬对比: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强化时光易逝的感慨;③铺垫伏笔:为下文“万古愁”埋下伏笔,也为“开怀畅饮”提供合理借口(以酒对抗时光流逝的悲哀)。
(二)文本研读:赏析名句与手法
1、赏析诗中关键名句的内涵与情感,完成表格。
名句 内涵 情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信自身才华终将有用,钱财得失不足挂怀 高度自信,对未来的乐观,暗含对“怀才不遇”的反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权贵的奢华生活不值得羡慕,只求长醉逃避现实 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对黑暗官场的否定,愤激中带无奈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以来圣贤都因不合时宜而寂寞,唯有饮酒者能留下美名 借“圣贤寂寞”抒发自身不平,以“饮者留名”自我宽慰,愤激之情更浓
与尔同销万古愁 愿与友人共饮,消解跨越时空的深沉愁绪 狂放中带悲凉,“万古愁”呼应开篇,将个人之愁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之愁
2、诗中多次运用“夸张”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地描写饮酒量,凸显诗人劝酒的狂放与豪情,让“狂放”的形象更鲜明;②“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地表现时光流逝之快,将“人生易老”的悲哀具象化,比直白抒情更具冲击力;③“斗酒十千恣欢谑”:夸张地写酒的昂贵,既体现陈王(曹植)的豪放,也暗示诗人以“贵酒”彰显自身品格,蔑视权贵的奢华。
(三)深层探究:理解“狂”与“愤”
1、如何理解诗人“狂歌痛饮”的外表下隐藏的“愤激之情”?
①“狂歌痛饮”是表象:诗人写“一饮三百杯”“呼儿将出换美酒”,看似沉迷饮酒、放纵自我,实则是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官场腐败,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借酒麻醉自己,暂时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②“愤激”是内核: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直接否定权贵生活,“古来圣贤皆寂寞”暗抒自身不合时宜的不平,“万古愁”更是将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愁绪推向极致。“狂”是对“愤”的掩饰,“愤”是“狂”的根源,二者共同构成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2、诗中引用“陈王曹植”的典故,有何用意?
①自况抒情:曹植才华横溢却因受兄长猜忌而怀才不遇,与诗人“有才华却遭官场排挤”的境遇相似,诗人借曹植自比,委婉抒发自身的不平之气;②批判现实:曹植是诗人景仰的“圣贤”类人物,却“寂寞”不得志,反不如“饮者留名”,暗含对“贤才被弃、权贵当道”的现实批判;③强化豪情:曹植“斗酒十千恣欢谑”的豪放形象,与诗人“狂放饮酒”的场景呼应,既增添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又强化“以酒销愁”的豪情。
(四)语言与艺术特色
1、赏析诗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特点,举例说明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①长句营造雄浑氛围:如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长句节奏舒缓,描绘黄河壮阔景象,传递“悲”的深沉;②短句加快情感节奏: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句三字短句密集排列,节奏急促,模拟诗人劝酒时的急切语气,将“欢”的情绪推向“狂”;③长短句交替:长句与短句的切换,让诗歌韵律不单调,情感起伏更鲜明,如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长句(自信),到“杯莫停”的短句(狂放),再到“钟鼓馔玉不足贵”的长句(愤激),情感层层递进,极具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主题总结:
诗歌以“劝酒”为线索,借黄河奔涌的壮阔、人生易老的悲哀,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狂歌痛饮”的描写,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对怀才不遇的愤激;最终以“同销万古愁”收束,将个人的愁绪(人生易老、壮志未酬)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之愁,既展现了诗人豪放豁达的外表,也暴露了其内心深沉的愤激与无奈,是一曲反抗黑暗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悲壮之歌。
五、课后作业
背诵《将进酒》全文,默写并标注诗中的核心情感词,简要批注每部分的情感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