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题1分;第29-35题,每题2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C A B C C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D C A D B D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2分,第38题12分。18.(1)历史信息:英法联军两次入侵(1857-1858,1860);英法联军从广州沿海北上;主要攻陷广州、大沽口炮台、天津和北京;国都首次被外敌侵占;领土主权完整受到极大破坏;大批口岸开放通商;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渗透到内地。(3分,任意3点3分)(2)示意图:参照课本P31主要包括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及大致位置。(4分)(有时间、主要位置和主要战役得4分,只有位置或战役得2分)(3)不同点:背景不同;中国海防实力不同;影响程度不同;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3分)(任意3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19.(1)名称:拜上帝会。标志:金田起义。 (2分)(2)核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进步意义: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纲领:《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5分)(3)势力:帝国主义列强(或西方列强、洋鬼子)。口号:“扶清灭洋”。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分)(4)认识: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的救国道路需要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任意一点2分)20.(1)解说词:示例一,选择图一: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解说词:这里是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它见证了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劫掠并纵火焚毁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化为废墟。这一事件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也让中国面临更严重的民族危机。示例二,选择图二:致远舰沉船舷窗解说词:这一舷窗来自致远舰,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遗存。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不幸被敌舰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分)(2)论述题:选择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论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19世纪60—90年代中期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虽然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尝试。由于维新派力量相对弱小,没有掌握实权,又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这两者都体现了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进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8分)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10月历史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 第11—17题, 每题2分, 共24分)1.如图是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图,图中1839年到1840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办厂C.林则徐采取严厉措施禁烟 D.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英国2.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3.下面是课本剧社团的同学在排演时的对话。据此判断该剧的主题可能是甲:听说这次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乙:是啊!并且之前可悲的鸦片贸易竟然合法了。丙: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如图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某一事件。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A.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C.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宣告这场农民起义的失败5.“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开平煤矿6.“镇南关外雨潇潇,法军狂奔去未遥……金戈铁马逐天骄。”诗句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邓世昌 B.冯子材 C.左宗棠 D.丁汝昌7.漫画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落实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8.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A.提高教育水平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实业经济 D.变革社会制度9.1898 年 5 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反映了A.光绪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C.维新变法取得很大成果 D.变法改革成为共识10.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A.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C.中国近代国际影响快速提升的过程 D.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过程11.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学者旨在说明鸦片战争A.爆发的原因 B.复杂的进程C.战争的性质 D.深远的影响12.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A.《望厦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史、地理、律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这一变化表明A.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 B.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C.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D.实业救国思想广泛传播14.“到了1901 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A.贸易关税必须双方协议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5.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C.两次鸦片战争的烽烟 D.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1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17.运用表格梳理重大史事、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学史方法。以下表格内容表明时间 1840-1842年 1865-1878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侵略 鸦片战争 阿古柏侵占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抗 三元里人民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A.列强侵略势力伸向我国西南地区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C.统治阶级对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36分。18.(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3分)(2)仿照左图,结合所学知识制作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可从时间、主要战役、地理位置等角度入手)(4分)(3)比较两次战争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战败的根本原因。(5分)19.(12分)近代中国遭遇外来侵略后,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某历史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探究性学习,请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筑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在“宗教筑梦”历程中创立宗教组织的名称,并写出“战争追梦”开始的标志。(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和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革命纲领的名称及作者。(5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义和团反抗的是哪一势力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斗争口号和意义。(3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以上救国方案最终的结局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遗址遗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请从上面的遗址遗存中任选一项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写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4分)(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从上述年代尺中任选两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要求:注明选择史事,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月考参考答案(1).docx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10月历史月考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