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安八中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评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D D A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B C B C D D
二、综合题(共 40 分;其中 21 题 8 分,22 题 8 分,23 题 12 分,24 题 12 分)
21.【答案】(1)A:古埃及; B:两河流域。
(2)代表: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掷铁饼者》(答出一例即可);特征:吸
收并融合外来文化。
(3) 古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
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古中国:甲骨文、青铜器、
分封制等。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即可)
22.【答案】(1)内容:A:《汉谟拉比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2 分)
(2)示例:
论点: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
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
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
远流长;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
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等 4 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
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
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综上所述,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6 分)
23.【答案】(1)佛教 古代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 3 世纪
(2)基督教 耶稣 4 世纪末
(3)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穆斯林公社
(4)宗教能使人找到精神寄托,宗教能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宗教有时为统治
者服务(贴近题意即可)
24.【答案】(1)伯里克利改革;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法兰克王国;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
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3)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原因: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到日本后,以中国唐朝为模式,推动了日本大
化改新。
(4)改革创新。吉安八中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评
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 古埃及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则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这
体现了古埃及( )
A. 宗教信仰影响深远 B. 建筑文化独具特色
C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 祭司掌握最高权力
2.某历史研学小组在探究“古代两河流域经济”时,发现《汉谟拉比法典》中有统一重量、
长度、容量单位,以及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细致规定。这一发现可佐证当时两河流域
( )
A.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商品经济活动较为活跃
C. 城市完全实现自治管理 D. 文明成果源自中华文明
3. 该宗教创立于公元前 6 世纪,它提出的“众生平等”主张得到了许多民众的支持,使其
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该“宗教”是( )
A. 道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基督教
4. 下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1000 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
为(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图画文字 甲骨文
A. 人类早期文明 B. 克里特文明
B. 人类西方文明 D. 迈锡尼文明
5.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依赖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定期泛滥发展灌溉农业,形成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和强大的王权;雅典凭借其地中海港口的优势及丰富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贸易,孕
育了相对开放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
A. 早期文明全都依赖河流资源 B. 海洋贸易必然导致民主政治
C. 区域战争加速文明交流互鉴 D. 地理环境深刻影响文明发展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
邦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
A. 相互攻伐 B. 崇尚武力 C. 自给自足 D. 小国寡民
7. 有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荷马史诗》中的虚构故事。但最新考古发现显示,特洛伊
遗址存在战争痕迹,与《荷马史诗》的描述相符。这表明( )
A. 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证据印证 B. 学者 研究成果更可信
C. 历史真相只能依靠考古发掘 D. 荷马史诗没有史料价值
8.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属
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B. 2 世纪,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C. 4 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D. 公元前 73 年,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9. 下图是某同学上课所做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被墨水覆盖,难以辨认出原来的字
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一项内容将笔记补充完整( )
A. 波斯、巴比伦 B. 波斯、马其顿
C. 亚历山大、巴比伦 D. 亚历山大、马其顿
10. 下表中法律条文摘自《十二铜表法》。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第五表第三条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 力。
第六表第六条 于诉讼进行中,在长官前对物的所有权有争议时,应裁定该物归事实上 的占有者,或认为合适的人暂行占有。
第八表第十一条 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 25 阿斯的罚金。
A. 体现民主共和色彩 B. 蕴含人人平等原则
C.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 能够消除阶级矛盾
11.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在运动会上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如图《掷铁饼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者》因包含着无限生命力而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这说明古希腊( )
A. 和平时代来临 B. 社会阶层分化 C. 文化水平低下 D. 崇尚力量之

12. 索福克勒斯认为“奇异的事物虽然多,却没有一件比人更奇异。”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
“认识你自己”。由此可知,他们二人都( )
A. 推崇科学实验 B. 重视对人的研究
C. 擅长演绎推理 D. 维护奴隶主利益
13. 他一生勤奋治学,从事 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
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他的著作被誉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他”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德谟克利特 D. 大流士三世
14. 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如下图)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15. 马克思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
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这一“经济实体”
的主要特征是( )。
A. 以手工业为主 B. 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 领主的特权不受限制 D. 农民和农奴都没有任何的自由
16. 庄园法庭档案还记录着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
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
由此可见( )
A. 庄园法庭完全维护领主权益 B. 形成了完善的审判体系
C. 依法维护庄园秩序 D. 体现领主佃户地位平等
17. 随着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商人、手工工匠、市民的子弟,他们全都需要识字,接受
教育。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
A. 维护了农奴利益 B. 有利于教育发展
C. 摆脱了神学束缚 D. 维护了农奴主的权利
18.古代东西方有两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东方日本的大化改新,另一次是西方法兰克王国
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A. 都向中国学习而成功 B. 都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C. 都涉及土地方面的调整 D. 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9. 对下图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B. 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C. 都是奴隶制帝国 D. 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20.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的建筑与三大宗
教无关的是( )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A. B.
C. D.
二、综合题(共 40 分;其中 21 题 8 分,22 题 8 分,23 题 12 分,24 题 12 分)
21. 古代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不同的文明,各种文明之间不断碰撞交流。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8 分)
(1)请写出上面幅图中 A、B 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2 分)
材料二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
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举出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结合材料二指出希腊文明的特征。(2 分)
(3)任选其中二个文明古国列举其文明成果各一例. (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2 分)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22.法制建设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请你和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
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8 分)
活动一【整理·总结】
法律文献 内容
A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 282 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 社会。
《十二铜表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
法》
B 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分,对财产、 买卖、债务、 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活动二【选择·论证】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中 AB 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 分)
(2)根据材料,任选两部及以上法律文献,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6 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材料一 它由公元前 6 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
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 它起源于公元 1 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该宗教宣传叫人忍受苦难,死
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 它由公元七世纪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要求人们信仰宇宙独一无二的主宰安
拉,以求得和平与安宁。
(1)材料一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起源于哪个国家?材料中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指的
是谁?什么时候它开始向外传播?(4 分)
(2)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创始人是谁?罗马皇帝将它定为国教是在什么时候?
(3 分)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3)材料三描述的宗教是什么?它产生于哪个半岛?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的
宗教社团是什么?(3 分)
(4)请你谈谈对宗教的认识?(2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
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 10 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服兵役)的义务,
以及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的义务……封君授给封臣一块土地……称作封地。
——摘编自弗朗索瓦·冈绍夫《何为封建主义》
材料三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
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
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分)
(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的特点。(3 分)
(3)材料三中“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指什么?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材
料三,概括这场变革能够成功的原因。(5 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 分)
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