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919
1949
1956
1978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
实践
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主题:
(1)时间:
(2)内容:
(3)意义: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4)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的共同点
时间 会议 大会主题
1982 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十三大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92 十四大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7 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2 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 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 十八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7 十九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022 二十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紧紧围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展开
【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七大
1945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十五大
1997
十六大
2002
十七大
2007
科学发展观
十九大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共产党宣言》
1848
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回答的问题) 作用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形成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②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三步走战略:
④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重大意义/作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时间:
②主题:
③主要内容:
④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89年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
①时间:
②主题:
③主要内容:
④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科学发展观:
科学
发展观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第一要义
核心
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
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2005年)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时间:
②主题:
③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理论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与时俱进
时代性
实践性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指导思想。
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回答的问题) 作用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济
经济总量
稳居世界第二
政治
稳步推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化
中国“软实力”
受全球关注
社会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国际影响
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道路自信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
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
文化自信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根本原因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
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基础 立足基本国情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奋斗目标 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用 P38相关链接 ①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二次飞跃)。
(1)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角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最新理论成果
内容
地位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②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A.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其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形成
如何发展
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和要求:
(1)关系:
(2)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结论:
总结提升:为什么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改革开放的意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 (  )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
完善加以解决。 (  )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  )
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全面完成。( )
5.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 )
×

×
×
即练即清·易错辨析
×
×
1.(2023·浙江1月·统考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2024湖南,2,3分)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3.(2024浙江1月)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④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4.(2025·浙江·高考真题)某校以“重温红色历史、感受时代巨变”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对应参观地点,研学结语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
结语: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改造盐碱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参观地点: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结语:小岗村村民发挥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④参观地点:“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结语: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备了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5.(2024·浙江·高考真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