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25 分。
1.公元前 3500年-前 1500年,两河流域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和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出现
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城、祭台和礼器,古印度雅利安人建立了“种姓制度”。这
些现象反映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是( )
A.多元一体 B.经济发达 C.多姿多彩 D.交流互鉴
2.如图为古代亚非某文明成就之一,该文明大约在公元前 4000年出现了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音
和表意的文字(左下)。该文明位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在古埃及的艺术创作中,多数作品会故意增大法老形象的体积高度,以超大体积突出法老,同时缩小普
通人身形,以表达平常。这一创作风格( )
A.维护了等级尊卑秩序 B.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C.突出王权的独尊地位 D.增加王权的神秘性
4.在璀璨夺目的世界古代文明中,下列文明与其成就匹配的是( )
A.古埃及文明——发明楔形文字 B.古希腊文明——首创“元首制”
C.古巴比伦文明——制定了阴历 D.古罗马文明——修建帕特农神庙
5.研究“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埃及金字塔模型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古代印度示意图 D.《掷铁饼者》人物雕塑
6.某班学生准备在课堂上以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为背景,进行一场“模拟法庭”的活动,可以为模拟
情境中的判决提供法理依据的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第 1页,共 9页
7.《梨俱吠陀》最后一卷记载,当诸神分割普鲁沙时,由其身体不同部分产生四个不同的瓦尔那。“他的
嘴变成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罗阇尼亚(王族),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由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材料
所述内容与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民主制度 D.分权制衡
8.“佛教的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它的教义不但在刹帝利和吠舍当
中产生巨大的共鸣,而且得到了最底层首陀罗的支持,所以群众基础较为广泛。”材料说明佛教的产生
( )
A.适应了社会需求 B.肯定了种姓制度 C.推翻了婆罗门教 D.解放了底层群众
9.伯里克利是雅典公元前 5世纪中后期的实际统治者。下列事件和他有关的是( )
A.颁布《十二铜表法》 B.扩大公民的权利
C.开始实行民主政治 D.吞并了波斯帝国
10.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
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
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11.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 509年。这一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 6世纪初期 B.公元前 6世纪末期 C.公元前 4世纪初期 D.公元前 4世纪末期
12.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十二铜表法》”“斯巴达克起义”“屋
大维首创元首制”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是(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希腊 D.古巴比伦
13.中世纪是欧洲的重要历史时期,将欧洲带入中世纪的是( )
A.苏美尔人 B.印第安人 C.日耳曼人 D.斯巴达人
14.阅读如表“历史人物卡片”中的资料,它们可用于了解( )
历史人物卡片
苏格拉底 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 469—前 399)他终生探讨(约公元前 460—约前 370)他提出(公元前 384—前 322)他是
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
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A.古埃及医学 B.古希腊哲学 C.古印度数学 D.古罗马法学
第 2页,共 9页
15.“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
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6.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土地一级一级分下去,权力也一级一级分下去,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都有
绝对的权力,就好像一个个小“皇帝”。国王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他只能管他自己领地上的人和事。
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等级制度消失 B.契约关系普遍 C.社会秩序稳定 D.国家权力分散
17.如表资料卡中的“他”是( )
为领主提供劳役地租是他的基本义务;
教会也会向他征收“十一税”;
如果使用领主的磨坊等,他需要缴纳使用费。
A.奴隶 B.佃户 C.骑士 D.教士
18.“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
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庄园的出现 C.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负责城市财务和司法事务的城市司法官员由市
民选举产生,伦敦通过民众大会和都市法院的小法庭行使司法管辖权……”由此可知,伦敦( )
A.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形成了严格的手工业行会制度
C.成为英国最大的商业贸易城市 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与自治权
20.行会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同行业者建立的一种组织。如图是当时部分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可以佐证
当时( )
A.自治城市走向联合 B.手工行业类别多样 C.封君封臣等级森严 D.封建势力急剧衰落
21.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这时的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C.阿拉伯文化的传入 D.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播
第 3页,共 9页
22.如图为 11-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可知当时欧洲( )
A.大学兴起与发展状况 B.高等教育已全面普及
C.庄园遍布于世界各地 D.城市摆脱了神权影响
23.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欧洲古典作品过程中,保护了大量的古典希腊罗马著作并形成规范的译本体系。
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推动了西方法律体系的建设
C.直接促进西欧各地城市发展 D.成为联系东西方经济的桥梁
24.“帝国经济繁荣,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等众多城市是发达的工商业中心,沟通着亚欧贸易……对
后来的西欧和东欧等地产生过重大影响。”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5.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
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5 分。
26.材料一公元前 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
第 4页,共 9页
材料三《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知古巴比伦社会奴隶制度发达,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等,是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
守法”,否则,要依法给子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1)请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 1制度的名称和图 2政治制度的特点。国王处于图 1制度中的哪一阶层?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你对比《汉谟拉比法典》与《查士丁尼法典》有何相似之处?
(4)综上所述,古代文明发展有何特征?
27.学习世界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请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希腊,每一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城邦关系。……希腊半岛 80%是山地,
适合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往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
流。
——摘编自宋瑞芝《中西方社会管理体系生成基础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雅典公民大会由年满 20岁的全部男性公民组成,每 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公民都
可以登台演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大会演说通常是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辩论结束后再对议案进行表决。
表决用举手或投石子、贝壳、陶片等方式进行,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
——摘编自《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三亚历山大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
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但是,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
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
材料四如图
第 5页,共 9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请根据材料二回答,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雅典公民
指哪些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历山大东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图片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维系这个制度的纽带是什
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欧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随着欧洲封建政治秩序的稳
定,农业逐渐得到了恢复,商业及手工业有所发展。以此为前提,不仅停滞的罗马城市生活又恢复生机,
同时一批新兴城市得以建立。中世纪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封建性的,因为无论商人们聚集在哪里,他们都要
定居在某个人的土地上,必须从国王或公爵,修道士或主教那里寻求保护,并取得居住和贸易的许可。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
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
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 5000人。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
度上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
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
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工、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
第 6页,共 9页
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
——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为什么说“中世纪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封建性”?(不得照抄原
文)
(2)据材料二,概括“新兴城市”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说明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
响。
第 7页,共 9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B
6.B
7.B
8.A
9.B
10.D
11.B
12.B
13.C
14.B
15.B
16.D
17.B
18.D
19.D
20.B
21.B
22.A
23.A
24.C
25.A
26.【小题 1】名称: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小题 2】名称:种姓制度;特点: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阶层:刹帝利。
第 8页,共 9页
【小题 3】相似之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巩固了统治地位;都是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法制传统源远
流长;通过法律文献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等。
【小题 4】特征:具有多源性;具有多元性
27.【小题 1】独立自主、关系平等;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
【小题 2】公民大会;年满 20岁的全部男性公民。
【小题 3】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
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小题 4】封君封臣制度;土地的封赐。
28.【小题 1】原因:封建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什么:中世纪城市必须坐落在封建领主
的领地上,城市居民的居住和商业活动都要得到封建领主的许可和保护。
【小题 2】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规模较小;享有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权。
【小题 3】政治: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有助于欧洲民主和法治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
欧洲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经济:城市的兴起,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意识的认同,雇工、按劳取酬
的原则得到普遍实行,适应并促进了欧洲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思想: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等新观念出现,
肯定了人的价值,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