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部分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部分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高三历史(B)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命题范围:选必一+纲要上(1---20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系战国时期含青铜短剑文化遗存的大型墓群,也是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墓群。该墓地有部分墓葬较多保持了墓上封石、殉牲等土著习俗,但燕文化的棺椁制和成组铜、陶礼器渐占主要地位。据此可知,当地 ( )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全国 B.各民族文化实现深度融合
C.贵族广泛接受中原礼制 D.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2.秦至汉初尚书仅是九卿少府的属官,负责呈报章奏,地位和待遇都较低。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赋予尚书更大的权力,成立了尚书台,建立自己更信任,更易操纵的尚书机构。这反映出 ( )
①汉承秦制 ②三省一体化的趋势 ③皇权加强 ④新的行政中枢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三国志》记载,华佗“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当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因破取。”这说明汉代医学( )
A.理论体系独具特色 B.形成了完善的手术技术
C.医疗水平精确复杂 D.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
4.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C.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 D.缩小了北魏社会的贫富差距
5.唐高祖要求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诸州总管、刺史向朝廷举荐人才。武则天长安二年曾一次授官“百余人”;长安三年,增“置员外郎二千余员”。唐中宗时期所谓“斜封官”多达“数千员”。在唐代的统治阶层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家世贫寒之人)占21.5%。由此可见,唐代 ( )
①阶层固化现象日益严重 ②科举制度缺乏社会基础
③选官用人机制尚需完善 ④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大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6.中国古代铜钱上通常铸有文字。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明清的“洪武通宝”“乾隆通宝”等。中国古代铜钱上的文字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货币重量的不足 D.货币信用的增强
7.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 )
A.贸易体系逐步调整 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8.下图为1869年宁波海关贸易报告的部分内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由美国内战所引起的棉花价格的高昂.对本省(浙江)棉花的种植是一个刺激,显然.这一刺激是具有长久性质的。1860年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而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A.国际市场地位得以提高 B.作物种植结构趋于单一
C.棉花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密切
9.下表现象共同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本质特点 ( )
时期 核心现象(数据/事件) 历史背景(关联因素)
甲午战后(1895-1913) 新增企业549家,资本总额激增至1.6亿元 《马关条约》允许外资设厂,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一战期间(1914-1918) 棉纺织业资本增长3倍,面粉出口量激增56倍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战后(1922年后) 纱厂开工率从90%骤降至20%,大批企业破产 列强资本重返中国市场,日资纱厂成本低于华商30%
A.技术依赖性与市场封闭导致产业链残缺
B.官僚资本垄断阻碍民间资本的自由竞争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依附性与脆弱性
D.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缺乏独立的政治诉求
10.清末新政裁撤冗余机构,增设商部、学部、巡警等现代部门,曾作为“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大力倡导“新政”的端方却感叹:“以中国地大,只求一里有两个警察,年已需五万万,以全国税收,办一警察尚复不够,何论其他!”这反映了( )
A.清政府的改革决心强烈 B.经济凋敝影响改革效果
C.清末立宪运动进程加快 D.顺应了近代民主化需求
11.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公务员任用法》明确公务员“须经考试院”选任,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 )
A.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B.建立起完备的公务员制度体系
C.顺应了近代化对人才选拔的需求 D.完全杜绝了选官营私舞弊现象
12.1979年10月6日,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民委确定了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和培养的细则,此后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不断增多,各民族比例和男女比例协调,到2009年时,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就达到291万人之多,以新疆为例,其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五十年间增长七倍多(见如图),这一局面 ( )
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人数增长图
A.确保了边疆与内地协调发展 B.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C.提升了少数民族的自治能力 D.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有学者说,古希腊各城邦的广场政治,陪审团制度、议事会制度都是在明确、严格程序下展开的,各种殖民活动的进行也是在一定程序下开展的,各城邦内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大都按照契约的方式进行。该学者旨在强调,古希腊具有( )
A.国家观念 B.民主精神 C.民族意识 D.法治思想
14.1814年,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集聚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英、奥、普领导人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 )
A.大国强权为一战埋下伏笔 B.开创协商解决争端的先例
C.大国协商一致原则的初现 D.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确立
15.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托克维尔就评价道,“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导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乡镇( )
A.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B.适应了加强联邦政治的要求
C.沿袭三权分立的政治传统 D.承担了基层教育机构的职能
16.20世纪30年代,英国建立了外汇平准基金,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阻止英镑价格上扬;美国则放任美元贬值,以保持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公平份额”,并大力实施黄金购买方案;法国则将剩余外汇储备兑成黄金接受挑战。这些措施 ( )
A.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恢复 B.导致了法西斯国家的崛起
C.提高了黄金的货币地位 D.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思想家的富民主张
思想主张 来源 时代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 西周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仲 春秋
“足食,足兵,民信之”“先富而后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孔子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孟子 战国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不富元以养民情”。 荀子
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货谊 西汉
上,谓人君与居人上者,观剥之象而厚固其下,以安其居也。下者,上之本,未有其本固而能剥者也。······知理之如是,则安养人民,以厚其本,乃所以安其居也。 程颈 北宋
“国之所以为国者,民而已,无民则无以国矣”“君富必民富” 丘浚 明中期
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庠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唐甄 清初
-改编自卢周来《中国传统富民思想及其当下启示》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富民思想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如表中的某一时期,围绕“富民与社会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18.【国家安全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古代的中国“国家安全”是对“天子统治”之下的国土和政体形态而言的。心秦时期,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秦汉以来,西北地区的玉门关、函谷关,西一地区的灵关,岭南地区的横浦关等均在国家战略防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尚书·禹贡》5."五服”,以中国为中心,由内而外的华夷秩序形成了早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屏障模式;唐代列置州县,设置“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藩,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贰”,使得国家版图空前扩大,国家安全也得到了空前保障。······此外,“移民实边”、军电“安国”思想也是历朝历代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从秦代到清初莫不如此,保障了近代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前的整体国家安全。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
材料二 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举。他建造福州船政局,注重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技工,强化东南沿海水师,十分重视沿海战略要地的军事防备。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他力主援越抗法,希望打破法国侵吞我国资源的企图。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宣称“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目的是保卫国家任何一寸领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
-摘编自李风《左宗棠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左宗棠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内容,并分析其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84年,英国政治家索姆杰·宁斯指出:“下院独立不是英吉利法的基本要素。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其中一方独立于其他两方,它必将独占全部的权力,我们的政体就会立刻改变。上个世纪行使过下院独立,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倘若我们不幸再看到另一个民主政体,同样的混乱肯定会再次发生。”同一时代的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认为:“成功源自光荣革命,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
-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
材料二 法国的革命者倾慕并效法古代民主,在表面上更忠实于民主的理想,实际上却把民主过度价值化,抽空了它的工具性内涵。在法国革命的高潮,国家政治的基本形态不是国民公会的理性辩论,而是变幻无常的街头民众运动。美国的革命者则出于对精英政治的偏好,对那种直接诉诸民众的民主忧心忡忡,他们基于对集权和压迫的恐惧,设计了一种体现限权、分权和制衡原则的代表制政体,这固然导致了民主价值的流失,但也为治理现代大型民族国家找到了一条非君主制的道路。英国推崇混合完政的理念,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虚化了“王在议会”的制度,架空了世袭贵族主导的上院,缩短议员任期,扩大选民基础,以渐进变革将传统政治转化为了民主政治。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国家的民主政体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明成化、弘治年间以后,田赋摇役折银逐渐增多,农民必须将农副产品等拿到市场去出卖,甚至典卖田宅以完赋税,促使人们以粟帛为富的观念随之改变。手工业者以银代役,推动匠户向自由雇佣劳动者过渡,部分手工业者上升为手工工场场主,而大部分手工业者则与破产的农民一道,加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市镇在成、弘以后的普遍兴起与白银也有着直接关系。人们日常生活日益依靠商品货币的市场交换,经商成为谋生的极好出路,拥有白银货币的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摘编自万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
材料二 1571年西班牙征服菲律宾后,构建了从马尼拉到圣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再到欧洲的贸易航路。这条贸易之路最早的推动力源于中国,明朝政府自上而下地“赋役折银”激发了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在1570年前后,明朝不得不公开承认华商去东南亚贸易的合法性。菲律宾的马尼拉充当了美洲对中国丝绸与丝织品和中国对美洲白银需求的中介。以丝绸、瓷器等为主的中国商品,以及传统文化成分在墨西哥,甚至在中南美洲各地得到传播。反过来,美洲土著印第安文明成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先后传入我国,也影响到中国许多人的饮食习惯。此外,以墨西哥银币为主的美洲白银也通过马尼拉或澳门而大量流入中国,明显作用于明清两代的金融活动。
-摘编自于文杰《“太平洋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元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白银承担货币职能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并指出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新式金融机构。(9分)
高三历史试卷(B)参考答案
1--5、CBCBD6--10、DADCB11--15、CCDCA16、D
17.【答案】(15分)
(1)内涵:以民为本;寓富于民;富民是有效治理国家的基础;注重物质保障与道德教化结合;主张轻徭薄赋、节用裕民的施政理念(3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农耕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宗法观念和传统思想的影响;调节社会矛盾的需要;探索国家治理方式的推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总结(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示例: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富民思想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2分)
论述: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生存危机,管仲、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主张富民,以稳定统治秩序,增强诸侯国的竞争力;在他们富民思想的影响下,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他们的主张得到诸侯国的认可,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例如齐鲁两国都得以长期延续。(4分)
结论: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论证了富民与社会治理的统一,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18.【答案】(12分)
(1)举措:修建军事防御设施;确立华夷秩序;实施有效行政管理;实行“移民实边”、军屯“安国”政策。(任意三要点即可6分)
(2)新内容: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影响:推动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重视,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丰富了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体系,为现代国家安全思想提供了有益借鉴。(任意两要点即可4分)
19.【答案】(12分)
(1)背景:“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阶级矛盾加剧;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盛行,戒备底层革命。(6分)
(2)影响:受英式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中国发生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受法国和美国影响,近代中国爆发辛亥革命走上共和道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英法美政体为模板,设计了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行政双首长制、三权分立制等;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支持激进的革命主张;英法美三国的政治文化传播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任答三点即可6分)
20.【答案】(13分)
(1)表现:国家财政的基本支付手段;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4分)
(2)主要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赋役折银征收;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放松;商品经济的繁荣;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任答四点即可8分)
金融机构:钱铺(钱庄也可)(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