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联盟学区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联盟学区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联盟学区七年级(上)9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考古学者已发掘出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的两颗门齿化石、陕西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的完整头骨化石、湖北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的3个头骨化石,同时发现他们都已经能制作和使用工具。这说明(  )
A. 中国古人类化石的数量最丰富 B. 中国发现了世界最早的人类头骨化石
C. 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较高 D. 中华大地百万年的人类史找到了实证
2.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曾孕育着早期人类,下列关于我国早期人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我国的陕西蓝田
B.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模样已经和现代人相同
C. 郧阳人已经会人工取火并会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
D.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并且会制作装饰品
3.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河南贾湖遗址刻符龟甲和骨笛
B. 山东东海峪遗址蛋壳黑陶杯
C. 陕西半坡遗址骨箭头、骨渔叉
D. 浙江河姆渡遗址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4.某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课后,构建了如图思维导图。①②两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 淮河流域 粟 B. 黄河流域 水稻 C. 珠江流域 粟 D. 长江流域 水稻
5.如图为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前3900—前3000年)陶钟,由细泥红陶制成,即可持鸣亦可悬鸣,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钟。这(  )
A. 说明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已经成熟
B. 准确还原了原始时期的演奏场景
C. 为探究古代乐器发展提供实物依据
D. 证实了远古时期音乐已广泛普及
6.2025年4月4日,清明公祭活动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全球各地华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哪一个(  )
A. 黄帝 B. 炎帝 C. 黄帝和炎帝 D. 蚩尤
7.西方神话中一切良善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帝赐予的恩惠,而中国古代神话则强调人自身的努力,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这反映了(  )
A. 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B. 中国发达的神话体系
C.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D. 先民朴素的审美观念
8.某位同学在学习“文明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以下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可以填入①处的是(  )
A.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B. 贫富分化,阶级出现
C. 磨制石器,农耕兴起 D. 生产发展,人类起源
9.如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这说明(  )
三星塔拉遗址红山玉龙(内蒙古)
良渚遗址玉龙(浙江)
凌家滩遗址玉龙(安徽)
石家河龙形玉饰(湖北)
A. 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B.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C.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D. 当时社会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10.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时代风貌。下面是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一套四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该套邮票的主题为(  )
A. 古人类的起源 B. 远古神话传说 C. 中华文明探源 D. 农耕技术成熟
11.下面是一本中国史书的部分目录,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  )
第一章多中心起源:部族时代
第二章上古三代:夏、商、西周
第一节寻觅中的夏
文献传说中的夏朝
夏文化的考古探索
A. 研究文献史料 B. 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互证
C. 进行考古发掘 D. 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结合
12.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是首个全景式展现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该馆聚焦的是(  )
A. 史前文明 B. 夏文明 C. 周文明 D. 商文明
13.据《史记》记载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根据西周青铜器“宗周钟”的铭文记载,周厉王长期勤劳治理疆土,打退了濮子国入侵,濮子国臣服厉王,同时东夷南夷二十六国也前来臣服。这表明(  )
A. 实物史料丰富研究周厉王的视角 B. “宗周钟”的记载存在造假
C. 《史记》对周厉王的记载不可信 D. 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14.“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仔细观察如图,对春秋时期社会特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和平发展是主流 B. 经济大发展时期 C. 诸侯争霸不断 D. 诸侯受到周王控制
15.观察下组图片,这组图片可以见证中国古代(  )
A.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B. 畜牧业的不断发展
C. 南北方自然环境不同 D. 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16.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牛”“耕”作为名、字比较吉利 B. 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 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D. 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17.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情况。这主要反映了(  )
时间(年) 诸侯国数量(个)
公元前770 123
公元前670 83
公元前370 21
公元前270 11
A. 君主权力的加强 B. 分封制的优越性 C. 华夏认同的增强 D. 统一是大势所趋
18.如图是老师出示的某一历史时期的思维导图,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原始的农耕生活 B.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C. 动荡的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9.史书记载,秦国旧贵族对商鞅变法多有不满,其中“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一规定引发强烈反对。该规定所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
A.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0.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无坝引水工程之一,都江堰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成都平原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B. 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C.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戴圣《礼记 礼运》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当时首领继承方式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朝中央政权的结构形式,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历史大事典》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的制度。
(3) 根据材料二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
材料三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
(4) 请把材料三《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①②填写完整。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C
7.A
8.B
9.B
10.C
11.B
12.D
13.A
14.C
15.A
16.C
17.D
18.D
19.C
20.D
21.【小题1】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小题2】分封制。
【小题3】便于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
【小题4】诸侯;士
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