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 5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突破 5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专项突破 5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类型 1 气象灾害
「2025广东广州期末」2024 年9 月 16 日 7 时30分,台风“贝碧嘉”以强台风级(42m/s,14级风力强度)袭向中国上海,超越75年前的台风“Gloria”,成为 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受其影响,江浙沪出现强风雨。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贝碧嘉”属于 (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地震灾害 D.生物灾害
2.台风“贝碧嘉”袭来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电线杆,防止触电伤人
④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台风的走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5安徽合肥期末」2024年6月和7月,长江以南地区遭遇多次暴雨侵袭,随之引发多地洪涝灾害。读中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完成3——5题。
3.由图可知,我国洪涝多发生在 ( )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内陆地区
4.导致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不稳定
C.河流湖泊众多 D.人类活动影响
5.面对洪涝灾害,下列场景中应对方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随时往高地转移的准备工作
②若未及时转移,要立即爬往楼顶等高处耐心等待救援
③洪水发生时,若处于山区,应沿着河谷快速向上游前进
④发现高压线铁塔时,应及时远离以避免其倾倒及电线折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江西新余月考」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大。读我国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的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地形区中,寒潮出现频次最低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海南岛受寒潮影响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距海近 B.纬度低
C.地势高 D.植被多
8.寒潮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
A.雨雪天气,影响出行
B.诱发虫害,作物减产
C.引发洪涝,房屋倒塌
D.阴雨绵绵,天气潮湿
9.「2024四川乐山中考」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今年1月30 日——2月3日,图1所示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
(1)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 。
(2)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两方面表现。
(3)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4)推测2月3 日后几日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类型2 地质灾害
「2025福建漳州期中」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
A.泥石流 B.干旱
C.洪涝 D.滑坡
11.遇到该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C.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D.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2025广东揭阳期末」某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地易发山洪,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B.地壳不稳定
C.山势险峻,多暴雨
D.土质疏松多黄土
13.上图为该地空间布局图,依次能表示农田、村落、人工林分布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2025山东菏泽期中」2024年5 月1日2时10分,梅大高速广东省大埔县路段发生路面塌方灾害,并导致车辆陷落和人员伤亡,当地政府全力开展救援工作。读图完成14——15题。
14 救援车辆车牌的开头大多是 ( )
A.闽 B.粤
C.桂 D.湘
15 关于此次灾害的诱因及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陡峻,连续降雨
B.地势平坦,天气干燥
C.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D.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
类型3 环境问题及保护
某旅客在贵州省旅游时,拍摄到一张景观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该景观图反映出贵州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山区石漠化 B.酸雨危害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
17.产生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土壤瘠薄,植物根系浅
②地势崎岖,陡坡开垦
③气候暖湿,降水集中
④过度放牧,毁林采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盛夏季节,到图示地区旅游,应该特别注意预防的自然灾害有 ( )
A.寒潮、干旱 B.滑坡、泥石流
C.地震、台风 D.沙尘暴、暴雨
2023年4月25 日,4 头迁地保护区的长江江豚顺利放归进入长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这是在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我国首次开展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据此完成19——20题。
19.长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得益于 ( )
A.大力建设工厂,经济发展迅速
B.加强沿线保护,生态优先发展
C.沿湖发展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D.大量投放鱼苗,提高渔业规模
20.根据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下方框图是对其原因的分析,①②③处分别对应 ( )
A.水流平缓水量大、水位升高、水土流失
B.流速较快水量大、水位降低、污染严重
C.流速较快水量大、水位升高、水土流失
D.水流平缓水量大、水位升高、污染严重
专项突破5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1. B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2. C:台风袭来时,应及时关好门窗;远离电线杆,防止触电伤人;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台风的走向等,①③④正确;此时携带雨具外出玩耍会有生命危险,②错误。
3. B由图可知,我国洪涝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
4. B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不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势力强或来得早,会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或来得晚,则会导致“南涝北旱”。
5. B洪水发生时,若处于山区,应迅速向两侧山坡上跑。
6. C读图可知,寒潮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在内蒙古高原,靠近冬季风源地;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受寒潮影响较大,出现频次较高;寒潮出现频次最低的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周被山脉阻挡,寒潮难以侵入。
7. B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纬度低,距离寒潮源地远,寒潮势力在南下过程中逐渐减弱,因此受寒潮影响小。其与距海近、地势高、植被多无关。
8. A寒潮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影响人们出行;寒潮发生时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的繁殖;寒潮发生时降水少,不会引发洪涝,也不会出现阴雨绵绵,天气潮湿的情况。
9.答案 (1)②
(2)植被遭到破坏;交通受阻(生活不便);电力设施遭到破坏。
(3)少出门,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外出做好防滑措施,注意空中坠物。
(4)更加严重。理由:气温持续维持低温,冻雨持续或没有人工除冰。
(不变。理由:不再降水,但依然持续低温,人工除冰缓慢。
减弱甚至消失。理由:气温上升,转晴,冻雨结束,冰层融化;气温显著下降,降雪,不再结冰或加大人工除冰力度。)
解析 (1)冻雨是每年初冬或冬未春初时节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②湖北武汉,因为这里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强冷空气容易到达这里与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冻雨。(2)观察图2可知,冻雨灾害包括破坏植被,使道路结冰、交通受阻、交通事故频发,造成电力设施受损、供电中断等。(3)减少外出,如果需要外出,穿着防滑鞋,以免在结冰的路面上滑倒。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为寒冷天气而引发身体不适。(4)此次冻雨灾害的变化不定,推测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10. A由图可知,桩林坝修建于沟谷中,可将较大的石块留在坝内,将较小粒径的泥沙排出,起到拦排结合的效果,减轻泥石流的危害,所以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
11. B由上题可知,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当遇到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可以用最短的时间逃离沟谷,高处水汇集量较小,危害较小。
12. C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从气候条件看,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从地形条件看,该地位于温带山区,山势陡峭,暴雨发生时地表径流汇集,流速快,容易形成山洪。
13. D据图分析,①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种植人工林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②处坡度较缓,可以开垦为农田,既可以利用山上自流的水源灌溉,也可保持水土;③处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接近河流,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用水,应为村落所在地。据以上分析可知,依次能表示农田、村落、人工林分布的是②③①。
14. B由题意可得,梅大高速广东省大埔县路段发生路面塌方,广东省简称粤,所以救援车辆车牌开头大多是粤。
15. A当地5月正值雨季,地势陡峻,连续降雨会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大,造成路基软化,诱发路面塌方。
16. A图中反映出贵州省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导致的山区石漠化。
17. B贵州多山地,地势坡度较大,土壤瘠薄,植物根系浅;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湿,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山区石漠化现象严重;陡坡开垦、过度放牧、毁林采矿等人为原因,加重了水土流失及石漠化。
18. B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在山区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9. B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需沿线地区协同配合,生态优先发展。建设工厂、围湖造田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渔业均会对长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0. C读框图可知,长江上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流域面积广,河流流速快,水量大。中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等导致水位升高。上游植被破坏导致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加剧。
归纳总结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中下游河道弯曲、围湖造田导致洪涝灾害频繁,重点采取退田还湖、加固堤坝、建平原分洪区等措施,防治洪涝灾害,减轻防洪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