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语文试题2025.09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朱光潜首先注意到中国和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诗歌传统,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短小的抒情诗,而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则是长篇叙事诗。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抒情诗一直比较兴盛,而西方的叙事诗则相当繁荣。在《中国文学之未开辟的领土》一文中,他指出古希腊文学的发端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先导。这两部鸿篇巨制杂糅神话和历史传说而成,既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渊源,也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与此相异,中国最早的诗歌,如《诗经·国风》里的篇章,不仅内容十之八九是抒情诗,而且篇幅都比较短小。为什么中国最早出现的是抒情短诗而不是英雄史诗?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长篇叙事诗一直不发达?在朱光潜看来,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诗言志”思想,可说是历代诗人和诗论者的共同信条。这种偏重主观表现的诗歌思想在中国文人心田里生根发芽,使历代作诗者和论诗者在创作评论时,一般都把文学当作抒发自己观感和怀抱的器具,而不重视作品是否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客观对象。所以在中国诗话里,“风骨”“性灵”“高格”“才情”等种种强调主观志趣的论说比比皆是,而探讨如何模仿和刻画客观对象的论述则较为少见。这一注重主观表现的倾向,加上讲究“言外之意”和“韵外之旨”的含蓄风格,是长篇叙事诗为什么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抒情短诗在中国尤为兴盛的缘由所在。而西方之所以长篇叙事诗萌发甚早并绵延繁荣,则与西方文艺思想密切相关,比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开始就强调“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受这种文艺思想的主宰,历代西方文艺家多追求细腻、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在于中国诗人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淡薄。朱光潜指出,长篇史诗不同于短小的抒情诗,抒情诗以一时间一地点的主观情趣为主,描写人生的片段或一种感情,而史诗却同时从许多角色着眼,须写出整个人生或整个社会,甚至包括全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史诗的作者须有深广的眼界,才能在繁复多变的人生世相中析出条理线索来;同时又要有较深厚的情感和较长久的“坚持的努力”,才能战胜性情的疏懒和环境的阻碍,创造出完整伟大的作品。深广的观照常有赖于哲学,深厚的情感和坚持的努力常有赖于宗教,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国诗人所缺乏的。再加上中国儒家和道家推崇直观感悟、淡于理智分析的认识方式的影响,中国长篇叙事诗不发达和抒情短诗的兴盛,不是理所当然并势所必然的吗?(摘编自钱念孙《朱光潜对中西诗歌的比较》)材料二:自现代学术建立以来,受古典诗学“诗言志”观念的影响,学者们多认为中国诗歌长抒1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语文答案1.CA.“古希腊的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促进了西方叙事诗的发展和繁荣”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指出“古希腊文学的发端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先导…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强调的是“开创传统”,而非“促进发展和繁荣”,选项将“起源”偷换为“发展”,与原文不符。B.“中国历代诗歌创作者…忽视了对客观对象的描写”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历代作诗者和论诗者…不重视作品是否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客观对象”,“不重视”并非“忽视”。D.“材料二中的‘这种论断’,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的史与诗存在区别”错误。材料二第三段中“这种论断”指的是“史与诗的区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选项仅提及“存在区别”,未概括具体区别内容,表述不完整。2.BB.“说明中国诗人缺乏深广的观照和深厚的情感”错误。材料一第四段提到中国长篇叙事诗不发达“在于中国诗人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淡薄”,并指出“深广的观照常有赖于哲学,深厚的情感和坚持的努力常有赖于宗教,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国诗人所缺乏的”。此处的“缺乏”是针对“哲学思想”和“宗教情感”而言,而非直接指“深广的观照和深厚的情感”本身,选项曲解文意。3.A材料二第四段指出:西方诗歌的叙事,主要是“述事”,即讲述一个有因有果、首尾相合的故事,强调矛盾冲突、结构、情节、人物个性的描写,凸显时间性与再现性。A.英国诗人济慈的《夜莺颂》描绘夏夜场景,借夜莺歌声表达内心渴求,属于抒情诗,未讲述完整故事,无具体故事脉络,仅侧重情感抒发,不符合西方诗歌“述事”特征。B.但丁《神曲》描述神游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有完整情节与象征意义,符合西方诗歌“述事”中“讲述故事、强调结构”的特点。C.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叙述埃涅阿斯开拓罗马的历程,包含人物、情节与矛盾冲突,属于西方诗歌“述事”范畴。D.歌德《浮士德》展现浮士德一生的阶段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有明确的故事线与主题叙事,符合西方诗歌“述事”定义。4.①首先反驳中国诗歌都是“抒情传统”的说法;②接着阐述中国诗歌从理论到具体作品抒情与叙事并存的事实;③然后从中西诗歌的所叙之事与叙事范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④最后得出中国诗歌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互渗互融的结论。5.B6.A7.①人物塑造:体现了老约翰内心情感的变化,暗示了老约翰经济处境的窘迫。②情节结构:以租期的不断延长串联起申请专利的整个过程,暗示了情节的发展。③情感主旨:批判了专利权申请过程的拖沓繁琐,凸显了小人物面对层层盘剥的无奈。8.①“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②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更引人深思。③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的认识。④以“我”的见闻串联起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集中。9.D相:辅佐。 回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文言文阅读回3语文答题卡131).姓名班级:考号: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个人信息填写清楚」请注意粘贴范围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爱3.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13(2).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不要弄破,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贴条形码区改液和修正带。请注意粘贴范围选择题13(3).1AB@D5AB@DI0AB D15 [A]B]C]D 19 AB C]D2AB D6AB D11 A]B]C]D]17 A]B]C]D]3A B@D9AB] D12ABC D18A幻B@D(一)阅读虹4.13(4)13(5)(二)阅读默写语言文字运用16.20.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第1页共4项第2页共4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四、作文21.题目: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第3页共4项第4项共4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语文试题.pdf 语文答案.pdf 语文答题卡 (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