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百校10月联合测评物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示了很多新式的装备,解说员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歼-20”匀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惯性小于加速飞行时的惯性B我国某款超高音速导弹的突防速度最高可达12马赫(1马赫约等于340m/s)指的是平均速度C.直升机编队组成“80”的图案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以直升机为参考系,地面上的人是运动的D.首次公开的100式主战坦克,搭载105毫米火炮,总重量仅为40吨,其中的单位“毫米”和“吨”都是国际制基本单位2.如图所示,从t=0时刻由图中位置1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同时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上升的位置,已知1时刻上升到最高点(图中位置5),并在此时刻从同一抛出点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抛出另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则两球32【高三物理第1贞(共8页)】FJA、-一定在位置3相遇B.一定在位置2相遇C.可能在位置3、4之间的某点相遇D.无法碗定在何处相遇3.无人机起飞后,先匀速竖直上升,某时刻开始加速竖直上升,此后其加速度α随加速上升的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加速上升。时无人机的速度是匀速上升时速度的2倍,则无人机匀速上升的速度大小为A.aoto8B.agsC4学4.如图所示,abcde为窑洞门的横截面,顶部bcd可简化为半圆弧,c为圆弧的最高点,O为圆那的圆心,工人师傅利用与轻杆相连的滚轮对bcd刷白,位置O为工人师傅与轻杆的接触点通过调节O与滚轮之间轻杆的长度,实现滚轮从c点缓慢移至b点,不计滚轮的大小及滚与bc间的摩擦,则滚轮与bc间的弹力FN、轻杆对滚轮的作用力.F和O1与滚轮之间轻杆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B【高三物理第2页(共8页)】福建百校 10月联合测评物理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25年 9月 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展示了很多新式的装备,解说员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歼-20”匀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惯性小于加速飞行时的惯性B. 我国某款超高音速导弹的突防速度最高可达 12马赫(1马赫约等于 340m/s)指的是平均速度C. 直升机编队组成“80”的图案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以直升机为参考系,地面上的人是运动的D. 首次公开的 100式主战坦克,搭载 105毫米火炮,总重量仅为 40吨,其中的单位“毫米”和“吨”都是国际制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详解】A. 惯性只由物体质量决定,与运动状态无关。无论匀速或加速,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 A错误。B. “12马赫”描述的是导弹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最大值,而非平均速度,故 B错误。C. 以直升机为参考系,地面的人位置随时间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 C正确。D. 国际制基本单位中,长度单位为米(m),质量单位为千克(kg)。毫米(10 m)和吨(10 kg)均为导出单位,故 D错误。故选 C。2. 如图所示,从 时刻由图中位置 1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同时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第 1页/共 15页次记录上升的位置,已知 时刻上升到最高点(图中位置 5),并在此时刻从同一抛出点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抛出另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则两球( )A. 一定在位置 3相遇 B. 一定在位置 2相遇C. 可能在位置 3、4之间的某点相遇 D. 无法确定在何处相遇【答案】A【解析】【详解】t1时刻后第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第二个小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竖直上抛,根据对称性的特点,则第一个小球从位置 5下落到位置 3,用时为 2T,第二个小球从位置 1上升到位置 3,用时也为 2T,故两球将相遇在位置 3。故选 A。3. 无人机起飞后,先匀速竖直上升,某时刻开始加速竖直上升,此后其加速度 a随加速上升的时间 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加速上升 时无人机的速度是匀速上升时速度的 2 倍,则无人机匀速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加速上升 时无人机的速度是匀速上升时速度的 2倍,设匀速运动速度为 ,有第 2页/共 15页解得故选 D。4. 如图所示,abcde为窑洞门的横截面,顶部 bcd可简化为半圆弧,c为圆弧的最高点,O为圆弧的圆心,工人师傅利用与轻杆相连的滚轮对 bcd刷白,位置 O1为工人师傅与轻杆的接触点通过调节 O1与滚轮之间轻杆的长度,实现滚轮从 c点缓慢移至 b点,不计滚轮的大小及滚轮与 bc间的摩擦,则滚轮与 bc间的弹力FN、轻杆对滚轮的作用力 F和 O1与滚轮之间轻杆长度 L之间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滚轮在缓慢移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FN和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滚轮的重力)构成的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 AO1O相似,则有 =定值即 F∝L,FN大小不随 L的变化而改变。故选 B。第 3页/共 15页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6分,共 24分。每小题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5. 福建各地仍保存有大量 中国古建筑,传统古建筑屋檐下总能看到系挂着铃铛,叫做“风铃”。风铃由主线、吊线(上附管体)、铃铛、铃托四个部分组成,如图所示。风吹动铃托,铃托带动吊线摆动,敲击铃铛,发出悦耳清脆的铃声,铃声惊走鸟雀,防止鸟雀在檐下做窝。某同学研究风铃静止时受力,忽略主线、吊线及管体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铃托对吊线的拉力与铃铛对吊线拉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吊线上、下两端受到铃铛、铃托的拉力大小相等C. 主线对铃铛的拉力与铃铛和铃托的总重力平衡D. 风吹铃动时,风铃的重心在其内的相对位置仍保持不变【答案】BC【解析】【详解】AB.吊线上、下两端受到铃铛、铃托的拉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 A错误,B正确;C.对铃铛、吊线和铃托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到的主线向上的拉力和整体(铃铛和铃托)的重力平衡,所以主线对铃铛的拉力与铃铛和铃托的总重力平衡,故 C正确;D.风吹铃动时,铃托与铃铛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整体形状改变时,风铃的重心在其内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故 D错误。故选 BC6. 如图甲所示为某景区的蹦极项目,游客身上绑一根弹性绳从高空一跃而下。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游客从0时刻跳下,t2时刻运动到最低点,弹性绳的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 F-t图像如图乙所示,整个下落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4页/共 15页A. 0~t2时间内,游客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 0~t1时间内,游客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 0~t1时间内,游客的加速度不变;t1~t2时间内,游客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0~t2时间内,游客的加速度有可能大于 10m/s2【答案】BD【解析】【详解】ABC.由图乙,可知 0~t1时间内,弹性绳 作用力大小为零,游客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保持不变,则这段时间内游客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 t1~ t2时间内,弹性绳的作用力大小从零开始不断增大,而重力不变,故刚开始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不断减小,加速度向下不断减小;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之后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不断增大,加速度向上不断增大,故游客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游客先处于失重状态,再处于超重状态,故 AC错误,B正确;D.t2时刻游客运动到最低点,弹力达到最大,若弹力大于 2mg,则加速度大于 10m/s2,故 D正确。故选 BD。7.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 a、b两球(a球质量大于 b球质量)通过一根轻绳悬挂在定滑轮的两端,开始时用手控制住 b球,使 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两球离地面足够高。不计滑轮质量和一切摩擦阻力,某时刻由静止同时释放 a、b两球,在 a球向下运动的过程中(b球始终未碰到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球机械能减小B. 绳对 b球的拉力与 b球重力大小相等C. a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b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第 5页/共 15页D. a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 b球重力势能与动能增加量之和【答案】AD【解析】【详解】A.因为 a球质量大于 b球质量,所以 a球加速下降,b球加速上升,且两球加速度大小相等,轻绳对 a球的拉力做负功,所以 a球机械能减小,故 A正确;B.因为 b球加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对 b球的拉力大于 b球重力,故 B错误;C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a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b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 a球和 b球增加的动能之和,故 C错误,D正确。故选 AD。8. 景区滑道方便游客下山的同时,又可让游客领略沿途的风景。设某景区内的一段滑道由三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AB和 CD的倾角相同,BC水平,一游客(可视为质点)自 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过 B点后,瞬间“刹车”缓慢行至 C点后静止,再从 C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至 D,若整个过程中游客在 AB和CD段的动能 Ek与路程 x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对于游客通过 AB和 CD两滑道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游客通过 AB所用的时间短 B. 游客通过 CD段重力的平均功率大C. 游客与 AB间的动摩擦因数小 D. 游客通过 CD损失的机械能少【答案】AC【解析】【详解】A.在 AB段,根据动能定理,有在 CD段,根据动能定理,有由图乙可知第 6页/共 15页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可知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即游客通过 AB所用的时间短,故 A正确;C.由上可知则有即游客与 AB间的动摩擦因数小,故 C正确;D.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因为 AB段摩擦力做的功小于 CD段摩擦力做的功,所以游客通过 CD损失的机械能多,故 D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游客沿 AB段和 CD段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相等,而游客通过 AB所用的时间短,根据可知游客通过 CD段重力的平均功率小,故 B错误。故选 AC。三、非选择题:共 60分,其中 9~11题为填空题,12、13题为实验题,14~16题为计算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 某人乘坐地铁 1号线去往福州南站,他在保证不影响其他乘客和地铁列车正常行驶 条件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他将细线一端系在竖直把手的顶端,另一端系在钢笔顶端的笔帽上。匀速直线运动时,线与笔自然下垂处于竖直状态。在一段直线运动过程中,他拍摄了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此过程地铁速度方向在图中已标出,则甲图中地铁速度大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乙图中地铁速度大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第 7页/共 15页【答案】 ①. 减小 ②. 增大【解析】【详解】[1][2]由于甲图中笔帽摆动的方向与地铁运动方向相同,地铁做减速运动;乙图中笔帽摆动的方向与地铁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地铁做加速运动。10. 如图所示是弹簧门的一角,依靠弹簧形变后储存的弹性势能自动将打开的门关闭,当弹簧门打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做______(填“正”“负”或“零”)功;弹簧门关闭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先减小后增加”)。【答案】 ①. 负 ②. 减少【解析】【详解】[1]弹簧门打开的过程中,弹簧弹力方向与门的移动方向相反,弹簧的弹力做负功;[2]弹簧门关闭的过程中,弹簧弹力方向与门的移动方向相同,弹簧的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11. 我国的磁悬浮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知一磁悬浮列车的牵引系统保持输出功率为 不变,由静止启动,在水平轨道上直线运动,已知列车最终能以 57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整个运动过程阻力恒定,则列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做加速度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的加速运动;运动过程所受的阻力大小为______N(保留 2位有效数字)。【答案】 ①. 减小 ②.【解析】【详解】[1]根据 可知随着速度 的增大,牵引力 不断减小;第 8页/共 15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2]当速度达到最大时,牵引力最小,等于阻力,根据又 ,解得12.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找到一根轻弹簧,并准备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刻度尺、三角板、弹簧测力计和细绳等器材,设计如下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操作如下:A.在竖直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 O点,弹簧自然水平放置时,另一端在 O′点;B.如图甲所示,三根轻绳的结点为 ,L1连接轻弹簧,L2连接弹簧测力计,L3连接盛有水的矿泉水瓶,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使 L1水平;C.去掉 L3及矿泉水瓶,重新水平拉弹簧测力计;D.整理实验器材;E.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痕迹,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以上操作,回答以下问题:(1)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A. 理想模型法 B. 等效替代法 C. 微元法(2)步骤 B中除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和方向外,还需记录_______。(3)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测量矿泉水瓶及水的重力。完成步骤 C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矿泉水瓶及里面水的重力,如图乙所示,则矿泉水瓶及里面水的重力 F2为______N,根据记录的数据和痕迹完成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答案】(1)B (2)结点 A到达的位置(3)2.00【解析】第 9页/共 15页小问 1详解】合力和分力作用效果相同,是等效替代关系。故选 B。【小问 2详解】步骤 B中除记录 F1的大小和方向外,还需记录结点 A到达的位置。【小问 3详解】由题图乙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 0.1 N,因此示数是 2.00 N。1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气垫导轨(简化图)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旋钮使其水平,在气垫导轨的右端固定一光滑的定滑轮。将质量为 M的滑块 a放在气垫导轨上,质量为 m的物块 b(含遮光片)通过轻质细线与滑块 a相连,遮光片正下方固定一光电门。打开气源,将物块 b由静止释放,记录遮光片的挡光时间为 。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 d,物块 b释放时遮光片距离光电门的高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g。回答下列问题:(1)将 a、b(含遮光片)作为一个系统,从物块 b由静止释放到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 Ep=______,系统增加的动能 Ek=______。比较 Ek与 Ep的大小,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均用题中所给相关物理量的字母表示)(2)改变高度 h,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 图像,若考虑到 b所受阻力作用不可忽略且大小不变,则画出的图像应为图乙中的图线______(填“①”“②”或“③”)。【答案】(1) ①. ②.(2)②【解析】【小问 1详解】[1]由题意知,只有物块 下降了高度 h,滑块 的重力势能不变,故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第 10页/共 15页[2]滑块 与物块 均沿着细线方向运动,两者速度大小相等,物块 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故系统增加的动能【小问 2详解】设阻力大小为 ,则物块 下落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变形得即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与图线②对应。14. 一滑雪爱好者(视为质点)从斜坡上由静止滑下,滑到斜坡底部沿水平雪道又滑行一段距离停下,已知滑雪爱好者在斜坡上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4m/s2,在水平雪道上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m/s2,从斜坡滑上水平雪道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整个过程滑雪爱好者滑过的总路程为 150m。整个过程始终保持自行滑行状态。求:(1)滑雪爱好者整个滑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v的大小;(2)滑雪爱好者整个滑行过程所用的时间 t。【答案】(1)20 m/s(2)15 s【解析】【小问 1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逆向思维,有代入数据解得【小问 2详解】斜坡上有解得水平雪道上有解得故整个过程用时第 11页/共 15页15.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角杆 AOB固定在竖直面内,OA段水平粗糙,OB段竖直光滑,a、b两个质量均为 m的小球分别套在 OA、OB杆上,两球用长为 L的轻绳连接,a球刚好不滑动,此时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重力加速度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球的大小及杆的质量,, 。(1)求小球 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给 a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使 a球缓慢向右移动,从开始至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的过程中,求拉力 F做的功。【答案】(1)(2)【解析】【小问 1详解】以小球 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 b受到重力 mg、绳的拉力 F以及 OB杆的弹力 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竖直方向平衡方程为解得水平方向平衡方程为以小球 a和小球 b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到重力 、OB杆的弹力 、OA杆的支持力 以及摩擦力 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满足水平方向上满足因为 a球刚好不滑动,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设小球 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有第 12页/共 15页代入数据解得【小问 2详解】从开始至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的过程中,小球 向右移动的位移为小球 上升的高度为对小球 a和小球 b整体列动能定理方程有代入数据解得拉力 F做的功为16. 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倾斜传送带上、下两端的间距 ,逆时针匀速率运转的速度大小,传送带上有一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可视为质点的乙物块,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乙物块运动至距传送带上端 时,将也可视为质点的甲物块无初速的放到传送带上端,以后每当甲物块追上乙时,两者碰撞后瞬间会交换速度。已知甲、乙两物块质量均为 ,甲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乙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 g取 , , 。求:(1)从开始放上甲物块到甲物块第一次追上乙物块所经历的时间 t;(2)从开始放上甲物块到甲物块第一次追上乙的过程中,甲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Q;(3)在传送带上甲与乙两物块碰撞的次数 n。【答案】(1)1.2s(2)4.8J (3)5次【解析】【小问 1详解】第 13页/共 15页刚放上传送带时,对甲物体受力分析求加速度有得甲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时所经历时间为此过程中甲向下位移为乙向下移动位移为因为 ,所以甲与传送带共速瞬间加速度改变,对甲物体受力分析求加速度有解得则此后甲物块第一次追上乙物块的过程有解得故甲从放上传送带到第一次追上乙,总共用时【小问 2详解】从甲放上传送带到甲与传送带共速的过程中二者相对位移大小为甲与传送带共速后到第一次追上乙的过程中二者相对位移大小为因此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解得【小问 3详解】甲与乙第一次碰前的速度大小为碰后交换速度,则碰后甲的加速度大小依然为 ,设碰后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对乙受力分析求加速度解得假设甲、乙第一次碰后到第二次碰前乙一直减速,则有第 14页/共 15页解得此过程中甲向下移动的距离为第二次碰前甲的速度大小为第二次碰前乙的速度大小为表明假设成立碰后交换速度,之后的运动情景与第一次碰后相同,即当甲再次运动 时,与乙发生第三次碰撞,由于传送带总长为 ,以此类推,则第一次碰后还碰撞了取整之后加上第一次的碰撞,在传送带上甲、乙的碰撞总次数为 5次第 15页/共 1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物理答案】福建百校联考2026届高三10月联合测评.pdf 【物理试卷】福建百校联考2026届高三10月联合测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