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书写(3分)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一、“自强不息”主题探究活动n1.字词中蕴含君子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根据积累,补充思维导图。(4分)金9ě(①)铁马:形容军人英勇无畏的气概。君子kè(②)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自强不息binbin(③)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心无旁w心(④):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2.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补充下面的空缺,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10分)“自强不息”诗句的内涵①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一,▲”两句高歌,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信心。郭②韩愈写下“欲为圣明除弊事,▲”,不惜残年余力,忠君之心弥坚。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传达了世上之事难以求全,唯有释怀的哲理。遵循天道⑥《醉翁亭记》中顺应际遇,寄情山水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0⑦A,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心有家国⑧《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了古代仁人志士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3.同学们将制作本次主题活动的纪念书签,以下两首诗哪首更契合主题?请选择一首作为书签内容,并说明理由。(4分)九年级语文试题卷(E2)第1页(共6页)B.一个浪,一个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无休止地扑过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风,它的脸上和身上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像刀砍过的一样紧紧地跟随着,但它依然站在那里伸出寒冷的指爪,拉址着行人的衣襟。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一艾青《礁石》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一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二、“寻美生活”文学阅读活动艾青的马车徐刚①艾青走了,26个春秋,他走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在我的思念中,他只是远行,从未消逝。②在梦里,我常见到艾青,但是个背影。艾青总是和他那辆诗神的“纯金的三轮马车”在奔跑,我也紧随。梦醒时分,艾青和他的马车已不见踪影,想起了艾青《诗论》中的话:“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③然后,我把黎明之前长长的一段时间,留给了回想,回溯时光,捡拾起那些少小往事。太久的往事会变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太美的往事会缠绵在心灵,若藤若蔓。④1976年的一个冬夜,北风呼号,《人民文学》的诗歌编辑杨兆祥大哥说:“走,我带你去看艾青。”那时艾青已从新疆返京,暂住史家胡同的一个大杂院。他的手好大,好温暖,好有力。他的夫人高瑛大姐也陪伴在侧。艾青不让我叫“先生”,也不让叫“老师”,还不让叫“艾老”。他喜欢“老艾”这个称谓:“它亲切,习惯了,杨兆祥和兵团的孩子们都这么叫的。”然后是聊家常,高瑛大姐说:“艾青很少有这样的谈兴,他今晚高兴了。”告辞时,艾青坚持要一起出门,说是要上厕所,他的住处没有厕所,公共厕所在马路对面。我扶着他,他不让。只是有力地握着我的手。出门,他抬头望了一眼夜空,新月如钩,他挥手让我们走:“徐刚,你有空就来!”从此,我就成了艾青家的常客。⑤当其时也,艾青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每有新作,我和杨兆祥,还有周明,总是先睹为快者。长诗如《光的赞歌》等,给《人民文学》,他们有版面;短诗则归《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除了索稿,更多的时候是聊天。其间,艾青又搬往北纬饭店暂住,离我寄居的华仁路31号只一箭之遥。那时,《光明日报》《诗刊》的社址均在附近,艾青的住处便成了,众诗人的聚集地,那是诗的聚集、语言的聚集、激情的聚集。这样的聚集又是如此纯净:只是为了看望艾青,只是因为对诗的热爱。那热烈的话语声,是“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声音。当时议论最多的是《光的赞歌》。邹获帆说:“文学界最近流行一句话一‘艾青回来了’!”还有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诵道:“山野的篝火是美的/港湾的灯塔是美的…”房间里掌声响起,以茶代酒,为艾青干杯。艾青以他迷人的微笑注视着诗友们,连声道谢。九年级语文试题卷(EZ)第2页(共6页)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卷面书写(3分)【评分标准:要求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同时如果空题占二分之一左右的扣2分,空题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扣1分】一、“自强不息”主题探究活动(4分)①戈 ②恪 ③彬 ④骛(10分)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肯将衰朽惜残年③沉舟侧畔千帆过④乐观豁达/积极向上⑤月有阴晴圆缺⑥在乎山水之间也⑦露从今夜白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示例1:选择B,诗歌描写大雪纷扬下遭受寒风肆虐的土地,展现中华民族正遭受苦难和灾难。诗人反复呼号“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营造凝重的氛围,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患意识。这契合“君子自强不息”的家国情怀。示例2:选择A,在《礁石》中,诗人礼赞礁石微笑面对海浪的冲刷、侵蚀,实则礼赞了一种在磨难面前乐观、自信的人格,(1分)礼赞了坚强、豁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分)这契合“君子自强不息”的自信坚韧品格。【评分标准:写出诗歌意象与象征义2分;写出作者情感1分;点出自强不息内涵1分。】二、“寻美生活”文学阅读活动(5分)①初次登门拜访;②真诚热情;③说海棠笑容满面;④重情重义;⑤尊敬与怀念【评分标准:一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3分)(1)通过动作描写,既体现艾青不依赖他人,平等对待晚辈,也表现了两人初次交往时的温暖场面,展现艾青独立且亲和的性格。(2)运用景物描写(拟人手法),细致描绘海棠树的形态与花朵、蓓蕾的充满生命力状态,表达了 “我” 挑选礼物时的喜悦与对艾青的敬重。【评分标准:方法或手法1分;内容1分;人物形象或情感1分。】(3分)两处表述不矛盾,反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艾青的形象:第④段 “很少有这样的谈兴”,是因为艾青在日常中可能更倾向于沉静独处,且 “我” 与他初次相见时,交流欲望并不强烈,突出了艾青不轻易流露热情的一面;第⑤段住处成为 “诗人聚集地”,是因为艾青对诗歌怀有赤诚热爱,愿意与诗友们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展现出他在精神层面的热情与开放。两处描写结合,体现了艾青 “外冷内热” 的性格 —— 对无关精神共鸣的日常交流较为平淡,对与诗歌相关的交往则充满热情,使人物形象更立体真实。【评分标准:结合内容正确分析人物形象的一个方面得2分;两个方面得3分。】(5分)示例:文中的 “富足” 并非物质层面的财富,而是精神层面的充盈。“我” 珍藏着与艾青交往的温暖回忆,成为 “我” 内心的精神慰藉;“我”内心珍藏艾青的 “三轮马车”,即艾青坚守的 “真、善、美” 精神,它让 “我” 在生活中能感受到光明与美好,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富足。《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健康、庄严、努力、真诚都指向人的内在精神富足,鼓励人们通过保持这些品质来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两者都体现出个人在精神追求中获得成长与满足,强调了精神寄托对于充实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评分标准:对句子正确理解为“精神层面”得2分,结合内容正确分析得3分;结合链接材料句子正确分析得1分;正确分析两句话共同之处得1分。】三、“理性思考”主题学习活动(3分)(1)做人要恪守谦虚谨慎之道。(2)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3)“自牧”告诉我们要把提高自己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3分)本段运用举例论证(1分),列举明代学者张畏岩落第后接受路人劝告脚踏实地三年考取功名的故事(1分),有力地论证了“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评分标准:判断论证方法1分,概括材料1分,论证论点1分。】(3分)第一段提出“卑以自牧”,即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的观点,强调了谦卑对于个人德行修养的重要性(1分)。根据材料二可知,徐悲鸿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却能够对虚心接受农民的建议修改画作,这体现了他谦卑的品格和态度(1分)。这种自我谦抑的精神与选文的主题“卑以自牧”高度契合,因此能够作为有力的论据(1分)。【评分标准:找论观点1分,分析材料1分,关联材料与论点1分。】(4分)示例:选择朴实无华的“修行”人生才能获得之久的生命力量。卑以自牧的人有成就而不骄傲,能将谦卑内化为自觉行动,以“谦”来约束自己,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选择模式B的人,能静下心来,默默写字、脚踏实地工作,这是将将谦卑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同时,他能接受他人的建议,在安静中积蓄力量,这是以谦卑之心锐意进取。模式A看似能获得一时的关注,满足短暂的虚荣,但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依附于他人的评价之中,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量。【评分标准:选择模式B得1分,引用卑以自牧的内涵1分,将模式B的言行与卑以自牧内涵关联两处2分;选择模式A,最多得2分。】四、“心灵家园”古诗文阅读活动12.(2分)诗句中的“飞”表示“飞快,飞速” ,快速划动的船儿像织布的梭子,勾勒出船只在水面疾驰的灵动场景。13.(4分)“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14.(3分)B15.(2分)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16.(3分)(有人说)它环绕在两座山之间,所以称它为“盘”。(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深且地势险阻,是隐士安居游息的地方。17.(6分)不属于“古仁人”。第一种是得志之人,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可结合“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分析),关注的是自身权势;第二种人身居荒野,认为与其身体享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可结合“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分析),关注的是自己的优乐。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在朝廷做官就心系百姓,退居江湖就心系国家,二者思想是不一样的。五、“生命之旅”表达交流活动(50 分)18.写作(5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2025.9九上【温州】二中10.10.pdf 语文2025.9九上【温州】二中10.10(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