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物理(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物理(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4.(本题4分)如图所示,重型自卸车能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车厢内的货物包会
自动滑下。已知货物包重力为G,与车厢底板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75
物理试卷
(静摩擦因数是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比值),动摩擦因数为0.70。
一、单选题(共28分)
下列四个图像中的曲线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其中的实曲线能正确描
1.(本题4分)沈佳高铁是我国新建八纵八横铁路网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沈阳至长白山段
(⊙⊙
的沈白高铁将于2025年9月底开通,该段全长约为430k,共设9座客运车站,列车设计
述货物包所受摩擦力F随车厢倾角日变化关系的是()
最高运营时速350km/h,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FG
FG
↑FG
878
A.若要实时监测列车所处位置,可将列车视为质点
B.全长430km指的是列车行驶全长的实际路程
C.列车高速行驶途中,若需向右转弯,则需轨道向右倾斜
5.(本题4分)如图甲所示,倾角为0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
D.列车设计时速350km/h指的是列车运行的平均速率
行。0时,将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t图
2.(本题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像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s2。则正确的是()
/(m's1)
A.传送带的速率。=12m/s
v/(ms)
2
B.传送带的倾角0=30
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4=0.4
=10
t/s
2


D.02s内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为5m

A,甲图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6.(本题4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环甲,另一端系一重物
B.甲图中,=3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
乙,甲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L,现将甲从与定滑轮等高
C.乙图中,0到x,段其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的O处由静止释放,当甲沿直杆下滑到图中P处时,OP的距离也为L,已知甲、乙重分别
D.乙图中,0到x,段运动时间小于x,到2x1段运动时间
为G和2G,定滑轮大小及质量可忽略,则()
3.(本题4分)如图(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
A.甲释放后,甲的机械能守恒
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
B.甲到达P处时,乙上升的高度也为L
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
C.甲在P处的速度与乙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互
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网绳dO中的张力大小为()
D.甲在P处的速度与乙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5
120
7.(本题4分)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小球a、b分别从斜
e
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沿水平方向抛出后,恰好都落在斜面
0
底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4:1
A.F
2
C.F+mg
D.F+mg
2
B.小球a、b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2:1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B D C C BC BC AC
1.D
【详解】A.若要实时监测列车所处位置,列车的形状可忽略,可将列车视为质点,故 A 正
确,不符合题意;
B.全长 430km,指的是轨迹长度,是路程,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列车高速行驶途中,若需向右转弯,则需轨道向右倾斜,列车自身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
提供向心加速度,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设计时速 350km/h,指的是列车运行时允许的最大瞬时速率,不是平均速率,故 D 错误,
符合题意。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 D。
2.D
【详解】AB.甲图中,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变形可得
根据图像斜率与截距可知 ,
解得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 3s 末的速度为 ,故 AB 错误;
CD.根据
k 是 v-x 图像的斜率,0 到 x1 段,k 不变,可知 v 减小时,a 减小,物体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
运动,两段过程的 图像如图
位移相等的情况下,0 到 x1 段运动时间小于 x1 到 2x1 段运动时间,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3.B
答案第 1 页,共 9 页
【详解】O 点受到向下的冲击力为 F,即 O 点受到人给的向下的合力为 F,合力 F 已包括 mg
。冲击 dOe 的力为 ,将 分解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 dOe 中张力为 ,故选 B。
4.B
【详解】当车厢倾角从水平开始增加时,开始阶段货物与车厢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
即当 时货物开始将要滑动,此位置在函数 与 图像的交点位
置;之后货物向下滑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随θ增加,滑动摩擦力减小。
故选 B。
5.D
【详解】A.由图可知,在 t=1s 时物块的加速度发生改变,此时物块的速度为 10m/s,可知
传送带的速率 ,A 错误;
B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 v-t 图像可知,开始阶段物块的加速度
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物块的加速度
联立解得传送带的倾角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BC 错误;
D.0~1s 内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为
1~2s 内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为
因 可知 0~2s 内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为 5m,D 正确。
故选 D。
答案第 2 页,共 9 页
6.C
【详解】A.由题意,甲与乙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释放后乙从静止上升,机械能增加,
甲机械能减小,故 A 错误;
B.甲到达 P 处时,乙上升的高度 h 应为绳子缩短的长度,即 ,故 B
错误;
CD.根据题意,甲与乙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将甲的速度沿绳子方向与垂直于绳子
方向正交分解应满足
可得
可知甲在 P 处的速度与乙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故 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7.C
【详解】A.小球 a、b 分别从斜面顶端 A 和斜面中点 B 沿水平方向抛出后,恰好都落在斜
面底端,可知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 2:1,根据 得
则飞行的时间之比为 ,选项 A 错误;
B.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 2:1,飞行时间之比为 ,根据 知,两球的初速度之
比为 ,选项 B 错误;
C.根据动能定理可知达斜面底端时有

所以
选项 C 正确;
D.小球落在斜面上,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 2
倍,因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
答案第 1 页,共 9 页
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也相等,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8.BC
【详解】AB.将小车的速度 v 分解为沿细绳方向的速度和垂直细绳方向的速度,则 P 的速
度等于沿细绳方向的速度,即 的速率为 ,选项 A 错误,B 正确;
CD.小车以速率 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细绳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减小,可知 P
的速度变大,即 P 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根据
可知绳的拉力
选项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BC。
9.BC
【详解】AB.设细绳与木板之间的夹角为θ,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

将细绳 AC 缓慢变短,细绳与木板间的夹角θ变大,cosθ变小,tanθ变大,则 AC 绳的拉力 F
逐渐变大,木板对球的支持力 N 逐渐变大。故 A 错误;B 正确;
CD.在矢量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有
木板绕底端О缓慢转动直至水平的过程中,α不变,β从 90°逐渐减小到 0,sinβ逐渐减小,可
知细绳上的拉力 F 不断减小, θ从锐角逐渐增大到钝角,sinθ先变大后变小,可知木板对球
答案第 2 页,共 9 页
的支持力 N 先变大后变小。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BC。
10.AC
【详解】ACD.设 P 的加速度为 a,则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 Q 的加速度为 2a。设轻绳对
Q 的拉力大小为 ,则对 P 进行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有
同理对 Q 进行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有
联立解得轻绳对 Q 的拉力大小为
P 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 AC 正确,D 错误;
B.由上面分析可得 Q 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 B 错误。
故选 AC。
11.(1)偏小
(2)0.34
(3)
(4)
【详解】(1)当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越来越密集,说明在减速,平衡摩擦力不够,θ
角偏小。
(2)相邻计数点间均有 4 个计时点未画出,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为
(3)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F 等于槽码的重力,对于曲线 1,则有
利用加速度较小的几组数据拟合了直线 2,则有
联立可得悬挂槽码的质量为
(4)选择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故当保持 一定时,得到的 图像就是一条直线。
12.(1)B
(2)D
(3)
答案第 1 页,共 9 页
(4)3
【详解】(1)本实验两次拉橡皮条的效果相同,即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所以本实验采
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2)A.为减小实验误差,用两个弹簧秤拉细绳套时,两根细绳套夹角大小合适,方便实
验,并不是相互垂直,故 A 错误;
B.由于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一定相同,橡皮条的反向延长线不一定是两条细绳夹角的角
平分线,故 B 错误;
C.两根绳不必等长,起到方便测量力方向的作用,故 C 错误;
D.在同一组实验中,结点 O 的位置不能改变,以保证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故 D 正
确。
故选 D。
(3)F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合力的理论值; 是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的合力
的实验值,因此 的方向一定沿 AO 的方向。
(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13.(1)
(2)
【详解】(1)从 B 到 C
解得物体第一次经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向右为正,则从 C 到 A 由运动公式
解得
则物体距离 B 点的最大距离为
答案第 2 页,共 9 页
14.(1)
(2)
(3)
【详解】(1)以 A、B 为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其中 ,
联立解得
(2)剪断轻绳后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可得剪断轻绳后 A 继续滑行的时间为
(3)剪断轻绳后,以 B 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当 A 停止时,A 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B 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则此刻两物体 AB 之间的距离为
15.(1) ;(2) ;(3) , 或

【详解】(1)虫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青蛙做平抛运动,由几何关系可知
青蛙做平抛运动,设时间为 ,有
答案第 1 页,共 9 页
联立解得

(2)若蛙和虫同时开始运动,时间均为 ,则虫的水平分加速度和竖直分加速度分别为

相遇时有
解得
则最小的坐标为
若蛙和虫不同时刻出发,轨迹相切时,青蛙的平抛运动有

可得轨迹方程为
虫的轨迹方程为
两轨迹相交,可得
整理可知
答案第 2 页,共 9 页
令 ,即
解得
虫在 x 轴上飞出的位置范围为
(3)设蛙的运动时间为 ,有
解得

若青蛙两次都向右跳出,则
解得

若青蛙一次向左跳出,一次向右跳出,则
解得

答案第 1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