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度10月份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情景中涉及的物理量为矢量的是
A.小张的质量为50kg B.海南州的气温为10℃
C.小刘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约为30min D.某汽车以54km/s的速度朝东南方向行驶
2.一叶落而知深秋,“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甘英穷四海,四万到洛阳”。雁阵在天空中行进时,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如图所示。其迁徙时大多以整齐队伍匀速飞行,这是雁阵为了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雁阵的行进情况,一定以地面作为参考系
B.雁阵的行进情况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C.研究头雁扇动翅膀产生气流的影响时,可以将头雁看作质点
D.若研究雁阵从北方迁往南方的时间时,可以将雁阵看作一个质点
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实验: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一个铜球分别从A、B、C静止释放,如图所示,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铜球从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若铜球从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斜面阻力很小(忽略不计),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铜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4.关于加速度表达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a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B.表示在时间内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C.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利用求得的加速度是时间内的瞬时加速度
5.A、B两架无人机(可视为质点)从同一位置开始沿水平面运动,此后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沿直线运动,B沿曲线运动
B.4s时,两无人机相遇
C.0~4s内,两无人机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D.1~3s内,两无人机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6.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
B.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刻
C.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
D.第3节下课和第4节上课是同一时刻
7.下图是汽车从制动到停止的示意图,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和1m。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汽车运动的x-t图和 v-t 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8.2024年11月25日至27日,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降雪,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辆卡车在冰雪路面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事故司机紧急刹车,假设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刹车后5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B.刹车后5s内卡车前进的距离为18.75m
C.刹车后第1s内的位移为8m D.刹车后6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5m/s
9.自动感应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可以方便大家出行。下图是某小区单扇自动感应门框图:人进出时,门从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再以a/3匀减速运动,完全打开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单扇门的宽度为d,则门完全打开所用时间为
A. B. C. D.
10.某国产知名品牌电动汽车可内提速到100km/h,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某次加速测试中,该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约为50m/s2
B.汽车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该过程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位移增大得越来越快
D.该过程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位移增大得越来越慢
11.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视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子弹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
A.由题目信息可以求得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之比(-)∶(-)∶(-)∶1
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量相同
D.子弹依次进入四个水球的初速度之比为∶∶∶
12.A物体从高为H的塔顶自由下落的同时,B物体从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B物体上升至最高点时,A物体正好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等于v0
B.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
C.两物体相遇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D.两物体相遇时,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3
二、实验题:共14分。
13(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1)图1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A.交流8V B.直流8V C.交流220V D.直流220V
(2)实验中打出多条纸带,选择其中点迹比较清晰的一条纸带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从第一个点开始每隔1个点作为1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各计数点的位置,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计数点7的位置刻度如图2所示,则其读数为 cm;对表中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得到x-t的图像公式为:x=481.3t2+1.00(cm),则根据公式可知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0 1 2 3 4 5 6 7 8 9 10
t/s 0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0.28 0.32 0.36 0.40
x/cm 1.00 1.80 4.10 7.92 13.30 20.20 28.73 50.30 63.35 78.00
(3)上表中,利用计数点4~5之间和5~6之间的位移之差求得加速度的值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g=9.79m/s2)存在一定偏差,其原因可能是
A.重锤的质量过大
B.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较大
C.电火花计时器的放电火花有漂移
三、计算题:共32分
14(12分).小球以某一初速度冲上长为5m的光滑斜面,测得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6m/s2 ,若小球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m/s,接着飞离斜面,求:
(1)上滑初速度大小为多少?
(2)上滑用时为多少?
(3)为了使小球能沿斜面返回,此光滑斜面还要加长多少?
15(20分)ETC是高速公路上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简称。甲、乙两辆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MTC)驶离高速公路,流程如图所示。假设减速带离收费岛口x=60m,收费岛总长度d=40m,两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1=72km/h经过减速带后,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甲车减速至v2=18km/h后,匀速行驶到中心线即可完成缴费,自动栏杆打开放行;乙车刚好到收费岛中心线收费窗口停下,经过t0=15s的时间缴费成功,人工栏杆打开放行。随后两辆汽车匀加速到v3=90km/h速度后沿直线匀速行驶,设两车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
(1)乙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
(2)此次人工收费通道和ETC通道打开栏杆的时间差;
(3)两辆汽车驶离收费站后相距的最远距离。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D C C C C A A ABD AD A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
13(14分).【答案】(1)C(2分);(2) 38.80 (3分) 9.63/9.62(3分);(3) 10.2(3分) C(3分)
【详解】(1)图1中的打点计时器为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故选C;
(2)[1][2]因第6个点的读数为28.73cm,则第7个点的读数为38.80cm;
根据x=481.3t2+1.00(cm)可得
解得
(3)[1]每隔1个点作为1个计数点,可知相邻两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t=0.04s;
利用计数点4~5之间和5~6之间的位移之差求得加速度的值为
[2]该结果大于当地重力加速度(g=9.79m/s2),其原因
A.重锤的质量过大,也会由于阻力影响,造成g的测量结果偏小,选项A错误;
B.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较大,则会使得加速度测量值偏小,选项B错误;
C.电火花计时器的放电火花有漂移使得位移测量值偏大,造成g测量值偏大,选项C正确。
故选C。
14(12分)、(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2分)
解得 =8m/s (2分)
(2)根据速度公式 (2分)
解得t=1s (2分)
(3)小球减速到0向上滑行 (2分)
而需要加长 (2分)
15(20分)、(1)乙车减速过程中,根据 (2分)
可得,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1分)
(2)由题意可知,(1分)
甲车减速度到所用时间,则有 (1分)
这段时间的位移为 (1分)
接下来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2分)
甲车从减速到栏杆打开的总时间为 (1分)
乙减速度时间为 (1分)
乙车从减速到打开栏杆的总时间为 (1分)
人工收费通道和ETC通道打开栏杆放行的时间差16秒 (1分)
乙车与甲车达到共同速度,此时两车相距最远。乙车通过中心线后加速时间
(1分)
加速度的距离为 (1分)
甲车加速度的时间 (1分)
加速的距离为 (1分)
接下来甲匀速的时间为 (2分)
甲匀速的位移为 (1分)
因此,两车最远距离为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