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市辖区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市辖区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身高约为160dm B. 步行速度约为
C. 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D. 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0s
2.对着笔帽轻轻吹气可以发出声响,这里的声源是( )
A. 笔帽 B. 空气 C. 嘴唇 D. 声带
3.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根条形木块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木块的长度分别是( )
A. 1cm、 B. 1cm、 C. 1mm、 D. 1mm、
4.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 甲 B. 乙 C. 树 D. 路面
5.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
C. 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6.下面现象说明声能够传播能量的是( )
A.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B. 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C. 声可以用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D. 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
7.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 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时,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C. 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物理课本总的厚度,再读出课本的页数,用厚度除以页数
D. 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8.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1:3,路程之比为3:2,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2:9 B. 9:2 C. 2:1 D. 1:2
9.如图是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B. 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相同
C. 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
D. 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相同
10.关于图中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让它发出不同的响度,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B. 图中,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 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D.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12.甲、乙两位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第12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15s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C. 相遇时,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D. 时,甲、乙相距20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3.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刻度尺选填“甲”或“乙”,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中的仪器如图2所示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______,该测量工具外圈大圈的分度值为______s。
14.“十一”假期,小明和小华骑自行车在净月潭公园玩。骑车前行过程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树木逐渐向后退去,这是以 选填“自行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骑行过程中,两自行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两自行车的速度之比为 。
15.人工智能为日常生活带来美好体验。当人对智能车机播放系统说“请将歌声调大”,车机播放系统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这种人机交互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6.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17.按要求填空。
如图1是马路旁设有的噪声监测装置,某时刻显示35数据,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
如图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在______控制噪声;
如图3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选填“超”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______。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收到返回信号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障碍物距汽车______m。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8.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实验原理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______。
现有的实验器材有小车、金属片、带有刻度的长木板和木块,还缺少的测量器材是______,其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可以及时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组装器材时,将带有刻度的长木板一端用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准确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
实验中如果还没放开小车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明调整装置利用位置传感器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屏幕图象如图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
19.物理课后,小明和小东完成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的影响。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扬声器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发现烛焰晃动,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0.轿车司机早晨开轿车去往盘州站,在甲地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到盘州站坐G286高铁列车去铜仁南站,表格为G286高铁列车时刻表。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昆明南 始发站 07:17 0
盘州 08:18 08:20 210
贵阳 09:39 09:43 463
铜仁南 10:20 终点站 730
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甲地最快需要用多少时间到达盘州站?
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动车组列车全长约200m,若它以速度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710m的大桥,则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左右。故A不合理;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B合理;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4s左右。故C不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60次的时间接近60s。故D不合理。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对着笔帽轻轻吹气,笔帽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可以发出声响,这里的声源是空气。
故选:B。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此题考查了声源的认识。
3.【答案】C
【解析】解: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故选:C。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4.【答案】A
【解析】解: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两个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故选:A。
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有关问题,要学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根据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
5.【答案】D
【解析】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可据音色区别不同艺术家的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速,属于声学部分的常考知识。
6.【答案】C
【解析】解:A、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时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据上面的理解对每个选项逐次分析即可解决。
理解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并能用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若有弹性,误差比较大,故A不正确;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时,可以采取累积法测量,先测量车轮的周长,再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最后圈数乘以车轮的周长就是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故B正确;
C.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物理课本总的厚度,再读出课本的页数,用厚度除以张数,一张等于两页,故C不正确;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需要两个直角三角尺、直尺组合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故D不正确。
故选:B。
化曲为直:长度的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如测量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等;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累积法是一种化少为多的测量方法,是指当需要测量较小的质量或者长度时,由于普通测量工具无法进行直接读数,而采取测量较多较小质量或长度的物体的总和,再求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
8.【答案】B
【解析】解:由速度公式可知,所以,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2。
故选:B。
由速度公式可知,由此推测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
9.【答案】B
【解析】解:由图知,三种乐器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调相同;其波形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波形形状有所不同,是因为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不同造成的,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由前述解析可知,三种乐器的音调、响度相同,而音色不同。
故选:B。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结合声波图中的特征可做出判断。
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会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正确;
B、不能听到罩中闹钟的闹铃声,是因为罩中空气被抽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乒乓球弹开是因为音叉的振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用乒乓球被弹开的角度放大音叉微弱的振动幅度,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属于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时间:,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找到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可以计算出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的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要求学生能从频闪照片中找到相关信息来解题。
12.【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车在第12s时,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乙在前15s通过的路程相等,由可知,前15s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在地15s时相遇,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而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遇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乙车的速度,则时乙车通过的路程:,
由图可知,时,甲通过的路程为60m,则此时甲、乙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在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根据速度公式分别甲、乙在前15s的平均速度大小;
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乙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据此求出时,甲、乙之间的距离。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乙;; 228 s;
【解析】解:甲刻度尺分度值为,乙刻度尺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更精确;
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刻度线对齐,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块的长度为;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4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s,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乙;;;。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长度测量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此题考查了长度、时间的测量。
14.【答案】汽车
静止
3:2

【解析】解:汽车开动后,小明看到路边的树木逐渐向后退去,研究对象是路边的树木,并且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向后退去,所以他选取的参照物一定和路边的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他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假设两自行车所用时间为t,根据可知:
两自行车的速度之比为:::::2。
故答案为:汽车;静止;3:2。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相关知识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好题。
15.【答案】响度
信息

【解析】解:当人对智能车机播放系统说“请将歌曲调大”,车机播放系统将改变声音的响度,因为“调大”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这种人机交互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通过声音指令车机做出相应操作,体现了声音传递信息的作用。故答案为:响度;信息。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例如:人们面对面谈话;也能够传递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本题考查有关声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16.【答案】空气柱 高 不变
【解析】解: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敲击瓶子时是瓶子振动发声,与敲击的速度无关,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
故答案为:空气柱;高;不变。
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本题确定振动物体的关键,然后根据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判断频率,再判断音调是解决本题的宗旨。
17.【答案】响度; 声源处; 超;信息;
【解析】解:图1是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该数字的单位是分贝,表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工作的。
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由题意知,声波从汽车传播到障碍物的时间:;
故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处;超;信息;。
物理学中用分贝表示声音响度的大小;
根据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分析;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距离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途径、响度、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综合题。
18.【答案】;时间; 秒表; 较小;时间; 小; 加速;
【解析】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距离和时间。
现有的实验器材有小车、金属片、带有刻度的长木板和木块,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距离和时间,因此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停表,其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可以及时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组装器材时,将带有刻度的长木板一端用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会使小车运动速度变缓,是为了准确测量时间。
实验中如果小车还没放开就已开始计时,就会导致计时偏早,使测得的小车运动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距离一定时,时间越长,速度越小,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由图像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速度最快,从图像可以查知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故答案为:;时间;秒表;较小;时间;小;加速;。
根据实验原理,实验要计算出平均速度v,需要测量出距离s和时间t。
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这一物理量;金属片可以让小车及时停下,便于计时。
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计时越方便。
小车还没放开就已开始计时,就会导到计时偏早,使测得的小车运动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距离一定时,时间越长,速度越小,据此可推断出小车平均速度的变化。
由图像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到达坡底时速度最快。
此题考查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一实验,属常规题型。
19.【答案】小;温度; 能量
【解析】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不同,传播的速度不同。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扬声器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发现烛焰晃动,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小;温度;能量。
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听到雷声知道要下雨;声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碎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解:由图可知最大车速,
从甲地到盘州站的路程,
由可得,最少用时:。
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路程,时间::,
则平均速度。
动车过桥时通过的路程为,
所以过桥所用时间为。
答: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甲地最快需要用到达盘州站;
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
动车组列车全长约200m,若它以速度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710m的大桥,则需要13s的时间。
【解析】从图示中可知从甲地到盘州站的路程和最大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计算最少用时。
从表格中得出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可求平均速度。
已知车长和桥长,可以得到动车通过的总路程;已知总路程和运行速度,利用公式得到过桥时间。
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本题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理论服务于实际,是一好题,看懂交通标志牌是解题的关键,明白动车过桥通过的距离是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