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新课导入,生成问题
富兰克林
空袋子是难以直立的。
议论文
有观点
没有论据
难以直立
没有说服力
写议论文
言之有据
有能充分证明论点的丰富材料
-1-
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重点)
-2-
-3-
引导学生学会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学会运用丰富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活 动 一
1.什么是言之有据?
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观点的根据,使用准确、恰当的论据,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据。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包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典型事例
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
真实可靠
不能杜撰
3.在写作时怎样使用好两种形式的论据
(1)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切记: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4.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一、真实可靠,不能杜撰
《怀疑与学问》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道理
论证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充分、严密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理有据
无可辩驳的事实论据
深刻、准确的道理论据
4.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二、注重选择,点石成金
论据
观点
一致
名言警句
事例材料
忍痛割爱
观点
不一致
4.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二、注重选择,点石成金
掌握的材料
自己的主题
切合
取舍
论据与观点一致
知识运用
论证:人生需要诚信
“民无信不立”这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的话。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并没有理解它的含义,直到那一次,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下面两个事件,才恍然大悟。
抛弃诚信,害人害己
2018年5月6日,一名21岁空姐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一辆滴滴顺风车赶往市区后遇害,滴滴公司表示悬赏全区100万元追查凶手,并宣布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然而仅仅过去3个月,8月24日,又一名20岁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惨遭杀害。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遇害女孩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
……
选取事例与“诚信”无关,应该舍去!
知识运用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不切合
切合
“求贤若渴
的精神很重要”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顾茅庐
知识运用
如果要论证“将谦虚进行到底”这个论点,下列哪些材料更适合作为论据呢?
①刘邦入关中,深得民心,在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取信于民。
②竺可桢一生硕果累累,也一生勤学不倦,就在他逝世的前两周,还在向人求教有关物理知识。
③高尔基曾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4.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三、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1
2
平时要有意
识地多积累
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丰富自己
的材料库
对原有的材料或素材加以丰富和完善
历史故事 统计数据 生活事例
名人名言 俗语谚语 理论观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5.使用论据要注意
叙 述
简 洁
论证观点的需要
突出所述事实和观点一致的地方
所述事实与观点相对应
知识运用
将下列材料进行简洁的组合,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知识运用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成果展示
将论据进行
合理剪裁
叙述简洁
着力突出了所要论述的观点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活 动 二
1.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选择下列两组任务中的一个,完成探究)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任务一
①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③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提示
1.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选择下列两组任务中的一个,完成探究)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任务二
①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②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提示
2.过程安排
(1)各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要求,根据刚才总结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素材,并注意核实素材的准确性,并按照以下进行分类;
单数小组完成任务1,双数小组完成任务2
内容:典型事例——归属:事实论据
内容:统计数据——归属:事实论据
内容:名言警句——归属:道理论据
内容:精辟见解——归属:道理论据
2.过程安排
(3)认真聆听小组成员分享,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品进行分享,其他组员按照评分标准表进行打分。
评价表(每个小点满分10分,8分为优秀,6分为合格,总评满分30分) 论据真实可靠
论据与观点一致
论据丰富,论证有力
总评
(4)请每组佳作作者进行分享,再选出一位同学进行推荐理由分享。
结合例文
指导技法
活 动 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该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文一
在古代,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像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他们不惜慷慨捐躯。他们的事迹将流芳百代,为人们所称颂。
在革命年代里,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革命英勇献身。鲁迅先生一生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革命的征途中,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人物,革命事业才蓬勃发展。
列举英雄人物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例文一
我们青年人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分忧,为民尽力,用青春的光和热换来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应当时时刻刻想到国家、想到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
总结全文,
发出倡议。
例文一
范文点评:本文引用范仲淹的名句引出自己的见解。在论证过程中引用古代、现代英雄人物做事实论据,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谈诚信
引用名言警句做为道理论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文二
选取曾子和季布的两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
例文二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例文二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引用名言警句做为道理论据论述,讲诚信是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
照应开头,
收束全文。
范文点评: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怕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诚信如同鲜花盛开一般沁人心脾,诚信美德不能丢弃。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曾记否,曾子杀猪,商鞅变法?杀猪事小,可若没有小事也应讲诚信的品质,曾子,还会是那个后世景仰的曾子吗?若没有商鞅“移木者赏百金”的诚信许诺,如何确立“法”的信度?
诚信就是百花园中最美丽的那朵鲜花,是群星阵中最闪亮的那颗明星,是森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参天大树。诚信的品格,散发着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寻回诚信的芬芳
开头直接表明观点
例文三
以“曾子杀猪”
“商鞅移木赏金”
的史实证明中心论点
运用比喻论证
以范蠡诚信经商、徽商、晋商的史实证明“诚信者比比皆是”。
例文三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诚信者比比皆是。陶朱公退隐后富甲一方,秘诀便是诚信经商;后世徽商、晋商皆遵循了这一原则,才有了商行的繁荣昌盛。刘邦入关中,深得民心,在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取信于民。坚守诚信,千古流芳。
可如今,诚信却被人们遗忘,丢弃。不守诚信之风逐渐蔓延:2020年辛巴团队的主播“时大漂亮”在直播时向粉丝推荐了一款燕窝产品,被质疑卖的即食燕窝“是糖水而非燕窝”。后根据检测报告,明确了辛巴所售的即食燕窝产品“就是糖水”,且“该糖水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检测结果唾液酸含量高达万分之一点四”,成本不超过1块钱的燕窝卖出了天价。只为谋财,不讲诚信!他们的道义去哪儿了?他们的诚信去哪儿了?
以辛巴直播卖假燕窝事件痛陈“如今,诚信却被人们遗忘,丢弃”的现实。
分析丧失诚信的危害。
例文三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时诚信似乎很傻,很没有意义,因为诚信往往会伴随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让我们想想,也许下一个因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就会是你和你身边的人。或许违约失信可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可是当花失去香味时,再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凋亡的命运。
让我们回望我们的祖先吧,看他们是如何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让我们寻回诚信的芬芳吧,愿诚信之花永世开放。
呼应开头,
收束全文。
课堂小结
通过合作探究,我们总结出议论要言之有据的方法:一是要真实可靠,不能杜撰;二是要注重选择,点石成金;三是要旁征博引,论证有力。使用论据时做到:合理剪裁有概括性,分析说理有联系性。除了做到这些,老师最后给大家一条建议:广泛阅读多积累。大家可以在摘抄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将书中或生活中发现的素材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分类,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才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课后作业1
议论类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课后作业2
完成书本内写作实践三。
板书设计
议论要
言之有据
要真实可靠,不能杜撰;
要注重选择,点石成金;
要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叙述论据时尽量做到叙述简洁,保证所述事实与观点相对应。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议论要言之有据”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是进入九年级后学生的第二次议论文写作训练。承前第二单元的《写作:观点要明确》,启后第五单元的《写作:论证要合理》。三次写作训练成一个系统的议论文写作序列。那么本单元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议论要言之有据”。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重点) 2.引导学生学会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难点) 3.引导学生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学会运用丰富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生成问题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用在议论文写作当中,他指的就是议论文如果光有观点,没有论据,则难以直立,没有说服力要言之有据。
在第二单元我们接触了议论文写作,学会了写议论文首先要做到观点明确。除此之外还要有证明观点的材料,事实胜于雄辩,言之有据,有能充分证明论点的丰富材料,才有说服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议论文,学习如何言之有据。
活动一: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
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观点的根据,使用准确、恰当的论据,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据。
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2)道理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在写作时怎样使用好两种形式的论据?
明确:
(1)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切记: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1)真实可靠,不能杜撰。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注重选择,点石成金。使用材料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有的同学拿来证明“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就很有说服力,而有的同学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得有点牵强了。平时积累的丰富素材有些并不能与自己表达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取的材料不能支撑观点,无论自己多么喜爱,都要忍痛割爱。在使用事实论据时,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有重点、有意识地突出所述事实论据和观点一致的地方,保证所述事实与观点相对应。也可以使用对比鲜明的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阐述,注重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3)旁征博引,论证有力。要使文章言之有据,论证严密,还要注意所用材料数量、种类的丰富性。可以用历史故事、统计数据、生活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以用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理论观点来作为道理论据,或者可以两者兼用。
活动二: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选择下列两组任务中的一个,完成探究。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③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2)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②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2.探究过程
单数小组完成任务1,双数小组完成任务2:
(1)各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要求,根据刚才总结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素材,并注意核实素材的准确性,并按照以下进行分类;
内容:典型事例——归属:事实论据
内容:统计数据——归属:事实论据
内容:名言警句——归属:道理论据
内容:精辟见解——归属:道理论据
(3)认真聆听小组成员分享,其他组员按照评分标准表进行打分。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品进行分享,并给出推荐理由(可从所选择的论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围绕着观点选取相对应的材料,是否有丰富全面的论据等方面进行推荐)。
论据真实可靠
论据与观点一致
论据丰富,论证有力
总评
评价表(每个小点满分10分,8分为优秀,6分为合格,总评满分30分)
(4)请每组佳作作者进行分享,再选出一位同学进行推荐理由分享。
第二课时
活动三:结合例文 指导技法
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该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在古代,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像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他们不惜慷慨捐躯。他们的事迹将流芳百代,为人们所称颂。
在革命年代里,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革命英勇献身。鲁迅先生一生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革命的征途中,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人物,革命事业才蓬勃发展。
我们青年人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分忧,为民尽力,用青春的光和热换来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应当时时刻刻想到国家、想到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
点评:
本文引用范仲淹的名句引出自己的见解。在论证过程中引用古代、现代英雄人物做事实论据,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谈诚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点评:
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怕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3) 寻回诚信的芬芳
诚信如同鲜花盛开一般沁人心脾,诚信美德不能丢弃。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曾记否,曾子杀猪,商鞅变法?杀猪事小,可若没有小事也应讲诚信的品质,曾子,还会是那个后世景仰的曾子吗?若没有商鞅“移木者赏百金”的诚信许诺,如何确立“法”的信度?
诚信就是百花园中最美丽的那朵鲜花,是群星阵中最闪亮的那颗明星,是森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参天大树。诚信的品格,散发着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诚信者比比皆是。陶朱公退隐后富甲一方,秘诀便是诚信经商;后世徽商、晋商皆遵循了这一原则,才有了商行的繁荣昌盛。刘邦入关中,深得民心,在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取信于民。坚守诚信,千古流芳。
可如今,诚信却被人们遗忘,丢弃。不守诚信之风逐渐蔓延:2020年辛巴团队的主播“时大漂亮”在直播时向粉丝推荐了一款燕窝产品,被质疑卖的即食燕窝“是糖水而非燕窝”。后根据检测报告,明确了辛巴所售的即食燕窝产品“就是糖水”,且“该糖水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检测结果唾液酸含量高达万分之一点四”,而市场上每100g含量的唾液酸售价是500元,0.014g价值也只有7分钱左右,加上包材、内容物、加工费、工业成本不超过1块钱。只为谋财,不讲诚信!他们的道义去哪儿了?他们的诚信去哪儿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时诚信似乎很傻,很没有意义,因为诚信往往会伴随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让我们想想,也许下一个因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就会是你和你身边的人。或许违约失信可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可是当花失去香味时,再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凋亡的命运。
让我们回望我们的祖先吧,看他们是如何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让我们寻回诚信的芬芳吧,愿诚信之花永世开放。
点评: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诚信美德不能丢弃”,小作者以开阔的视野,从历史和现实中撷取事实论据,以“曾子杀猪”“商鞅移木赏金”的史实证明“中华民族历来把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以范蠡诚信经商、徽商、晋商的史实证明“诚信者比比皆是”。之后,作者笔锋一转,以辛巴直播卖假燕窝事件痛陈“如今,诚信却被人们遗忘,丢弃”的现实,最后,通过分析丧失诚信的危害,呼唤“让我们寻回诚信的芬芳吧,愿诚信之花永世开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本文论据真实而丰富,对整个论证过程形成有力支撑。
活动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和佳作欣赏,我们发现,议论文的写作,不仅材料要经得起推敲,去伪存真,我们还要练就一双慧眼,找到最适合的材料,这样才能紧扣论点,珠联璧合。
布置作业
1.议论类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提示:
①确保素材准确。摘抄资料要注意其可靠性,不要道听途说;引用网络上的资料时要注意分辨真伪。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素材的线索查找出处,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②分小组定期展开交流。同学之间分享各自积累的素材,看看谁积累得多,谁积累的素材比较新颖。如果发现不准确的素材,也要帮助指出。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③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内容的回顾,我们总结出议论要言之有据的方法:一是要真实可靠,不能杜撰;二是要注重选择,点石成金;三是要旁征博引,论证有力。使用论据时做到:合理剪裁有概括性,分析说理有联系性。除了做到这些,老师最后给大家一条建议:广泛阅读多积累。大家可以在摘抄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将书中或生活中发现的素材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分类,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才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