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社会法治第一次作业检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社会法治第一次作业检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霞中学 2022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作业反馈
历史·地理卷 2022.10
温馨提示:卷Ⅰ和卷Ⅱ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给分。)
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9 世纪 40 年代,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说: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难得多”,英国人
“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领事裁判权 B. 五口通商 C. 协定关税 D.租房建地权
3. 马克思如此形容一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
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指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4.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陷落破梦"五个篇
章。“内乱毁梦”是指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5. 1894 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 0.54 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 1.5 倍;到 1911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
为 20 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A.中国的经济命脉被列强完全控制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6. 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
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7. 19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8. 如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的进步思想
C.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D.为变法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9. 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
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
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0. 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
谭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
A.林则徐 B. 左宗棠 C.李鸿章 D.康有为
11.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此番言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
顺序是
①变法图强 ②“自强”“求富” ③“扶清灭洋” ④“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13.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14. 下图所示,Y 轴表示的是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D.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程度
15.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到:“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点是
A.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C.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16.2022 年 7 月 19 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宣布,杭州第 19 界亚运会延期至 2023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8 日举行。下列省级行政区轮廓图中,表示第 19 界亚运会主办省区的是
A B C D
“胡线”即“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一腾冲两地间的连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
考察线路——走“胡线”,该考察线路分四个地段。右图为“中
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走‘胡线’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面两题。
17.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表现为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干旱地区人口密度大
C.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D.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
18.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多
样性”的地段是
A.东北段 B.山西段 C.陕西段 D.西南段
19.右图为“甲、乙两省轮廓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河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B.a 是太行山脉,其东侧是东北平原
C.b 是秦岭,其北侧是黄土高原
D.甲、乙两省区均位于黄河下游地区
20.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妙词佳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是指冬季风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气候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夏季北方地区的景观
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60 分。)
21.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
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
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
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列强“切割”中国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2 分)
(3)指出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两例即可)并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中两幅
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4 分)
22. 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国土被践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中国各阶级纷纷行动起来,他们采取
各种救国方案,探索不同的救国之路,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6 分)
【中国农民阶级】
材料一:
(1)在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进行了哪两次大规模的抗争运动?(2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想想两次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 分)
【中国地主阶级】
材料二: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
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
(3)基于材料二的现状和认识,中国的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探索运动,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此次探索
运动。(6 分)
【中国资产阶级】
材料三:“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其中有一批国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
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
(4)材料三中的“政治改制运动”是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4 分)
23.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都是初中历史要求掌握的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A B C
(1)根据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填写字母)。(2分)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到了 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
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2)你同意上述材料表达的观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
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
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中国近代史有哪些感悟和启示?(4 分)
24.读图 1“中国季风示意图”和图 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图 1 图 2
(1)图 1 中是影响我国的 (填“夏”或“冬”)季风,性质是 。(3 分)
(2)图 1 能给我国东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风向)季风,代号 (填①或②),来自的
海洋是 洋,我们把受①和②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E)称为 区。(4 分)
(3)受图 1 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其活动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 灾害。(2 分)
(4)图 2 中 A 是 山脉,组成了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其中第二阶梯的地形以
高原和 为主,我国的第一大岛 B 是 岛。(3 分)
25.长江和黄河都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 分)
(1)黄河和长江共同发源于 省,其中长江最终注入 海。(2 分)
(2)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享有“ ”的盛誉,并且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
在长江 游,作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③是 ,④是 。(4 分)
(3)探究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请将代表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图中空白方框内。(4 分)
①流经黄土高原 ②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③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④水土流失严重
(4)针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请你提出一条相应的治理措施。(2 分)海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作业反馈
历史·地理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有20小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B C D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B A A D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 (10分)
(1)鸦片战争(1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和自然经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3)丰岛之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一个1分,共2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22.(16分)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4分)
(3)洋务运动(1分)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1分)积极作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分)局限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分)
(4)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都可)(2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任写一点,2分)
23.(10分)
(1)A→C→B(2分,顺序错误不给分)
(2)同意。(1分)理由: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分)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与时俱进,不可固步自封;要增强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责任意识等。(一点2分,共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4.(12分)
(1)夏;温暖湿润。(3分)
(2)西南;②;印度;季风。(一点1分,4分)
(3)旱涝(旱灾和涝灾)(一点1分,2分)
(4)昆仑;盆地;台湾。(一点1分,3分)
25.(12分)
(1)青海;东。(2分)
(2)黄金水道;上;宜昌;湖口。(一点1分,4分)
(3)①→④→③→②。(4分)
(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筑梯田、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