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 “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掘,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维护民族利益 ④坚决抗击英国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每年的 6 月 26 日是 “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国近代史上,被誉为 “中国禁毒第一人” 的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陈化成 D.邓世昌
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保护鸦片贸易
4.如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序列第一的浮雕。这幅作品描绘了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由此表明(  )
A.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强烈
B.近代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中华民族展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将中国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自此,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规则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尚处于日益衰微的封建制度的大国,这就是中国。”(来源:求是网,2020年02月24日)打开该材料中“大门”的事件是(  )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国强行割占九龙司 D.英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
6.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7.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8.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从天朝上国时代进入不平等条约时代,被亦步亦趋地拖入西方列强主宰的国际秩序中,开始陷入殖民主义的深渊。这说明鸦片战争 (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加剧了清朝的阶级矛盾
C.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逐渐取代土纱、土布,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织”“耕”不断分离。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
A.国家主权不断遭受破坏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C.列强开始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通过洋务运动抵制经济侵略
10.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尼布楚条约》
1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具体规定了《南京条约》中的一些细则,其中规定船钞“每吨输银五钱”,货税中,茶叶每担纳税二两五钱,其他尚议定了133 种进出口货物的税则。据此可知 (  )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2.1862年,美国人白齐文打伤清朝官员、劫夺军饷,被清政府悬赏捉拿。美、英等11国领事干涉中国司法,联合“抗议除依照美国法律以外的任何逮捕或审判白齐文”的行动。各国领事“抗议”的依据是(  )
A.协定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3.“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这说明鸦片战争(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
B.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C.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D.使清政府彻底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14.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该学者的观点可以用来解释鸦片战争(  )
A.爆发的历史背景 B.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C.过程中广大人民的抗争 D.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5.《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要中国每人每年需要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割占台湾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在中国设立工厂
16.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赔款
17.“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俄国
19.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
A.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躲在避暑山庄的咸丰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人驻北京“最为中国之害”。这说明咸丰皇帝(  )
A.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图强 B.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支持洋务运动抵抗西方侵略 D.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1.《天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内河长江敞开,西方列强始可自由的“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在长江一带的各口岸,“英商船只俱可通商”。这表明条约的签订 (  )
A.使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B.限制了中英双方正常的贸易往来
C.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D.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
22.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 雨果在给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材料中所述的“这次远征”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23.面对列强的野蛮侵略与清政府的残酷压迫,这位历史人物创立拜上帝会,颁布土地政策,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大旗,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爆发了。该人物是 (  )
A.洪仁玕 B.洪秀全 C.杨秀清 D.石达开
24.太平天国统治时期,有些地方佃农还获得了太平天国颁发的田凭,拥有了土地所有权。“常熟、昭文两县原有地主占田70%,太平天国时期降至38%,自耕农比例由15%升至42%。”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25.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中华民国约法》
26.《资政新篇》关于新道德29项措施中,第一条和最后一条都是强调天王专制的权威,其权威来源于上帝教的信仰。中间的大量内容却展现了洪仁玕理想中的以“柔远人之法”为指导的“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图景。这些措施(  )
A.传递了适度改革的意愿 B.彻底否定了封建礼教
C.实现了政教合一政体的建立 D.广泛传播了西方思想
27.“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28.有人把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 “战争追梦” “政策筑梦” “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湘军镇压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清政府“借师助剿”
29.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保住上海以后,洋枪队开始进攻嘉定、青浦、南桥等地的太平军。这反映了(  )
A.清朝已经完全依赖于外国势力
B.清政府与外国势力结成长期军事同盟
C.洋枪队成为清朝主要军事力量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0.(原创)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40分)
31.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鸦片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 年讲话:“……150 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的 “本大臣” 指的是谁?代表清政府哪一皇帝进行禁烟? (4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国的危害。(4分)
(3)材料三中 “光辉的一幕” 指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分)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 “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 方面,你准备怎样做? (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海滩高处,围起栅栏……待石灰将池水煮沸后,投下鸦片,鸦片就渐渐销毁。
——摘自八年级教材
材料三:“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我们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4分)
(3)材料三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4分)
(4)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分)
33.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互市高楼鬼岛连,挟山奇货通天智。洋烟流毒剧堪哀,茶药曷换洋米来。一林昌彝《广州采风杂感》
材料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为“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指的是哪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
(2)材料二中的两个“罪人”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4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的颁布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后期又提出了哪一方案?(4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B
25.【答案】A
26.【答案】A
27.【答案】D
28.【答案】C
29.【答案】D
30.【答案】C
31.【答案】(1)林则徐;道光帝。
(2)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摧残人们的身体;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不结交不良朋友;宣传毒品的危害,倡导人们珍惜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32.【答案】(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同意。
(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答案】(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
(2)英国、法国(只要答出英法两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