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四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尾市四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郑庄公利用周天子卿士的身份,私自“以王命讨不庭”,成其霸政。其后的霸主无法获得卿位,便通过周王临时授予会盟征伐之权,求的霸政的合法性。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分封宗法制度不断强化 B.周天子仍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
C.霸主地位来自于周天子的认可 D.周天子卿士的地位崇高
2.录囚制度肇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州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县邑囚徒,皆阅录视,参考辞状,实其情伪,有侵冤者,即时评理”。东汉光武帝也曾亲录囚徒。录囚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强化地方监察 C.保障平民权益 D.维护社会安定
3.匈奴建立的汉赵政权皇帝刘曜曾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北魏孝文帝曾诏“六月庚午,禁杀牛马”,孝明帝亦重申“杀牛禁”。这能够反映该时期这些少数民族( )
A.牛耕技术的发展 B.统治思想的异变 C.政权更迭的频繁 D.经济结构的变化
4.唐朝后期,逐步形成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的制度,国家税收的一部分上交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给节度使,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两税钱物有2/3—4/5归地方支配,留使钱物先以辖区的赋税充,剩余的皆输于度支。据此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
A.客观上延续了藩镇割据局面 B.保障了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D.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5.下表为宋代士家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人物 内容
瑞昌县君孙氏 守礼法,动止有度,举族姻内外无有不得
大宋故清河郡夫人张氏 幼禀庭阔之训,龙墀(皇帝)拜命,治家而睦
左屯卫大将军魏侯夫人玉城县主 由是以孝行闻于六宫,历事四朝
右监门卫将军夫人东阳县君郑氏 俭以行其躬,孝以事其亲,以是贻其子孙
据表可知( )
A.崇文抑武观念形成 B.主流思想观念影响
C.政府倡导节俭治国 D.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6.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 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
7.广州织布局筹建时,张之洞上书清廷:“臣并当劝谕商民集资购机,广设布局,保我利源,似为今日销土货、塞漏卮之要策”。在织布局迁鄂的进程中,张之洞上书清廷:“查上海已设织布机器局,本年于广东设局织布,因时兴利,实为不可缓之举”。张之洞的这些设想( )
A.有效抵制了外来经济的侵略 B.克服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
C.旨在推进中国的早期现代化 D.表明他具有革新和自强意识
8.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北京《晨报》上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下图所示,孔雀的羽毛上写有学生、学者、教授)。该历史现象(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B.巩固壮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 D.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
9.1947年2月,国民党政府颁布“经济紧急措施”法令,对米、面粉、棉纱、布匹、燃料、食盐、食糖、食油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制定价格限制,禁止黄金和外币的买卖流通,规定公职人员工资冻结在1947年1月的生活指数标准上。这一举措( )
A.表明全国财政经济陷入崩溃 B.客观上促成了第二条战线初步建立
C.反映国民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D.折射出国共军力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10.下表是新中国初期四川省大竹县大鹿山村粮食产量对比表(单位:石)
主粮 类别 1951年 1952年
水稻 互助组 4813.85 5923.79
单干户 400.90 384.30
玉米 互助组 202.59 436.55
单干户 20.19 33.29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土地改革推动生产的发展 B.尝试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C.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 D.包干到户提高生产积极性
11.“投机倒把罪”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律上明确的罪名,指以买空卖空、套购转卖等手段获取利润。1997年,“投机倒把罪”正式从刑法中隐退,而代之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等。这一过程反映出( )
A.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
C.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增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12.研究表明,梵语词汇“书”“笔”“墨水”等均源自希腊语;在帕提亚帝国的尼萨宫廷,酒杯上刻着酒神故事,宫中装饰有阿芙洛狄忒、赫拉克勒斯、赫拉的雕像,并且还上演希腊的戏剧。该材料可用来佐证( )
A.印欧民族迁徙的历史意义 B.希腊化时代的文明交流
C.古典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D.近代以来欧洲文化扩张
13.1810年9月16日,伊达尔哥在墨西哥多洛雷斯镇,向千余名聚集的印第安人演讲:“你们愿意成为自由人吗?你们愿意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回自己的土地吗?”群众振臂高呼:“独立万岁!美洲万岁!打倒坏政府!”这反映出当时墨西哥( )
A.独立运动发展迅速 B.民族主义席卷全国
C.反对外国武装干涉 D.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14.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成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成品占6%。据此推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日不落”帝国开始确立
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海外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
15.1920 年,埃及政府成立米斯尔银行,后又创建了一批以农业为主要业务的附属公司,形成米斯尔集团。1924 年,米斯尔纸业公司、贸易公司和轧棉公司成立,这些公司只是聘请少数外国技术专家,以确保公司的“国民性”。米斯尔集团的形成( )
A.适应了民族独立的历史趋势 B.突显出埃及经济发展的排外性
C.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独立地位 D.表明埃及科技近代化成效显著
16.下面是1967~1980年美国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美国( )
A.加强了对外资本输出 B.摆脱了经济滞胀问题
C.奉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D.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
——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随着中外条约关系的发展及列强在华条约特权的不断扩大,愈来愈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开展游历、传教、经商等活动。据统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各国商民共计9755人,及至1902年,各国旅华人数已达19119人。为了规避和减少因游历而产生的纠纷和交涉,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为之限制”,“无照者不准前往也,发照之权,专属之领事官,签照之权,专属之地方官”。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1880年,在中德《续修条约》中,中国政府首次以条约的形式取得了对无照洋人的经济制裁权,这对那些无照擅闯中国内地的洋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除此之外,清政府还依据相关约章和国际法对外交涉。其实施效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却促使近代中国以愈益主动、开放的姿态向国际社会靠拢。
——摘编自付超《晚清对赴华内地游历外人的管理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并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评晚清政府对赴华内地游历外国人的管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政府加强对赴华内地游历外国人的管理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
——摘编自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
材料二 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法国人的国家观念状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表现。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19.2014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正式落成,展示了近现代华侨群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部分展品表
孙中山为帮助民主革命事业的华侨组织亲笔题写“博爱”书法藏品
华侨张弼士创建的“张裕酿酒公司”牌匾
钱学森等归国科学家写给留美华侨科学家们的“回国倡议书”
华侨陈嘉庚为其出资兴办的厦门大学题字的书法藏品
华侨商人前往“广交会”进行商贸投资合作的历史照片
华侨开展“一碗饭运动”抗战募捐活动的现场照片
华侨沈坚白投资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所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北京长城饭店”照片
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开办的机关刊物《少年》书影
旅美华侨于1949年10月在纽约唐人街升起的“美洲大陆上第一面五星红旗”
1928年海外华侨出资捐书帮助建成的和顺图书馆旧址照片
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华侨与近现代中国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走上国际经济舞台。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账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规则与制度方面的保证。
——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表:
时段(年)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或地位
1949-1978 是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的编外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认识也较为“冷淡”。
1979-1992 有选择、有条件地接受既有的国际规制和秩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
1993-2012 承担国际责任,体现大国风范,在地区甚至全球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2013-2018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家角色表现为引领者,为国际事务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整理自《中国“国家角色”变迁: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就材料二所示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角色进行论述。(要求:说明所选角色,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B B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D A A D
17.(1)变化:旅游主体由少数上层人士扩大到普通民众,旅游目的由功利型为主转变为审美娱乐型为主,旅游活动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积极作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2)评价: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在华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促进了中外交涉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中外交流。局限性:管理效果有限,未能真正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同时也未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3)背景:列强在华条约特权不断扩大,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游历的人数日益增多,需要加强管理;中外游历纠纷和交涉增多,清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规避和减少纠纷;民族危机加深,维护国家主权成为晚清政府的重要任务;国际法的传播和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近代化,使得清政府具备了加强管理的条件和能力。
18.(1)状况:国家观念淡薄,更效忠于基督教会。原因:基督教会控制力强;法国王权较弱;民族国家未形成。
(2)表现:以民族群体为政治忠诚对象; 法语成为国民教育工具。
(3)影响:积极:促进民族国家形成,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消极:导致殖民扩张和侵略,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
19.例:
论题:华侨群体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论证:1957年,广交会召开,华侨商人群体回国投资,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华侨科学家,毅然放弃西方国家优渥的待遇,面对西方国家的百般刁难仍然坚决选择回国,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完成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伟大的科学技术突破,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科技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华侨回国进行投资合作,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结论:综上所述,华侨群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支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20.(1)特点:国际投资和贸易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市场的系统整合进一步深化;世界市场日趋完整和统一;市场运行呈现出体系化、制度化、法制化趋势。
(2)选取2013-2018年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进行论述。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在这一阶段,中国通过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如在G20、BRICS、亚太经合组织等中积极参与,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加强与全球治理体系中其他国家的合作,同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这些活动显示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和理念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