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本试卷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先后到过欧美、日本等国。每到一国,他都深入了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时也在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深感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党的重要性。这个最终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日知会 D.同盟会2.以下都是中国近代发行的报刊,如果要查阅同盟会纲领最早最准确的阐述,应查阅的是( )A. B.C. D.3.《革命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 的著作,这本书的作者是( )A.孙中山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4.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A.《知新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民报》5.《中华民国史》写道:“1905年,在日本东京,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6.“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7.下列关于中国同盟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5年8月成立于檀香山B.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C.孙中山当选为同盟会大总统D.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8.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9.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A.《知新报》 B.《国闻报》 C.《时务报》 D.《民报》10.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避,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A.东京 B.檀香山 C.武昌 D.南京11.20世纪30年代,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 )A.三民主义 B.辛亥革命 C.百日维新 D.洋务运动12.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防微杜渐,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3.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指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武昌起义14.“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15.1911年12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南京民众,多误以为新皇帝驾临,有闭户不敢进者。”当时的《合川县志》还将民权、共和、自由、平等视为“邪说僻行”,扰乱社会风俗。这表明( )A.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B.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有限C.民主共和汇集成时代潮流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6.叶圣陶在⑼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 手……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 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17.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此则日记最可能写于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18.20世纪初,革命党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清帝的年号。武昌起义后,许多革命党人又认为“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然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以民国纪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革命党派系斗争激烈C.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 D.民族民主观念的进步19.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了年代尺,对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 B.二次革命推翻君主专制C.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0.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多个,这些社团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 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护国战争的推动 D.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21.孙中山曾说:“我回上海时,见得宋教仁之被杀,完全出于袁世凯之主使,人证物证皆已完备……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为此,孙中山( )A.发动二次革命 B.进行护国战争C.创办黄埔军校 D.发起护法运动22.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据此可知( )A.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D.君主专制主义是当时主流思想23.辛亥革命后,随着人们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多的人对国事政事发生了兴趣,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关心政治,追求民主、平等的社会心态。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这充分体现了该宪法( )A.肯定自由民主 B.维护封建专制C.强调分权制衡 D.倡导司法独立25.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民国纪年法,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这一年是( )A.民国十一年 B.民国十二年 C.民国十三年 D.民国十四年26.下面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院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公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巩固辛亥革命成果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A.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B.都是武装斗争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8.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 )A.张勋复辟 B.袁世凯称帝C.蒋介石任总统 D.溥仪称帝29.袁世凯上台后推行独裁统治教育了革命派,宋教仁于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但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国民革命30.民国初年,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这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A.护国战争失败 B.农民起义不断C.西方列强入侵 D.军阀割据混战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 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部分)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文本材料三 ……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它包括哪三大主义?(4分)(2)据材料二,归纳该法律文献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向西方学习和洋务派有何不同?(4分)(3)你认为材料三中提出的“1911年爆发的革命……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3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努力的一次伟大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材料二 作家老舍《茶馆》中的对白(辛亥革命后)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材料三 鲁迅《故乡》中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情况。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努力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三是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请你用所学史实为李三这种态度找证据?(4分)(3)根据材料三中归纳指出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3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卑劣的手段●暗杀】材料一: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方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 ”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卖国的独裁·称帝】材料二: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摘录内容:“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正义的回击·革命】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历史的教训·沉思】材料四: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数据)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1)材料一中宋教仁被刺后引发了哪一运动 “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4分)(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二十一条”的目的是 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怎样 袁世凯为称帝还做了什么准备 (分3)(3)孙中山由此发起了什么运动 讨伐的对象是谁 (4分)(4)军阀割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并写出至少两个不同派系军阀代表人物各一个。(4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B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A20.【答案】D21.【答案】A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A25.【答案】D26.【答案】B27.【答案】C28.【答案】B29.【答案】A30.【答案】D31.【答案】(1)由改良到革命;三大主义:民族、民权和民生。(2)民主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不同点:洋务派只学习技术,革命派学习政治制度。(3)观点一:正确。理由: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开始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观点二:不正确。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32.【答案】(1)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李三认为辛亥革命不成功。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等。(3)国民的愚昧迷信(符合此意即可);发起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民主科学精神。33.【答案】(1)二次革命;袁世凯。(2)目的:灭亡中国;态度:接受了大部分内容;准备: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3)护国运动;袁世凯。(4)影响: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摧残和掠夺。代表: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