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本试卷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生路”。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3.据统计,蒋介石从就任黄埔军校校长到第一次东征的8个月时间里,共有46次训话。除此之外,军校还从规章制度、文艺感化、缅怀先烈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反映了黄埔军校( )A.重视思想教育 B.偏重军事训练C.明确北伐目的 D.促成国共合作4.“它为国共双方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黄埔军校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5.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如入无人之境”指的是( )A.结束了清朝统治 B.实现了战略转移C.打击了军阀势力 D.完成了国民革命6.毛泽东曾指出:“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抵抗日本侵略 B.成立南京国民政府C.北伐胜利进军 D.实现全国统一7.如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C.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8.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等开赴湖南前线,揭开了北伐的序幕。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独立团团长是( )A.冯玉祥 B.叶挺 C.叶剑英 D.朱德9.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有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这使他“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因此孙中山( )A.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 B.创办了黄埔军校C.组成中国国民党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0.1927年 2至 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 120万人迅速发展到 200万人 ,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 ,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伐战争进军11.漫画《人民公敌蒋介石》(如下图所示)中,蒋介石彻底脱下伪装革命的外衣,露出狰狞的面目。这一政变标志着(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C.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反抗12.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 )A.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B.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C.北伐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D.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1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壮举。这幅作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胜利B.“五四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C.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的壮举D.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4.“此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战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路线,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指( )A.领导工人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C.进行北伐战争 D.北上逼蒋抗日15.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八七会议记录手稿B.八七会议纪念馆C.电视剧《百年瞬间》D.方城等人所著《八七会议全景录》1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的宝贵品质和战略智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该精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过分依赖外部武装力量和外国经验B.缺乏明确的革命目标和方向C.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革命道路和策略D.重视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交流17.1931年冬,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后方诞生了一个共和国。有人将它叫做“山林里的国度”;也有人称之为“红色中华”。这个被称作“共和国摇篮”的根据地后方是( )A.瑞金 B.井冈山 C.延安 D.西柏坡18.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可能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北上“逼蒋抗日”C.开展国共合作 D.纠正“左”的错误19.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这次会议( )A.坚定了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 B.提出了建党建军的组织原则C.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0.歌谣《阿婆领到耕田证》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得到土地证后如获至宝的心理:“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到分到田。租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睡前仔细看一遍,三更半夜捻着边。 做梦也在大声喊,万岁万岁毛委员。”从歌谣中可知( )A.该歌谣流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拥护C.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21.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A.北伐战争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红军长征22.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指挥过无数次大小战役,但他认为“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是因为他运用神出鬼没,机动灵活的战术( )A.为长征胜利打下了基础 B.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消灭了大量的敌人23.某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D.四渡赤水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24.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征精神 ②五四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26.“红军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推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遵义会议②过雪山草地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强渡大渡河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⑤③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③④②⑤27.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前夕,红军总政治部提出,汉族与瑶、苗民等民族平等,同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此举( )A.争取到当地少数民族支持 B.纠正了军事上“左”的错误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围剿” D.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展28.在参观一处红色革命遗址时,导游介绍这里曾发生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处红色革命遗址应是( )A.中共一大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C.延安革命圣地 D.西柏坡旧址29.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他意在强调( )A.八七会议的决策十分英明 B.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受重创C.红军在根据地遭受的损失小 D.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30.红军长征途经藏区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粮食约1000万斤,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一些土司、头人和喇嘛寺也支援红军大批粮食。该材料说明长征( )A.粉碎了反动派的“围剿” 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C.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彪炳史册的历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有远见卓识和创造精神的共产党人不惧风险考验,冲锋在前,带领人民接受了血与火的熔铸淬炼,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启示)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任写两条)(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什么 在这条道路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领导阶级方面,其“新”在哪里 (4分)32.中国共产党人永不畏难的自强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走向胜利的法宝。材料一:创立——步步惊心的召开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险,中途一度紧急“转场”。1921年7月24日至7月29日,会议一直顺利进行,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会议中止,众人迅速撤离。10多分钟后,法租界巡捕房派出的2辆警车在望志路口停下,车上冲出10多人包围了望志路106号。几名法籍警官带人进入室内,一番搜查后未发现政治活动的证据,才悻然离去。 最后一天的会议,不得不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何紧急“转场”?》材料二:劫难——白色恐怖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彻底暴露了反动本质,实行白色恐怖。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鲁迅哀叹道:“1928年,民国没有了,我们只是民国遗民。”……大革命失败后,全党寻找中国革命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摘编自 黄珊《1928:屠刀不泯革命志——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的坚持与探索》材料三:长征——艰难前行红军长征油画图1 四渡赤水 图2 翻越雪山材料一中三处“_______”都应填的是什么会议?有什么意义?(4分)材料二中“蒋介石叛变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二中“全党寻找中国革命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指的是什么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6分)观察材料三两幅油画,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的艰难险阻。其中图1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分析“长征精神”的内涵。(4分)综上材料,你的感悟是什么?(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4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及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4分)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2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C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C17.【答案】A18.【答案】A19.【答案】B20.【答案】B21.【答案】D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D25.【答案】D26.【答案】A27.【答案】A28.【答案】B29.【答案】D30.【答案】B31.【答案】(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原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或国共两党合作,齐心协力);北伐官兵的英勇战斗(或中国共产党党员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工农运动的支持;共产国际的帮助;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或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3)开端:五四运动。“新”: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的领导32.【答案】(1)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敌人的围追堵截,行军路线上遇到的恶劣的环境;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永不畏难、乐观向上、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等(4)中国共产党人永不畏难的自强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言之成理即可)33.【答案】(1)两党得到了共同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的(3)遵义会议形成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学会合作团结,敢于纠正自身的错误,与国情相结合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