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点燃了!》,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2.事变爆发后,《纽约时报》在9月19日刊登报道称,中日两国军队在奉天(沈阳)附近发生军事冲突,战斗持续了一整晚并在凌晨四点三十分关东军占领奉天时达到高潮。该事变为(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据《盛京时报》(日本在华创办)报道:“18日午后,在北大营西方,突有中国正规军,依将校指挥之下,爆炸南满铁路,并向日本守备巡逻兵一齐开枪攻击……”该报道(  )
A.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英雄气概
B.歪曲了历史事实
C.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D.揭露了日本罪行
4.《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杂志,1935年的二十四杂志中,有八期的漫画内容涉及日本帝国主义,到1936年,数日上升至十期。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实业教国思潮开始兴起
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5.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国民政府的这些做法(  )
A.削弱了军阀分裂割据势力 B.阻止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对日持久防御作战 D.为发动内战争取了时间
6.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这场学生请愿之举(  )
A.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
B.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7.周恩来说:“这次事变,中共并未参与。只要蒋先生抗日,共产党当全力以赴,并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材料中周恩来所指的“事变”发生于(  )
A.1931年9月18日 B.1935年12月9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8.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9.1936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指示中有这样的分析:“由于这一发动结束了“剿共”的内战,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实现,使全国的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反而更迅速的实际建立起来。”这份“指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一二 九运动”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西安事变”
10.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 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1.1937年7月8日,“牺盟会”成员向群众进行宣传动员,“沿途唱守土抗战歌,一般听众,无不立感亡国之恸。”民众深感“亡国之恸”是因为日本制造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称中国如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蒋介石这一表态的背景是(  )
A.全民族抗战开始 B.九一八事变
C.日方策动“华北自治” D.西安事变
13.热播电影《八佰》再现爱国将领谢晋元率约八百名官兵,在上海市区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四昼夜的壮举,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电影展示的是抗战时期的(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广州会战
14.《拉贝日记》是对日军暴行所作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历史的还原让世人见证了南京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创伤一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反映出日本(  )
A.拥有极强军事实力 B.实行奴化教育的罪行
C.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军国主义的凶残本质
15.某纪念馆的解说词:“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个纪念馆是(  )
A.九一八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16.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每年都会在12月13日举行主题展。如果要为日军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提供铁证,下列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和幸存者证词
B.侵华日军自拍的在南京屠杀平民的照片
C.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程瑞芳的日记本
D.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书的判决书
17.2020年上映的电影《八佰》中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上海市商会昨日(1937年10月28日)下午四时,设法由一女童子军递送一面国旗,六时许,当人们看到这面中国国旗迎风招展在四行仓库楼顶时,租界内男女老少一片欢腾,高呼“中华民族万岁”。这一事件(  )
A.就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D.反映全民族共御外侮的精神
18.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
A.
B.
C.
D.
19.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孟良崮战役
20.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21.从 1938 年起,中国共产党主动开展《论持久战》的英文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自上海、武汉、香港三地同向发力,毛泽东还亲笔为其英译单行本作序。这一举措有利于(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宣传中共持久抗战的方针
C.增强人民的抗战决心 D.加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22.1940年至1945年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毙伤了110万的日伪军。这充分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B.正面战场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巨大胜利
C.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日军始终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23.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1937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  )
A.加速封建地主的阶级转化工作 B.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D.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战力量
24.平型关战役之后,他们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下列这次战役的叙述不正确是(  )
A.发生在1937年
B.林彪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5.学者高永中认为,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该学者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  )
A.领导全国抗战 B.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独自抗击日军 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26.1937—1945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人,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用于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于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这说明(  )
A.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D.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27.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七七事件的爆发 D.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8.下图为毛泽东参加某次大会的代表证,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方针
29.有学者指出:“中国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到了十四年之久(1931年算起),始终牵制住日本法西斯的陆军主力,牢牢将其钉死在中国的战场上,即使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仍然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日本总兵力的34%—69%”该学者强调抗日战争(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C.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野心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30.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坚持积极抗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材料四: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请回答: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4分)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打日本的战役一例。(2分)
3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①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5年 “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 七七事变,标志着③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所对应的内容。(3分)
材料二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各界人民纷纷投入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华北部分地区沦陷后,广大产业工人或参加八路军或建立自己的游击队,除此之外,工人积极生产,保证抗战物资需要。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兵员来自农民……同时农民还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为维持战时经济,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支援抗战,华侨积极捐款献金,除了捐献财物以外,海外华侨还掀起了回国服务、参军参战的热潮。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有哪些力量为抗战作贡献。(4分)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5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并根据材料概括此次战役的特点。(2分)
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
33.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海外侨胞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他们捐款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 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的就达1 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回者仅三分之一。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材料四 (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1939年为1 150万吨,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中国的时间和事件。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的一个例子。(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2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A
21.【答案】B
22.【答案】C
23.【答案】D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B
27.【答案】D
28.【答案】C
29.【答案】B
30.【答案】A
31.【答案】(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
(3)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台儿庄战役。
32.【答案】(1) ①1931年;②一二 九;③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全民族抗战开始。
(2) 力量: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工人、农民、华侨。
(3) 百团大战。特点:主动出击、规模大、代价惨重、战绩辉煌。
(4)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5)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爱国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等。
33.【答案】(1)先征服满蒙,再征服中国,最后征服世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2)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正面战场:台儿庄大捷;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3)海外侨胞的支援。
(4)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日本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保证。
(5)珍爱及维护和平;大力发展经济,强盛国家,使敌人不敢来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