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正源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正源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练习(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40分)】
1-5 CDCDC 6-10 ADDAC 11-15 CBABC 16-20 DBDCD
二、(40分)
21.(1)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分)特点: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集中分布于大河流域。(任答一点,1分》
(2)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2分)农作物种类:半坡遗址种植粟、黍,河姆渡遗址种植水稻。(2分)地理因
素: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地形、土壤等的差异。(2分)
22.(1)①③②④。(4分)
(2)论题: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2分)
论述: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首先,良渚古城规模宏大,拥有完整
的城市布局和先进的水利系统,标志着早期城市文明的出现。其次,贵族与平民墓葬的明显差异反映了社会等
级分化,说明已形成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再次,成套农具、大型稻田和大量稻谷储存表明农业生产高度
发达,多种材质的精美器物体现了手工业的繁荣。
这些考古发现共同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诸文化已具备文明社会的基本要素,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
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学证据。(4分)
23.(1)生产、生活状况:集体狩猎:采集食物;使用未经打磨的木头。(3分)
(2)影响:人类可以用陶器烧煮食物、储存食物和饮用水;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2分)陶器:人面鱼
纹陶盆、蛋壳黑陶杯。(任意列举两个,2分》
(3)用途:礼器,象征军事和宗教权力、彰显显贵者阶层的特殊地位。(1分)历史价值:是研究良渚时期的重要文
物,展现了该时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比较明显,与其他考古发现共同印证长江下游
地区在距今约5000年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等。(2分)
24.(1)变化:诸侯由原来的依附于周天子转变为不再依附周天子。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日益壮大。(1分)
原因: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领地大幅缩小;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
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
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3分)
(2)影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使得各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分)
认识: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局部统一;争霸战争加
速了新旧制度交替。除此之外,这也使人们饱受战争之苦。综上,春秋争霸战争有利也有弊。(2分)
(3)表现: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制农具;出现以牛拉犁耕地;人工灌溉技术发展。(任答两点,2分)
(4)主题名称: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等。(任答一个,2分)
练习(一)·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1页)七年级练习(一)
7.山东大汶口遗址原始居民墓葬的考古发掘显示,有的墓葬随葬着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
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墓葬一无所有。这能佐证当时
()
历史
A.早期国家出现
B.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说明:1.范围:上册第1一5课。
C.原始农业发展
D.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2.满分:80分;时间:75分钟。
8.下列图片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史前时代的文物,这些文物均有“龙”的元素。作为研究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者,就文明的发展而言,应侧重于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古人类学家研究古人类历史主要是根据
A.历史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掘
D.学者观点
三星塔拉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
齐家文化道址
良渚遗址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各地丰富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远古人类的
红山玉龙(内蒙古)
彩绘龙纹陶盘(山西)
凸堆龙纹红陶罐(甘肃)
龙首玉镯(浙江)
生产、生活概况。以下能证实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的是
()
A.使用者的阶级性
B.文物的生活功用C.出土的地理位置
D.文物的渊源特征
A.浙江余姚发现的水稻遗存
B.陕西半坡出土的磨制石器
9.下表所示为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4300一4000年)的部分考古发现。据此可推知,当时(
C.北京周口店发现的用火遗迹
D.云南元谋发掘的门齿化石
发现一:城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以及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
3.伴随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还有大量石制品,经研究鉴别,属旧石器,其类型包括尖
发现二: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战、陶盘等器物
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等。这证明北京人
发现三: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查,发现了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迹迹
A.学会保存火种
B.能够直立行走
A.出现早期国家
B.进人青铜时代
C.能够制作工具
D.使用磨制石器
C.文明领先世界
D.科技成果丰硕
4,他们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
10.距今约5300一4300年的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其建筑上展现出典型的向心式三重结
为。材料中的“他们”是
()
构布局:最中心的是宫殿区,是整个古城的核心区,宫殿区外面是内城和外城。贵族墓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地和其他普通墓地相比,随葬品多且精美。材料表明良渚古城
()
5.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以及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等发
A.实行专制统治
B.多元一体的特征
现了早期栽培水稻的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本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等,发现
C.阶级分化明显
D.处于旧石器时代
了人工栽培的粟和黍遗存。这主要反映了
()
11.2025年4月4日,清明公祭活动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全球各地华人代表齐聚一
A.生产工具进步
B.磨制石器精美
C.原始农业兴盛
D.饲养家畜普遍
堂,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6.下面卡片记录了某遗存的相关信息。据此推断,该文化遗存是
()
A.黄帝
B.炎帝
C.炎帝和黄帝
D.蚩尤
年代:距今约6000年
12.他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地城:黄河流城
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
()
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A.舜
B.禹
C.炎帝
D.黄帝
陶器:人面鱼纹陶盆
13.当你看到《最早的中国一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时,你应想到的朝代是
A.半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练习(一)·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练习(一)·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