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4 计算题-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4 计算题-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
专项04 计算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直接写出得数。
160×15= 101×40= 94+6×100= 80万-300000=
500×60= 6×107= 202×38≈ 18亿+5亿=
2.直接写出得数。
220×20= 37万+35万= 25×40= 130000+560000=
17×3+9= 190×30= 184万-56万= 800×0=
50×50= 9×5+52= 7×180= 30×10×2=
3.直接写出得数。
220×20= 37万+35万=
25×40=
13万+560000=
190×30= 50×50= 49×61≈
496×42≈
4.口算.
35×30= 107×8= 75×60= 340000=万
400×50= 260×30= 125×8= 1064003405≈亿
5.估算。
①79×98≈ ②68×101≈ ③52×41≈ ④52×99≈
⑤196×20≈ ⑥98×103≈ ⑦78×73≈ ⑧203×59≈
6.直接写得数。
①120×10= ②111×4= ③7×140= ④50×16=
⑤22×6= ⑥125×6= ⑦55×20= ⑧320×6=
7.直接写得数。
①20×700= ②50×800= ③140×30= ④691×10=
⑤300×15= ⑥102×40= ⑦170×50= ⑧30×297≈
8.直接写得数。
14×50= 20×34= 0×78= 40×30= 300÷2=
200×24= 40×250= 150×50= 79×601≈ 302×53≈
9.直接写出得数。
10.直接写出得数。
40×12= 93÷3= 400×80= 125×80=
25×40= 303×6= 2800÷7= 816÷4=
895×29≈ 501×62≈ 518×22≈ 902×99≈
11.直接写出得数。
502×4= 160÷8= 60×50= 192×58≈
360÷6= 12×40= 125×80= 88×101≈
12.直接写得数。
120×40= 140×40= 35×4= 24×5= 207×3=
500×60= 125×8= 180×3= 700×11= 45×40=
13.直接写出得数。
50×40= 23×30= 500×20= 290×4=
60×130= 18×80= 170×5= 30×14=
14.直接写出得数。
320×50= 300×60= 201×30= 120×25=
441×20= 220×30= 499×50≈ 602×59≈
15.直接写得数。
21×4= 120×30= 25×40= 41×5=
202×3= 14×3+5= 701×79≈ 398×5≈
16.直接写出得数。
60×80= 12×300= 200×34= 700×20=
150×60= 600×14= 13×400= 41×109≈
17. 直接写得数。
18.直接写得数。
28×20= 4×200= 50×120= 35×4=
190×40= 206×40= 240×6= 60×400=
19.直接写出得数。
120×50= 106×40= 408×50= 10×18×0=
30×110 2800÷7= 24×50= 72÷8+7=
20.口算。
370×2= 140×20= 50×16= 101×30=
19×40= 24×50= 480×2= 125×80=
2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610608≈ 15999≈
658200≈ 234500≈
998000≈ 72157456≈
94258055≈ 8760082≈
4999690≈ 8673200≈
22.把下列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6000000= 900000000= 6400000=
23.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7899999≈ 793300≈ 9858600000≈
24.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97344≈ 64795≈ 20950≈ 94650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位数)≈
25.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 9600000000= 9958200000≈ 7421305678≈
26.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3990000000≈ 7684930000≈ 53097000000≈ 449999999≈
27.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2435000≈ 69424300≈ 12876400≈
70083000≈ 52153150≈ 4998000≈
28.把下面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8927600 74988790 37399111 59991009
29.竖式计算。
45×295= 284×99= 306×33= 236×18=
30.竖式计算。
305×38= 437×78= 83×809= 46×756=
31.列竖式计算,带※的需验算。
540×62= 308×27= ※628×34=
32. 列竖式计算。
509×34=
43×230=
406×18=
890×26=
3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2×25=
47×195=
405×14=
119×30=
34.列竖式计算。
48×79=
560×84=
165×45=
406×62=
35. 列竖式计算。
234×15=
148×26=
47×324=
81×582=
36.列竖式计算。
234×15= 148×26=
47×324= 81×582=
37.列竖式计算。
350×52= 904×40= 82×537= 48×102=
38.列竖式计算。
135×45= 435×28= 24×114=
39.列竖式计算。
270×50= 403×35=
530×21= 23×385=
40. 用竖式计算。
670×80= 209×43=
807×46= 690×28=
41.脱式计算。
42.脱式计算。
(1)
(2)
(3)
(4)
43.脱式计算。
204×(16+25) (480-130)×23 120×36+540
44.脱式计算。
7050-234×25
(543+357)×17
29×(502-204)
45.脱式计算。
9050-334×19
(243+455)×36
125×16×25
46.脱式计算。
3000-102×18
448÷7×239
35×(453-268)
47.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64×5
790×45+79×550
5×25×(80+8)
48.脱式计算。
27×105+55
125×15-33
(48+52)×88
49. 计算下面各题。
12×(38+152) 40+160÷(112-107) 107×43+257
50.脱式计算。
(1)1990-90×15
(2)245×68+304
(3)816÷8×35
51.如下图,分别求出 的度数。
(1)
(2)
52.如图,∠1=60°,∠2是直角。∠3,∠4,∠5各是多少度?
53.如图,已知∠1=135°,计算∠2,∠3的度数。
54.如图,计算∠1,∠2的度数。
55.图中是一副三角尺摆成的图形,你能算出,∠1和∠2的度数吗
56.已知∠1=65°,计算∠2、∠3、∠4的度数。
57.如下图,已知∠1=∠3,∠2=120°,那么∠1+∠3的和是多少度 ∠1是多少度
58.如下图,将长方形纸折叠,∠2是∠1的2倍,∠1和∠2各是多少度
59.如下图,∠2=30°,求∠1的度数。
60.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后形成的图形,已知∠1=32°,求∠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160×15=2400 101×40=4040 94+6×100=694 80万-300000=50万
500×60=30000 6×107=642 202×38≈8000 18亿+5亿=23亿
【分析】 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把三位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两位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计算;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去掉末尾的4个0,再在末尾添一个“万”字。
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变,只把单位前面的数相加减即可。
2.
220×20=4400 37万+35万=72万 25×40=1000 130000+560000=690000
17×3+9=60 190×30=5700 184万-56万=128万 800×0=0
50×50=2500 9×5+52=97 7×180=1260 30×10×2=600
【分析】计算加减法时注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乘法时注意乘积末尾0的个数;混合运算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3.220×20=4400 37万+35万=72万 25×40=1000 13万+560000=69万/690000
190×30=5700 50×50=2500 49×61≈3000 496×42≈20000
【分析】以万为单位的数可以变回原数,也可以直接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直接写得数,末尾添0;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按四舍五入法先估算因数,然后相乘。
4.35×30=1050;107×8=856;75×60=4500;340000=34万;
400×50=20000;260×30=7800;125×8=1000;1064003405≈11亿。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先不去算因数末尾的零,算完乘积之后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零。
5.
①79×98≈8000 ②68×101≈7000 ③52×41≈2000 ④52×99≈5000
⑤196×20≈4000 ⑥98×103≈10000 ⑦78×73≈5600 ⑧203×59≈12000
【分析】估算时把三位数看作近似整百数,六位数看作近似整十数,这样估算出积即可。
6.
①120×10=1200 ②111×4=444 ③7×140=980 ④50×16=800
⑤22×6=132 ⑥125×6=750 ⑦55×20=1100 ⑧320×6=1920
【分析】根据乘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口算,计算时注意进位情况,注意乘积末尾0的个数。
7.
①20×700=14000 ②50×800=40000 ③140×30=4200 ④691×10=6910
⑤300×15=4500 ⑥102×40=4080 ⑦170×50=8500 ⑧30×297≈9000
【分析】乘数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在后面加上与两个乘数末尾个数相同的0即可。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整十数即可。
8.14×50=700 20×34=680 0×78=0 40×30=1200 300÷2=150
200×24=4800 40×250=10000 150×50=7500 79×601≈48000 302×53≈15000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9. 6000 8240 14000 0
4400 700 2400 636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先想被除数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再根据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10.40×12=480 93÷3=31 400×80=32000 125×80=10000
25×40=1000 303×6=1818 2800÷7=400 816÷4=204
895×29≈27000 501×62≈ 30000 518×22≈10000 902×99≈90000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先想被除数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再根据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11.502×4=2008 160÷8=20 60×50=3000 192×58≈11400
360÷6=60 12×40=480 125×80=10000 88×101≈9000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先想被除数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再根据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12.120×40=4800 140×40=5600 35×4=140 24×5=120 207×3=621
500×60=30000 125×8=1000 180×3=540 700×11=7700
45×40=1800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13.50×40=2000 23×30=690 500×20=10000 290×4=1160
60×130=7800 18×80=1440 170×5=850 30×14=420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14.
320×50=16000 300×60=18000 201×30=6030 120×25=3000
441×20=8820 220×30=6600 499×50≈25000 602×59≈36000
【分析】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加数与两个乘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即可。估算时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数,两位数看作整十数。
15.21×4=84 120×30=3600 25×40=1000 41×5=205
202×3=606 14×3+5=47 701×79≈56000
398×5≈2000
【分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可以把多位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16.
60×80=4800 12×300=3600 200×34=6800 700×20=14000
150×60=9000 600×14=8400 13×400=5200 41×109≈4400
【分析】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解答;
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把三位数估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两位数估成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再相乘。
17.
100 50 60 80
660 8600 440 100万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除多位数以及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18.
28×20=560 4×200=800 50×120=6000 35×4=140
190×40=7600 206×40=8240 240×6=1440 60×400=24000
【分析】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19.
120×50=6000 106×40=4240 408×50=20400 10×18×0=0
30×110=3300 2800÷7=400 24×50=1200 72÷8+7=16
【分析】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0.
370×2=740 140×20=2800 50×16=800 101×30=3030
19×40=760 24×50=1200 480×2=960 125×80=10000
【分析】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乘起来,然后在末尾加上0即可。
21.
610608≈61万 15999≈2万
658200≈66万 234500≈13万
998000≈100万 72157456≈7216 万
94258055≈9426万 8760082≈876万
4999690≈500万 8673200≈867万
【分析】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观察要省略的数的千位上的数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小于5,那么直接将万位后面的数舍去,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那么向万位进1后再舍去万位后面的数,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22.解:36000000=3600万;
900000000=9亿;
6400000=640万。
【分析】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是整万数,直接省略万位后面的4个0,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如果是整亿数,直接省略亿位后面的8个0,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亿字。
23.解:7899999≈790万,
793300≈79万,
9858600000≈99亿。
【分析】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是非整万数,先分级,找到千位,再把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万位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如果是非整亿数,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把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24.解:97344≈ 10万,
64795≈ 6万,
20950≈ 2万,
946500000≈9亿。
【分析】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是非整万数,先分级,找到千位,再把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万位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如果是非整亿数,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把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25.解:500000000=5亿 9600000000=96亿 9958200000≈100亿 7421305678≈74亿
【分析】把一个整亿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末尾去掉8个0,再在后面加上“亿”字;
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后面加上“亿”字。
26.解:3990000000≈40亿 7684930000≈77亿 53097000000≈531亿 449999999≈4亿
【分析】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先分级,找到亿位上的数 ;看千万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去掉尾数,写上约等号和“亿”字。
27.
2435000≈244万 69424300≈6942万 12876400≈1288万
70083000≈7008万 52153150≈5215万 4998000≈500万
【分析】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是非整万数,先分级,找到千位,再把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万位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28.解:8927600≈893万
74988790≈7499万
37399111≈3740万
59991009≈5999万
【分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需要保留的下一位数,是0~4舍去,是5~9向前一位进一。
29.解:45×295= 13275
284×99= 28116
306×33= 10098
236×18=4248
【分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0.解:305×38= 11590
437×78= 34086
83×809= 67147
46×756=34776
【分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1.解:540×62=33480
308×27=8316
628×34=21352
验算: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两位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三位数相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2.解:509×34=17306
43×230=9890
406×18=7308
890×26=2314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3.解:272×25=6800
47×195=9165
405×14=5670
119×30=357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4.解:48×79=3792
560×84=47040
165×45=7425
406×62=25172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5.解:234×15=3510
148×26=3848
47×324=15228
81×582=47142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6.解:234×15=3510
148×26=3848
47×324=15228
81×582=47142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37.350×52=18200
904×40=36160
82×537=44034
48×102=4896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解答。
38.解:74×302=22348
135×45=6075
435×28=12180
24×114=2736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计算
39.解:270×50=13500
403×35=14105
530×21=11130
23×385=8855
【分析】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0.解:670×80= 53600
209×43=8987
807×46= 37122
690×28=19320
【分析】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1.解:138×16+480
=2208+480
=2688
(630-270)×24
=360×24
=8640
625+207×25
=625+5175
=5800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42.(1)解:128×40-4800
=5120-4800
=320
(2)解:830+106×25
=830+2650
=3480
(3)解:480÷8×135
=60×135
=8100
(4)解:306×20-280×15
=6120-4200
=1920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3.解:204×(16+25)
=204×41
=8364
(480-130)×23
=350×23
=8050
120×36+540
=4320+540
=4860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44.解:7050-234×25
=7050-5850
=1200
(543+357)×17
=900×17
=15300
29×(502-204)
=29×298
=8642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45.解:9050-334×19
=9050-6346
=2704
(243+455)×36
=698×36
=25128
125×16×25
=125×8×2×25
=1000×50
=50000
【分析】第一题: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第二题: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三题:先把16化为8×2,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46.解:3000-102×18
=3000-1836
=1164
448÷7×239
=64×239
=15296
35×(453-268)
=35×185
=6475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7.解:125×25×64×5
=125×25×8×4×2×5
=125×8×(25×4)×(5×2)
=1000×100×10
=1000000
790×45+79×550
=790×45+790×55
=790×(45+55)
=790×100
=79000
5×25×(80+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分析】第一题:先把64化为8×4×2,再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凑整法进行简算;
第二题: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79×550化为790×55,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第三题: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据此简算。
48.解:27×105+55
=2835+55
=2890
125×15-33
=1875-33
=1842
(48+52)×88
=100×88
=8800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49.解:12×(38+152)
=12×190
=2280
40+160÷(112-107)
=40+160÷5
=40+32
=72
107×43+257
=4601+257
=4858
【分析】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50.(1)1990-90×15
=1990-1350
=640
(2)245×68+304
=16660+304
=16964
(3)816÷8×35
=102×35
=3570
【分析】(1)含有减法和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含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含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1.(1)解:∠1=180°-30°=50°
(2)解:∠2=180°-40°=140°
∠3=180°-140°=40°
【分析】(1)∠1和30°角组成平角,用180°减去30°即可求出∠1度数;
(2)∠2和40°角组成平角,用180°减去40°即可求出∠2度数;用180°减去∠2度数即可求出∠3度数。
52.解:∠3=180°-90°-60°=30°
∠4=180°-90°-30°=60°
∠5=180°-60°=120°
【分析】∠1、∠2、∠3组成平角,用180°减去∠1和∠2度数即可求出∠3的度数;
∠2、∠3、∠4组成平角,因此用180°减去∠2和∠3度数即可求出∠4度数;
∠1和∠5组成平角,用180°减去∠1度数即可求出∠5度数。
53.解:∠2:180°-135°=45°
∠3:180°-90°-45°
=90°-45°
=45°
【分析】直角=90°,平角=180°,∠2=180°-∠1,∠3=180°-90°-∠2。
54.解:∠1=90°-20°=70°;
∠2=180°-40°=140°。
答:∠1是70°;∠2是140°。
【分析】∠1和20°的角组成一个直角;∠2和40°的角组成一个平角;据此解答。
55.解:∠1=180°-90°-60°=30°
∠2=180°-45°=135°
【分析】常见的三角尺有两种:等腰直角三角尺:角度为45°、 45°、 90°,另一个三角尺:角度为 30°、 60°、 90°,观察图可知,∠1和60°角、90°角组成一个平角,用连减,可以求出∠1的度数;∠2和45°角组成一个平角,用减法可以求出∠2。
56.解:∠2=90°-65°=25°
∠3=180°-25°=155°
∠4=180°-90°-65°
=90°-65°
=25°
【分析】直角=90°,平角=180°,∠2=直角-∠1,∠3=平角-∠2,∠4=平角-直角-∠1。
57.解:∠1+∠3=180°-120°=60°
∠1=60°÷2=30°
【分析】观察图可知,∠1+∠2+∠3=180°,已知∠2=120° ,可以得到∠1+∠3=180°-∠2,又知∠1=∠3,用两个角的和÷2=∠1,据此列式解答。
58.解:∠1=180°÷(2+2+1)=36°
∠2=36°×2=72°
【分析】观察图可知,通过折叠,两个∠2的度数与∠1的和是180°,已知∠2是∠1的2倍,可以把∠1看作1份,则∠2是2份,一共是2+2+1=5份,合起来是180°,由此可以求出∠1和∠2的度数。
59.解:∠1=180°-30°-30°=120°
【分析】∠1、∠2与折叠的角组成平角,折叠的角与∠2度数相等,所以用180°减去两个30°即可求出∠1度数。
60.解:∠2=90°-32°-32°=26°
【分析】因为∠1所形成的角是纸折起来的,所以∠1和左边与虚线构成的角相等。∠1,∠2 和左边与虚线构成的角合起来是一个直角,直角等于90°。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