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5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5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人文主题
诗意人生
生命的诗意
个人成长: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的情感、思想、人生,
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
选文情况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魏晋
古体诗
唐诗
宋词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单元学习目标
写作任务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
短歌行
曹操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最有争
议的是他的人品,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
学成就。假如你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
读书人,看到他的求贤令《短歌行》,
你会投靠到他的门下吗?走进他的诗歌,
聪明的你们会有自己的答案。
1.了解曹操,建安文学以及建安风骨等文学常识。
2.朗读诗歌并背诵。
3.学习诗中运用的手法并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目标
了解曹操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到。
枭雄?英雄?奸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狡猾、善耍权谋是他;枉杀一千,不放一个,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是他;
生民百遗,念之断肠,心系苍生,胸怀社稷是他;
统一北方,征讨孙刘,雄才大略,志向高远是他;
东临碣石,横槊赋诗,建安风骨,才华横溢亦是他。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自由发言谈一谈印象中的曹操,可以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以是《三国志》中的曹操,也可以是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
回忆印象中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政治上: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曹操简介
军事上: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文学上:曹操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歌风格沉郁雄健、慷慨悲凉、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薤xiè露行》《蒿里行》,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散文风格清俊整洁,“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曹操简介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形象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
自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 操 之 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建安文学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曹操文学作品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建安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感情与语言的凝聚形成的一种力度美。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上联:三国三曹三父子
下联:一歌一赋一诗书
横批 : 建安风骨
曹操
《短歌行》
曹植
《洛神赋》
曹植
《七步诗》
曹丕
《与吴质书》》
意境宏大,笔调朗畅
雄健深沉、慷慨悲凉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体解读
是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古代诗歌体裁

解题——「行的解释」
《短歌行》
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
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
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
4、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
解题——「乐府」
关于「乐府」
乐府与古诗
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
1
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
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
2
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
古诗主言情
3
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
4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
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渭城曲》
还有谣、辞等别称。
文学知识--歌行
文本分析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写作背景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yàn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本诗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最能符合诗歌情感基调。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整体把握·诗眼
作者究竟 忧 什么?(情感)
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朝露”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驱车上东门》)。
“杜康”,酒。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1)解愁忘忧: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意象:朝露、杜康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借酒怡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表现李白酒后的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3)送友饯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离别时的愁绪满怀。
(4)书写人生,感叹现实: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
李益的“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是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
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写的是作者的无奈,愤恨。
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①比喻。“朝露”存在的时间短暂,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
②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
③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一忧
:人生苦短
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种类 例句
特征代本体 知否知否,应该是绿肥红瘦。
工具代本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
比喻、借代辨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星空中银盘高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借代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①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本体是xx,借体是xx,本体和借体具有相关性。
②突出了xx的xx特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艾蒿
【翻译】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用典、比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典。直接体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希望贤才能够主动投奔他,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典。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表现了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表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思考:第二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思慕贤才
礼遇贤才
求贤若渴
尊重贤才
先言:思慕情人
鹿儿鸣叫招呼同伴 诗人招揽贤才
再言:思慕贤才
比兴
求贤若渴
什么是“用典”?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 。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作用:使诗歌富有文采,典雅耐读;增加内涵容量,言简义丰;咏史以明言志或抒情;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什么是“比兴”?
定义:宋代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作用:托物引喻,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欲写所思之女,先言雎鸠起兴。
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是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河边采荇之女。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翻译】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二忧
:贤才难得
①比喻。用“明月”比喻贤才,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②想象。“越陌度阡”四句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思考: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
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多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
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吐出嘴里的食物
分析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三忧
:功业未就
用典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照应)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贤人。”
志:一统天下
忧:功业未成
分析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②比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本为环境描写这里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水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曹操许下承诺,定会殷勤地接待归附的贤才,也暗含了诗人对功业未成的忧虑。
三忧
:功业未就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没有贤主。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知识结构
人生苦短
(忧)
求贤不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统一天下
总结诗歌·回味内容
短歌行
求贤歌
英雄的慷慨悲歌
层次 层意 艺术手法 思想情感
一 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设问、比喻、借代 忧—功业未就
二 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用典、借代 思—求贤若渴
三 渴望人才 忧思难解 比喻、想象 迎—仰慕贤才
四 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比喻、用典 盼—天下归心
小结
主旨
诗歌通过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
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完本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投靠曹操否?
曹操是名门之后,东汉末年太尉曹嵩的儿子,有名望有钱有关系,少年成名,陈寿赞叹曹操是超世之才,他平定天下大乱,是雄才大略的成功者。此外鲁迅曾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纵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曹操可谓是足智多谋,手段丰富。在用人方面曹操是出名的知人善用,举贤若能,甚至一些平民子弟也能得到他的重用,据有人统计,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重要谋士共有102人,善用人才。
【观点一:投靠】
曹操非汉室正统,乃一乱世枭雄,一贼人耳,身为汉臣却不尽臣子之道而觊觎至尊之位,欺君罔上,裂汉室江山,毁汉室社稷,还曾经三屠徐州,泗水为之不流。此外曹操底下谋士成群,辅佐曹操夺取天下,可能最多也就封侯,拜相我看都难,而如果匡扶汉室,辅佐人才稀缺白手起家的刘皇叔,日后若成大业必定位居众追随者之上。因此投靠曹操并非明智之举。
【观点二:不投靠】
理解性默写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
3.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 。
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理解性默写
5.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 。
6.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 。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 , ?
8.引用《诗经 郑风 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 , 。 ,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