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砾石分布在土壤内部和表面,影响土壤水文过程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下图示意三种砾石在土壤中的位置。下表为与无砾石的裸土相比,三种砾石位置对土壤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砾石位置 蒸发速率 下渗速率 地表径流速率 土壤含水量
a -30.7 -15.4 12.8 -9.9
b -36.9 31.3 -25.4 14.6
c -59.5 -76.5 无值 44.6
1.随着砾石覆盖度增加,会提高( )
A.蒸发速率 B.下渗速率 C.地表径流速率 D.土壤含水量
2.通过增加砾石覆盖度,对农业增产效果最明显的地区是( )
A.华南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3.图中a情形下,土壤下渗速率减小,主要因为土壤( )
A.持水性增加 B.干燥度增加 C.蒸发量减少 D.孔隙度减少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建于1988年,建设的最初目的是在碧山居住新区与宏茂桥区之间形成绿色缓冲带,并提供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然而,该公园的排水道犹如一条粗线,将公园分割开来。2012年2月,碧山宏茂桥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完工,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被改造成形态蜿蜒、沿岸植被众多的河流。下图为碧山宏茂桥公园改造前后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4.碧山宏茂桥公园升级改造对该地水循环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5.为评估碧山宏茂桥公园升级改造的效果,科研人员适宜选择的对比观测方案是( )
A.连续晴日后,对比改造前后日平均气温 B.春季,对比改造前后植被发芽时间
C.暴雨后,对比改造前后洪峰水位高低 D.冬季,对比改造前后河流结冰厚度
6.该升级改造工程对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水流流向,加快污染物扩散 B.延长水流停留时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地下水水位 D.显著增加河流径流量,稀释污染物质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9.针对以上问题,城市环境建设的直接措施是( )
A.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 B.分散城市职能 C.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成都市气象台2024年9月15日04时1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当地政府提醒相关镇(街道)和部门加强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注意防范次生灾害,及时疏散转移人员,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气象灾害中需注意防范的次生灾害不包括( )
A.山洪 B.滑坡 C.寒潮 D.泥石流
11.成都市为减轻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下列措施中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是( )
①推广透水铺装②扩大绿地面积③加高河道堤坝④建设地下蓄水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成都市气象台实时监测该地区天气状况,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气象气球
为探究降雨过程、土壤含水量与洪峰流量的关系,某科研小组在小流域模拟了形成相同洪峰流量的降雨过程,下面表格为3次降雨过程数据(雨量单位:mm)。3次降雨前土壤含水量相同且偏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雨序号 时段雨量 降雨总量
第1小时 第2小时 第3小时 第4小时 第5小时 第6小时
1 60 48 32 10 8 7 165
2 10 20 42 55 17 6 150
3 10 19 23 32 42 17 143
13.3次降雨过程中( )
A.第2次降雨强度大于第1次 B.第1次降雨峰值出现时间晚于第2次
C.第1和第3次降雨过程相似 D.第1次降雨峰值出现时间早于第3次
14.第3次降雨形成相同洪峰流量的降雨总量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前期下渗量小B.后期形成的地下径流量大C.前期蒸发量小 D.后期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大
生态干旱是指由自然与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系统可获得的水量低于其需水阈值,导致生态系统超过脆弱性阈值,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并在自然和人类系统中触发反馈。气象干旱指降水持续偏少的现象,水文干旱指河川径流低于其正常值或含水层水位降低的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生态干旱形成及反馈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生态干旱使青藏高原( )
A.水体间联系更加密切B.水循环将更加旺盛C.河流湖泊的水量减少 D.植被蒸腾作用增强
16.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的冰川和冻土消融量( )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2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问题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某流域(下左图)在台风影响下,暴雨、山洪和风暴潮叠加,易出现严重内涝。当地政府采取了诸多防灾减灾措施,工作初见成效。政府拟按海绵城市理念,完善城镇建设方案;改变传统的筑坝挡潮方式,将临近海岸的水网开放为潮流通道,使部分区域形成红树林湿地,助力打造休闲文旅带。

(1)从地形角度,分析台风产生的暴雨易在该流域造成内涝的原因。
(2)右图为某地建设方案(包括①、②和③三种做法),选出不利于削减下游洪峰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3)与传统的大规模筑坝挡潮方式相比,举出将临近海岸的水网开放为潮流通道产生的三点经济效益。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海”意为藏海,是扎陵湖和鄂陵湖的合称,面积约1154平方千米,储水量达153亿立方米,是黄河最上游的两个大型吞吐淡水湖,对黄河源头水资源具有滞蓄、调节作用。
材料二 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从2000年开始,随着小浪底枢纽一期工程竣工开始发挥调蓄工作,黄河断流现象停止。下图示意黄河水系及各段增水量和来沙量。
(1)分析黄河中游地区含沙量大的原因。
(2)说明“柏海”储水量大但黄河下游仍出现断流的自然原因。
(3)简述小浪底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地区的重要意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枝城镇——大埠街河段是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典型“坡陡流急”河段(如图1)。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水文与河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枯水期时部分浅滩河段通航水深不足3.5m,对船舶通航造成不利影响。该河段整体河势变化复杂,4条水道的河床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关洲和芦家河水道河床组成主要为砂卵石,河床抗冲蚀性较强;枝江和江口水道为砂卵石—沙质过渡段,河床抗冲蚀性较弱。4条水道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流通道缩窄。图2为枝江市某水文站1990—2002年、2003—2007年、2008—2020年三个时间段月均径流量的年内分布图。
(1)分析枝城—大埠街河段形成“坡陡流急”现象的自然条件。
(2)与蓄水前相比,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水文站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并说明原因。
(3)请从调控水沙、改善航道、动态管理等三个维度,提出减轻该河段枯水期通航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C B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D C D
17.(1)台风受地形阻挡和抬升,降雨量增多;盆地周围坡度大,汇水快;中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②。理由:不透水面积增大,降水难以向土壤下渗,土壤蓄水减少,汇入下游河道水量变大、汇入速度加快。
(3)节省建设和维护大坝的费用;增加旅游收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受益地区土地增值。
18.(1)自然原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采矿等活动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2)黄河流域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径流季节分配不均,非汛期水量不足;下游地上河导致水分下渗严重;黄河下游“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水源补给少。
(3)可以调水调沙,减少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减缓“地上河”的发展;能够调节黄河下游的径流量,在枯水期增加水量,缓解断流问题;还可以防洪,减轻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
19.(1)河道形态复杂,弯道多,水流转向受阻,局部流速加快;河床组成差异显著,关洲、芦家河水道以抗冲蚀性强的砂卵石为主,枝江和江口水道为砂卵石一沙质过渡段,抗冲蚀性较弱的河段易冲刷下切,加剧上下游水位差;部分水道水流通道缩窄,流速加快,侵蚀加强,导致局部比降增大,形成“坡陡”特征。
(2)变化:汛期径流量变小,枯水期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年内差异减小。
原因:水库汛期拦蓄调洪,削减汛期径流峰值;枯水期水库补水调度,补充下游径流;水库通过“削峰补枯”调节径流量,优化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3)调控水沙维度:枯水期适当加大下泄流量,补充河道水量以稳定枯水位;汛期合理控制泄流量,减少下游河段过度冲刷。
改善航道维度:进行航道疏浚,清除浅滩淤积物,加大通航水深;在水道易冲刷河段修建顺坝,调整水流方向,降低局部比降。
动态管理维度:建立河段水位、流速、输沙量实时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河床冲淤变化;根据监测数据调整船舶通航标准,枯水期限制吃水深度超3.5m的船舶通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