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化学计算)期中复习(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化学计算)期中复习(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化学计算期中复习(一)
1.(24-25温州·期中)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值是 。
(2)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24-25宁波·期中)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丽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3.(24-25金华·期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滴入4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pH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当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24-25杭州·期中)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学校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小保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列式计算)
(3)用精密计测得小保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为7.8,则小保用该方法测出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24-25杭州·期中)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不考虑水分):现取M克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计算回答:
(1)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
(2)M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6.(24-25杭州·期中)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某同学为测量样品中Na CO 的质量分数,称取10克氢氧化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完全溶解。将120克稀盐酸平均分6份依次加入到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图乙是该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建立的CO2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图像。
(1)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2)图丙是该同学用来表示当加入的盐酸溶液恰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时,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那么“”表示的离子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7.(23-24杭州·期中)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为鉴定其变质情况,先将样品进行干燥,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8.(24-25金华·期中)小常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3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当硫酸加到134.9g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9.(24-25宁波·期中)向含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参加反应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在滴加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 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10.(24-25湖州·期中)氢氧化镁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为了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研究人员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克,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克 10.0 20.0 30.0 40.0
氢氧化镁沉淀质量/克 0.232 0.522 0.580 0.580
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计算100克混合溶液中含硫酸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中,画出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函数图象,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一章化学计算期中复习(一)》参考答案
1.(1)20
(2)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
x=2.3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2%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
【详解】(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生成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80.4g 60.4g=20g,即a的值是20,故填20。
(2)见答案。
2.(1)7.2
(2)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x=0.73g,
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详解】(1)配制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8g×(1-10%)=7.2g;
(2)见答案。
3.(1)复分解
(2)NaOH、Na2SO4
(3)设点反应所得Na2SO4的质量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4.2g。
【详解】(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2)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为a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溶质有NaOH、Na2SO4;
(3)见答案。
4.(1)25
(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x,
x=5.85g,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偏大
【详解】(1)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80.5g-55.5g=25g;
(2)见答案;
(3)根据pH可知其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计算出的结果要偏大。
5.(1)NaOH、Na2CO3、NaCl
(2)设M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答:M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详解】(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的混合物充分溶解,加入稀盐酸,盐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没有气体生成;P点没有生成气体,且一直到150g稀盐酸时才有气体生成,说明此时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而碳酸钠尚未开始反应,所以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剩余的NaOH和尚未参加反应的Na2CO3以及生成的NaCl;
(2)见答案。
6.(1)解: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
x=53%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
(2)Na+
【详解】(1)见答案
(2)
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样品溶于水后,溶液中的离子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加入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且三种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由图可知,“”表示的离子在反应前后一直存在于溶液中,代表钠离子,故填Na+。
7.(1)CaCl2 、HCl
(2)2.2
(3)由于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为50g且质量分数为14.6%,所以对应溶质的质量为50g×14.6%=7.3g,设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y=7.4g,
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59.7%。
【详解】(1)b点是盐酸过量的,所以溶质为剩余的氯化氢和生成的氯化钙;
(2)据图可知,和碳酸钙反应的盐酸为(75g-50g=25g)且质量分数为14.6%,所以对应溶质的质量为25g×14.6%=3.65g,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g;
(3)见答案。
8.(1)2.2
(2)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3)当硫酸加到134.9g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z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当硫酸加到134.9g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
(2)见答案;
(3)见答案。
9.(1)Cl-
(2)氯化钠、氯化铜/ NaCl、CuCl2
(3)设:生成9.8g氢氧化铜沉淀,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80g。
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所以m1=40g+80g=120g。
答:m1为120g。
【详解】(1)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氯化氢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氯化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在此整个过程中,氯离子不变,其符号为:Cl ;
(2)P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溶质有氯化钠,再加上此时氯化铜还没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CuCl2;
(3)见答案。
10.(1)③④/④③
(2)设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
x=1.2g,
答:100克混合溶液中含硫酸镁的质量1.2g
(3)
【详解】(1)由实验数据表可知,实验③④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Mg(OH)2质量的不再发生变化,因此硫酸镁已经完全反应。故填:③④;
(2)计算硫酸镁的质量应选择完全反应的组别来进行计算,因此可选用③④组数据进行计算,见答案;
(3)设:硫酸镁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
y=20g;
由于每消耗10.0g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质量=0.522g-0.232g=0.29g,第①次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2.0g,一开始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消耗了2.0gNaOH溶液,硫酸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开始产生沉淀,至硫酸镁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20.0g+2.0g=22.0g;硫酸镁已完全反应;根据数据可以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如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