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发展抽象能力; 2.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运用运算律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阅读教科书第28页至第30页.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计算: (1)30+(-20)=_____________;(-20)+30=_____________; (2)1.3+(-2.1)=_____________;(-2.1)+1.3=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计算: (1)[8+(-5)]+(-4)=_____________;8+[(-5)+(-4)]=_____________; (2)[(-2)+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计算: (1)8+(-6)+(-8); (2)16+(-25)+24+(-35). 【学习任务三】 计算: (1)(-23)+39+(-83)+11; 例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单位:kg)如图所示.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50 kg为质量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学习任务四】 课堂小结: 1.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 实际问题中,如遇较大数值,可以根据数据特征,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解决问题.
推荐的学习资源
再次阅读教科书第28页至第30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发展抽象能力; 2.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运用运算律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知识回顾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新知探究 问题 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之后,我们还要研究加法的运算律。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加法运算律呢?这些加法运算律对于全体有理数也成立吗? 师生活动: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例子,引出对加法运算律的探究: 电梯从某层出发先上升5层,再下降3层,结果它上升2层. 即:5+(-3)=2. 若从某层出发先下降3层,再上升5层,结果仍上升了2层. 即:(-3)+5=2. 可得:5+(-3)=(-3)+5. 然后通过两个活动对加法运算律进行探究: 活动1:教师给出2组例子: (1)30+(-20)= (-20)+30= (2)1.3+(-2.1)= (-2.1)+1.3=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发现加法交换律对于有理数也是成立的. 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活动2:教师给出2组例子: (1)[8+(-5)]+(-4)= 8+[(-5)+(-4)]= (2)[(-2)+3]+(-8)= (-2)+[3+(-8)]=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发现加法结合律对于有理数也是成立的. 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归纳出加法运算律对于有理数也是成立的,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活动2的(2)中,可以给出第一个算式,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出第二个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合适的例子来说明结论.
例题精讲 例1 计算: (1)8+(-6)+(-8); (2)16+(-25)+24+(-35).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解法,尝试利用加法运算律来简化计算,并规范计算过程的书写. 设计意图: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如何合理地选择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练习 计算: (1)(-23)+39+(-83)+11; (2); (3). 例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单位:kg)如图所示.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50 kg为质量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解法.在对比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的特征是都在50左右,可以选取50为基准数值,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如何合理地选择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实际问题中,如遇较大数值,可以根据数据特征,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课后任务 教科书第30页,练习第1,2,3题.(共28张PPT)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 2 课时)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数学(人教版)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
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
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
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3. 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回顾
  探究问题:
  小学阶段学习的加法运算律对于全体有理数也成立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新知探究
  例如: 
  电梯从某层出发先上升 5 层,再下降 3 层,结果它上
升了 2 层.
  即:5+(-3)=2.
  若从某层出发先下降 3 层,再上升 5 层,结果仍上升
了 2 层.
  即:(-3)+5=2.
    5+(-3)=(-3)+5.
  计算:
  (1)30+(-20)= (2)1.3+(-2.1)=
   (-20)+30= (-2.1)+1.3=
30+(-20)=(-20)+30
1.3+(-2.1)=(-2.1)+1.3
10
10
-0.8
-0.8
30+(-20)=(-20)+30.
1.3+(-2.1)=(-2.1)+1.3.
10+(-2.5)=(-2.5)+10.
.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a,b 表示有理数.
  计算:
  (1)[8+(-5)]+(-4)=
   8+[(-5)+(-4)]=
3+(-4)
=-1
8+(-9)
=-1
[8+(-5)]+(-4)= 8+[(-5)+(-4)]
  计算:
  (2)[(-2)+3]+(-8)=
   (-2)+[3+(-8)]=
1+(-8)=-7
(-2)+(-5)=-7
[(-2)+3]+(-8)=(-2)+[3+(-8)]
[8+(-5)]+(-4)= 8+[(-5)+(-4)]
[(-2)+3]+(-8)=(-2)+[3+(-8)]
[8.5+(-2)]+6=8.5+[(-2)+6]
[7+(-2.4)]+(-3.6)=7+[(-2.4)+(-3.6)]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和不变.
(a+b)+c=a+(b+c).
a,b,c 表示有理数.
  例 1 计算:
  (1)8+(-6)+(-8);
  (2)16+(-25)+24+(-35).
例题精讲
  例 1 计算:
  (1)8+(-6)+(-8);
  解:8+(-6)+(-8)
=2+(-8)
=-6
解:8+(-6)+(-8)
=8+(-8)+(-6)
=0+(-6)
=-6
加法交换律
  例 1 计算:
  (2)16+(-25)+24+(-35).
  解:16+(-25)+24+(-35)
=-9+24+(-35)
=15+(-35)
=-20
  例 1 计算:
  (2)16+(-25)+24+(-35).
  解:16+(-25)+24+(-35)
=16+24+(-25)+(-35)
=(16+24)+[(-25)+(-35)]
=40+(-60)
=-20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计算:
  (1)(-23)+39+(-83)+11;
  (2)  ;
  (3)       .
课堂练习
  (1)(-23)+39+(-83)+11;
  解:(-23)+(+39)+(-83)+(+11)
=(-23)+(-83)+(+39)+(+11)
=[(-23)+(-83)]+[(+39)+(+11)]
=(-106)+(+50)
=-56
  (2) ;
  解:

=(-2)+(+5)
=3
分数先运算
  (3) .
  解:



同分母的
数先相加
  例 2 10 袋小麦称后记录(单位:kg)如图所示.10 袋小麦
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 50 kg 为质量标准,10 袋小麦
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例题精讲
  解法 1:先计算 10 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50.5+50.5+50.8+49.5+50.6+50.7+49.2+49.4+50.9+50.4
 =502.5 .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502.5-50×10=2.5.
  答:10 袋小麦一共 502.5 kg,
总计超过 2.5 kg.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解法 2:以 50 kg 为基准,把超过 50 kg 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0.7
-0.8
-0.6
0.9
0.4
0.5
0.5
0.8
-0.5
0.6
   0.5+0.5+0.8+(-0.5)+0.6+0.7+(-0.8)+(-0.6)+0.9+0.4
  =[0.5+(-0.5)]+[0.8+(-0.8)]+[0.6+(-0.6)]
+0.5+0.7+0.9+0.4
  =0.5+0.7+0.9+0.4
  =2.5
  2.5+50×10=502.5
  答:10 袋小麦一共 502.5 kg,
总计超过 2.5 kg.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0.7
-0.8
-0.6
0.9
0.4
0.5
0.5
0.8
-0.5
0.6
   0.5+0.5+0.8+(-0.5)+0.6+0.7+(-0.8)+(-0.6)+0.9+0.4
  =[0.5+(-0.5)]+[0.8+(-0.8)]+[0.6+(-0.6)]
+0.5+0.7+0.9+0.4
  =0.5+0.7+0.9+0.4
  =2.5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简化计算
  1.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例如 16+(-25)+24+(-35)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课堂小结
  2. 实际问题中,如遇较大数值,可以根据数据特征,对
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解决问题.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0.7
-0.8
-0.6
0.9
0.4
0.5
0.5
0.8
-0.5
0.6
  教科书第 30 页,练习第 1,2,3 题.
课后任务
感谢您的观看
202X/01/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