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随堂练习 (含解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随堂练习 (含解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地震灾害后的防疫工作中,当地人用二氧化氯(ClO2)作消毒剂。ClO2是—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下列描述属于二氧化氯化学性质的是
A.橙绿色 B.有刺激性气味 C.见光易分解 D.易溶于水
2.一氧化二氮(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下列信息中,描述了一氧化二氮化学性质的是
A.一氧化二氮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
B.一氧化二氮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C.一氧化二氮的熔点是﹣90.8℃
D.一氧化二氮的沸点是﹣88.5℃
3.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4.“天宫课堂”真奇妙,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油分离实验 B.无线电波通讯 C.太空抛物实验 D.利用二氧化碳制氧气
5.下列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水在4℃时密度最大
D.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6.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B.干冰升华,红磷燃烧
C.食物腐烂,铁生锈 D.冰融化成水,酒精挥发
7.2024年10月10日21时5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3星精准送人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B.火箭中的燃料点火燃烧
C.隔热材料受热熔化 D.火箭姿态调整
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文中描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9.春天来了,自然界一派勃勃生机,在以下所描述的春天景色中,只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草长莺飞 B.百花齐放 C.冰雪消融 D.雨后春笋
10.在新冠疫情期间,化学为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下面措施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测量人员体温 B.调配医护物资 C.消毒生活环境 D.缝制防护服装
11.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
A.高锰酸钾固体和石灰石固体 B.酒精和食醋 C.食盐和面粉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1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精炼石油制得煤油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非选择题
1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是 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 变化。
1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B.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泼水成冰 D.酒精易挥发
15.下列诗句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⑦风吹柳花满店香
⑧白玉为堂,金作马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 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17.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 。
(2)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 。
(3)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 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是 ;化学变化是 ,大理石物理性质有 (写一点)。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A B B A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C
1.C
【详解】A、橙绿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见光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2.A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详解】A、一氧化二氮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二氮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二氮的熔点﹣90.8℃,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二氮的沸点是﹣88.5℃,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水油分离是利用二者互不相溶、密度不同进行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无线电波通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C、太空抛物是物体位置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D、利用二氧化碳制氧气,有新物质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水在4℃时密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6.B
【详解】A、空气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发生了缓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冰融化成水,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箭点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隔热材料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火箭姿态调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是描述淘金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描述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过程中有新物质Hg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草长莺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百花齐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雨后春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测量人员体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调配医护物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消毒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缝制防护服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高锰酸钾固体(紫红色)和石灰石固体(一般是白色),通过颜色可以区分,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食醋的气味不同,酒精有特殊的香味,食醋有酸味,可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面粉不溶于水,食盐和面粉通过加水,观察是否溶解可以区分,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粉末,不溶于水,因此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木炭具有可燃性,二氧化锰不具有可燃性,用点燃的方法可以区分,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所以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物理变化。
B、精炼石油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所以精炼石油制得煤油是物理变化。
C、石墨、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石墨、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即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则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C。
13. 物理 化学
【分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而那种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详解】石蜡熔化,石蜡的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其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其是化学变化。
14. D B C A
【详解】A、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泼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易挥发,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D;属于化学性质的是B;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15. ①⑤⑦⑧ ②③④⑥⑨
【详解】①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分别发生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发生了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风吹柳花满店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⑧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炸燃烧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⑤⑦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③④⑥⑨。
16. 没有生成 生成 化学反应 有其他物质生成
【详解】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①填:没有生成,②填:生成,③填:化学反应,④填:有其他物质生成。
17.(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成水珠
(2)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3) 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 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硬度大
【详解】(1)装置A中的水加热时,会沸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试管口遇到冷的玻璃片,会凝结成水滴,故现象为:试管中的水沸腾,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2)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装置A中的水加热时,会沸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产生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装置B中为反应产生的新物质,产生的气泡,属于化学变化,故其本质区别是: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3)上述实验过程中,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固体、块状、硬度大这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大理石的物理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