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碳单质的多样性随堂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碳单质的多样性随堂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1碳单质的多样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 B.铁矿石 C.石墨 D.大理石
3.中国有上千年的书法文物,书法中用到的墨主要含碳,这体现了“碳”的
A.稳定性 B.可燃性 C.吸附性 D.导电性
4.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B.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加热
D.直饮水一定是软水
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铅笔芯
C.炭黑具有还原性,可制作墨水
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6.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很软,因此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B.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加工坚硬的金属
C.性质差异大,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7.按图甲所示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①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①中固体物质是C和Cu
B.M→P的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气体质量
C.M点时,装置②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发生
D.N→P的过程中,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减小
8.如图是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四种物质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以上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等质量的以上四种物质中所含有碳原子的个数不同
D.等质量的以上四种物质完全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9.吃烧烤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竹炭进行加热,竹炭也是碳单质的一员,它身怀绝技,武功盖世。以下不属于它的绝技的是
A.其结构疏松多孔,可使红墨水褪色
B.把竹炭放入冰箱,可以吸附冰箱异味
C.将其放入水中,可以杀菌消毒
D.将其燃烧,可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构成相同
11.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也有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2:1 B.1:2 C.3:4 D.3:8
二、课内填空
13.说一说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理性质 用 途
金刚石 色透明、 形状的固体 做
硬度 (自然界存在的 的物质) ①用来 、切割大理石; ②装在钻探机 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
石墨 色不透明 状固体,有金属光泽 铅笔芯

电极
润滑剂
14.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 ;石墨具有优良的 ,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15.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成功举办。大运会火炬“蓉火”取成都的简称“蓉”,同时寓有“融合”“包容”之意。“蓉火”创新地采用了生物质丙烷作为燃料,对于丙烷有如下描述:①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②沸点为-42.1℃;③易燃烧;④微溶于水;⑤可被用作炼油、化工和天然气加工操作中的制冷剂;⑥常被用作有机合成原料。
(1)属于描述丙烷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描述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描述丙烷用途的是 。
16.问题讨论:
(1)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结束时,如何拆除实验装置? 。
(2)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哪种物质失去了氧? 。哪种物质得到了氧?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在该反应中它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
(3)由碳与某些物质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出的结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升高温度时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4)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请你猜想碳有哪些用途?
17.石墨是一种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石墨很 ,有 感。石墨的 ,具有优良的 性能。
18.碳单质的还原性
1木炭还原氧化铜
(1)现象:
(2)化学方程式:
(3)操作:酒精灯罩网罩的好处是 。试管口必须 ,原因 ;实验结束时,先 后 原因是 ;取出的导气管必须用弹簧夹加紧橡皮管的原因是 ;刚开始试验时,右边试管中有气泡,但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是 ;
2木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3木炭还原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4小结:
木炭 氧,发生 反应,做 剂、具有 性;氧化铜 氧,发生 反应,做 剂、具有 性。
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碳单质具有 性,可用来 。
19.把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1)被加热试管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原因是 。该实验开始的标志是 。
(2)为了满足以上实验条件,最好将酒精灯改成酒精喷灯,也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一个金属网罩,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碳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被还原。
20.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得益于人工造雪技术的使用,这次冬奥会的造雪,水的利用不会对生态有影响,并且这些雪和水的转化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等冬奥会结束,冰雪消融,这些水将会回到事先准备的蓄水系统,被重新利用到其他领域,不断的循环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奥会结束后雪变成水重新被利用,体现了节水意识,下列方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安装节水龙头 B.淘米水浇花
C.用洗衣水拖地 D.打井取用地下水
(2)造雪用的水多为硬水,若重新被利用到饮用水,生活中可通过 使其软化;
(3)等冬奥会结束雪融化得到的水被重新利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净水操作,下图为净水过程,请完成以下问题:

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装置,该实验的明显错误是 。(写出一条即可)
《6.1碳单质的多样性》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A A A B D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A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选A。
3.A
【详解】书法中用到的墨主要含碳,历经上千年字迹仍能保存完好,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长久保存,体现了碳的稳定性。而可燃性是碳能燃烧的性质;吸附性一般是活性炭等具有的吸附杂质等的性质;导电性是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均与墨汁书写字迹长久保存无关。
故选A。
4.A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滤膜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直饮水机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则直饮水不一定是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性质与用途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作电极;石墨质地较软可制作铅笔芯,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炭黑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的冶炼;炭黑性质比较稳定,可制作墨水,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炭具有吸附性 可用于净水;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A、石墨用作干电池电极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不是因为其质地软,选项A不正确;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高使其可用于切割或加工坚硬金属,选项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选项C正确;
D、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发生改变,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选项D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由图乙可知,M点落在固体质量不变的横线上,说明M点时反应还没有发生,试管中固体为木炭和氧化铜两种,N点在固体质量下降的图线上,说明反应正在进行中,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试管中固体为木炭、氧化铜和铜三种,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参加反应的碳(固体)和氧化铜(固体)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和,因此,M→P 的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B正确;
C、由图乙可知,M点时反应还没有发生,此时冒出的气体是装置①中的空气,C错误;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N→P的过程中,铜元素的质量没变,但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以上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碳原子的结构相同,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均是由碳原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以上四种物质均属于碳单质,等质量的以上四种物质中所含有碳原子的个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以上四种物质均属于碳单质,等质量的以上四种物质完全充分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竹炭与活性炭类似,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可使红墨水褪色。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竹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可以吸附冰箱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竹炭是碳单质,具有吸附性,不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故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竹炭是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新物质是组成元素或微观结构与旧物质不同的物质,并不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故选项A不正确;
B、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还能转化为其他物质,故选项B不正确;
C、新物质和旧物质因为组成或结构不同,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由于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选项C正确;
D、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①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错误;
②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三种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说法正确;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说法正确;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也有导电性和导热性,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物理性质。石墨烯和金属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错误;
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③,故选:B。
12.A
【详解】碳充分燃烧时,C+O2CO2,一个碳原子跟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二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
碳不充分燃烧时,2C+O22CO,一个碳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一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一个氧原子;
由于两份碳的质量相等,碳原子的质量一定。
设每份碳中碳原子的个数为x,则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氧原子的质量×2x):(氧原子的质量×x)=2:1
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2:1。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物质质量与原子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物质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13. 无 正八面体 钻石饰品 大 最硬 裁玻璃 钻头 深灰 细鳞片 软 导电性 滑腻感
【详解】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可制作钻石饰品,其硬度大(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装在钻探机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故①填:无,②填:正八面体,③填:钻石饰品,④填:大,⑤填:最硬,⑥填:裁玻璃,⑦填:钻头。
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状细鳞片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可制作铅笔芯,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具有滑腻感,可做润滑剂;故⑧填:深灰,⑨填:细鳞片,⑩填:软, 填:导电性, 填:滑腻感。
14.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导电性
【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分析。
【详解】①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石墨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说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点睛】正确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15.(1)①②④
(2)③
(3)⑤⑥
【详解】(1)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则由题干信息可知,丙烷的物理性质有: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沸点为-42.1℃,微溶于水,故选:①②④;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则由题干信息可知,丙烷的化学性质有:易燃烧,故选:③;
(3)丙烷可被用作炼油、化工和天然气加工操作中的制冷剂,丙烷常被用作有机合成原料,故选:⑤⑥。
16.(1) 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由上到下
(2) 氧化铜 木炭 还原反应 还原性
(3)不活泼
(4)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解析】略
17. 软 滑腻 熔点高 导电
【详解】石墨是一种灰黑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作电极、电刷等。
18.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物质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将导管移离澄清石灰水 熄灭酒精灯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 得 氧化 还原 还原 失 还原 氧化 氧化 失去氧 还原 冶炼金属
【解析】略
19.(1)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引起热的试管炸裂 石灰水变浑浊
(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 还原 氧化铜/CuO
【详解】(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铜和碳为黑色,铜为红色,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束后,应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左侧试管内气体遇冷体积缩小,造成澄清石灰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
该实验开始的标志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开始有气泡冒出是管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不能说明反应发生;
(2)在酒精灯火焰上加一个金属网罩,有集中火焰,提高火焰温度的作用,可以使反应更迅速;
(3)在该反应中,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氧化铜失去了氧元素被还原成了铜。
20.(1)D
(2)煮沸
(3) 活性炭 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或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详解】(1)A. 安装节水龙头,可节约用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用洗衣水拖地,可节约用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打井取用地下水,不是节约用水,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造雪用的水多为硬水,若重新被利用到饮用水,生活中可通过煮沸使其软化。
(3)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异味和色素,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则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装置,该实验的明显错误是: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或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