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次作业检测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A B C A B B B C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B C D A B C D D21. (17 分)(1)城市(1分);政治、文化、经济(选二即可)(2分);乡村(1分)。(2)工业、商业、服务业(任选一即可,2分);种植业(农业)(2分);。(3)图 2(2分) ;2千米(2分)。(4)A处最合适(2分),因为 A处位于河流下游,污染影响最小(3分)。22. (13 分)(1)山顶(峰);陡崖;山谷;山脊。(4分)(2)570。(2分)(3)西北(1分)指向标(1分)(4)N处;(2分)因为 N处海拔比 P点高,开挖后能自流到 P处。M点海拔比 P点低,不能自流到 P处。(3分)23.(6 分)(1)材料二:粟和蔬菜籽粒、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彩陶(任选 1);半坡人种植粟、蔬菜等,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任选 1)(共 2分)材料三: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骨骸(任选 1);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建造房屋、使用骨耜、饲养家畜(任选 1)(共 2分)(2)考古、化石、遗迹、遗址等。(任选 1,得 2分)24.(10 分)(1)分封制(2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2分)。(2)宗亲和功臣(2分)。(3)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定期朝见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任答出两点,即可得分)(4分)25.(14 分)(1)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一个角度 2分,共 4分)(2)甲:墨家学派(2分);乙:法家学派(2分)。甲家学派主要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2分)(3)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当时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2分);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赋税,矛盾激化,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睐。(2分)海霞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次作业检测社政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小题,40 分)1.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0.5 厘米,实地距离是 2 775 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A.1∶555 000 B.1∶5 550 000 C.1∶55 500 000 D.1∶555 000 000读下图社区平面图,回答 2-4 题。2.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 )A.指向标定向法 B.一般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指南针定向法3.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初中在医院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正南方 D.正西方4. 是地图基本语言中的( )A.比例尺 B.指向标 C.图例 D.方向5. 周日,小明参加了社区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他的爷爷奶奶参与了社区内的人大投票选举,分别体现了社区的( )功能。A.文化功能、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管理功能C.管理功能、政治功能 D.服务功能、政治功能“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右图完成下面 6-7 小题。6. 观察“长城邮票”,古人将长城修建在(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山峰第 1 页 共 6 页7. 修建长城的地形部位图为( )A. B.C. D.8.农村需要城市教育、人才的支持,城市需要农村农副产品的支持,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A.在自然条件上保持一致 B.在经济发展上优势互补C.在文化、信息上保持联系 D.在物产上保持一致9. 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各区域间的联系,属于人才交流的是( )A.玉环的文旦销往仙居B.浙江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深圳人才市场的信息C.仙居的小杨老师到西藏支教D.新疆的张某到上海做生意10. 造成下图中两个不同聚落民居建筑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差异 B.地形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生产方式差异11.我国在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 1米,另外还发现了骨耜。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A.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B.当时出现了家畜饲养C.当时进入了旧石器时代 D.当时人们已定居生活1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犬戎。”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C.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第 2 页 共 6 页13.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14.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如“鼎”“爵”等往往是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用来代表品味序列和秩序。从夏商到西周,这种制度日益成熟。如在使用鼎的数量上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这反映了( )A. 冶铁技术的提高 B. 铸造工艺的完善C. 等级制度的发展 D. 分封制的崩溃15.下面是汉字“兔”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 )A. 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 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C. 成为专门的书法艺术 D.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16.《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春秋历史时政治局面的描述。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7.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 周王室衰弱 B. 兼并战争不断 C. 分封制崩溃 D. 兴修水利1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B. 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C.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 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第 3 页 共 6 页19.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 选贤举能 B. 复古崇礼 C. 富国强兵 D. 取得民心2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主张?(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以德治国二、非选择题(60 分)21.(17 分)下面两张社区地图图幅相同,读图回答问题。(1)仔细观察,图 1 为 聚落,图中区域显示该聚落拥有 、等功能。图 2 为 聚落。(4 分)(2)在图 1 社区生活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在图 2 社区生活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4 分)(3)两张图中表示内容最简略的是 。(填图 1 或图 2)假设图 2 中电厂到清阳河测得图上距离为 2 厘米,那么实际距离为 。(4 分)(4)村民们想在清阳河旁修建一个造纸厂(已知造纸厂会造成一定的水污染),初步选出了 ABCD 四个地点,哪个地点最好?请你给他们一个建议,并说明理由。(5 分)第 4 页 共 6 页22.(13 分)读下图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C ;D 。(4 分)(2)A 地与 C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2 分)(3)B 地位于 D 地的 方向,你用的是 定向法(2 分)(4)如果要从小溪引水至 P 地,图中 M、N 两处哪一处引水比较合理?简要说明理由(5分)23.(6 分)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及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1965 年 5 月,考古学家在云南无谋上那蚌村发现了两颖 170 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材料二:1952 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乘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筒练补素。材料三:1973 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遣迹、捕猪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青骸等遗存。(1)阅读材料一,观察下面示例:发现: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推论:元谋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请仿照以上示例,结合材料二、三中的内容,完成有关推论。(4 分)材料二: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5 页 共 6 页材料三: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上材料反映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哪一种主要方法。(2分)24.(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同。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 告子》(1)上述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主要有哪些对象能够封为诸侯?(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诸侯需履行哪些义务?(4分)25.(14 分)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回,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用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争霸”战争兴起,并引起诸家流派学说兴起。材料二: “甲”学派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反对剥削,崇尚劳动,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还提出“兼相爱”、节用、非攻、尚贤等主张。材料三:“乙”学派主张随社会变化,要“法与时移”。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渣自君出,君主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为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位,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靠国家的禄赏才能存活,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法令。(1)根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考虑)。(4 分)(2)材料二、三中甲、乙分别代表哪两个学派的观点?请概括材料中甲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6 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乙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受到秦国统治者重视的原因。(4 分)第 6 页 共 6 页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作业反馈2023.10七年级社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0.5厘米,实地距离是2 775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A.1∶555 000 B.1∶5 550 000 C.1∶55 500 000 D.1∶555 000 000读下图社区平面图,回答2-4题。2.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 )A.指向标定向法 B.一般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指南针定向法3.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初中在医院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正南方 D.正西方4. 是地图基本语言中的( )A.比例尺 B.指向标 C.图例 D.方向5. 周日,小明参加了社区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他的爷爷奶奶参与了社区内的人大投票选举,分别体现了社区的( )功能。A.文化功能、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管理功能C.管理功能、政治功能 D.服务功能、政治功能“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右图完成下面6-7小题。6. 观察“长城邮票”,古人将长城修建在(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山峰7. 修建长城的地形部位图为( )A. B.C. D.8.农村需要城市教育、人才的支持,城市需要农村农副产品的支持,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A.在自然条件上保持一致 B.在经济发展上优势互补C.在文化、信息上保持联系 D.在物产上保持一致9. 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各区域间的联系,属于人才交流的是( )A.玉环的文旦销往仙居B.浙江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深圳人才市场的信息C.仙居的小杨老师到西藏支教D.新疆的张某到上海做生意10. 造成下图中两个不同聚落民居建筑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差异 B.地形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生产方式差异11.我国在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另外还发现了骨耜。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A.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B.当时出现了家畜饲养C.当时进入了旧石器时代 D.当时人们已定居生活1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犬戎。”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C.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13.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14.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如“鼎”“爵”等往往是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用来代表品味序列和秩序。从夏商到西周,这种制度日益成熟。如在使用鼎的数量上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这反映了( )A. 冶铁技术的提高 B. 铸造工艺的完善C. 等级制度的发展 D. 分封制的崩溃15.下面是汉字“兔”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 )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 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C. 成为专门的书法艺术 D.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16.《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春秋历史时政治局面的描述。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7.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 周王室衰弱 B. 兼并战争不断 C. 分封制崩溃 D. 兴修水利1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 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C.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19.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 选贤举能 B. 复古崇礼 C. 富国强兵 D. 取得民心2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主张?(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以德治国二、非选择题(60分)21.(17分)下面两张社区地图图幅相同,读图回答问题。(1)仔细观察,图1为 聚落,图中区域显示该聚落拥有 、 等功能。图2为 聚落。(4分)(2)在图1社区生活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在图2社区生活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4分)(3)两张图中表示内容最简略的是 。(填图1或图2)假设图2中电厂到清阳河测得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实际距离为 。(4分)(4)村民们想在清阳河旁修建一个造纸厂(已知造纸厂会造成一定的水污染),初步选出了ABCD四个地点,哪个地点最好?请你给他们一个建议,并说明理由。(5分)22.(13分)读下图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C ;D 。(4分)(2)A地与C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2分)(3)B地位于D地的 方向,你用的是 定向法(2分)(4)如果要从小溪引水至P地,图中M、N两处哪一处引水比较合理?简要说明理由(5分)23.(6分)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及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无谋上那蚌村发现了两颖170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材料二: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乘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筒练补素。材料三: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遣迹、捕猪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青骸等遗存。阅读材料一,观察下面示例:发现: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推论:元谋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请仿照以上示例,结合材料二、三中的内容,完成有关推论。(4分)材料二: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材料反映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哪一种主要方法。(2分)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同。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 告子》上述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主要有哪些对象能够封为诸侯?(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诸侯需履行哪些义务?(4分)25.(14分)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回,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用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争霸”战争兴起,并引起诸家流派学说兴起。 材料二: “甲”学派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反对剥削,崇尚劳动,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还提出“兼相爱”、节用、非攻、尚贤等主张。材料三:“乙”学派主张随社会变化,要“法与时移”。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渣自君出,君主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为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位,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靠国家的禄赏才能存活,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法令。根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考虑)。(4分)材料二、三中甲、乙分别代表哪两个学派的观点?请概括材料中甲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乙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受到秦国统治者重视的原因。(4分)七年级社政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作业反馈社政答题卷(七年级)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0 0 0 0 0 0 0 01 1 1 1 1 1 1 12 2 2 2 2 2 2 23 3 3 3 3 3 3 34 4 4 4 4 4 4 4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22.(13分)(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__________。(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4)(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6分)(1)(4分)材料二: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0分)(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4分)(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ABCD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7分)(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社政第一次作业检测答案.pdf 七年级上社政第一次作业检测试卷.docx 七年级上社政第一次作业检测试卷.pdf 七年级上社政第一次作业检测试卷答题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