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卷】备战2026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阶梯训练第11~12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卷】备战2026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阶梯训练第11~12题

资源简介

【广东卷】备战2026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阶梯训练第11~12题
一、原题11
1.(2024八下·罗湖期中)因式分解:a2b+ab2=   
【答案】ab(a+b)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a2b+ab2=ab a+ab b=ab(a+b),
故答案为:ab(a+b).
【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ab,即可求解.
二、变式1基础
2.(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4.2提取公因式 同步练习---基础篇)因式分解:x2+2x=   
【答案】x(x+2)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x+2),
故答案为:x(x+2).
【分析】直接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即可。
3.(2025九下·萧山开学考)分解因式:   .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
4.(2025七下·莲都期末) 因式分解:   .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首先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然后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
三、变式2巩固
5.(2025七下·余姚期末)因式分解:   .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
【分析】本题是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问题,涉及两项的差,其中一项是立方项,另一项是线性与平方的乘积。关键在于提取公因式后,剩余部分是否可继续分解。
6.(2018·温州模拟)分解因式:    .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y2-4)=x ( y + 2 ) ( y 2 )
故答案为:x ( y + 2 ) ( y 2 )
【分析】观察此多项式的特点,有公因式x,因此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7.(2025七下·杭州月考)分解因式:   .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再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确保分解彻底.
四、变式3提高
8.(2025七下·杭州期末) 因式分解: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作因式分解

故答案为:.
【分析】将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先观察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观察剩余部分是否满足乘法公式。
9.(2025·柯桥模拟)因式分解:ab3+4ab﹣4ab2=   .
【答案】ab(b﹣2)2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0.(2025·嘉兴模拟)分解因式:   .
【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公因式m,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解题.
五、原题12
11.(2025·广东) 如图, 把△AOB放大后得到△COD , 则△AOB与△COD的相似比是   .
【答案】1: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相似比
【解析】【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OB 与 △COD ,OB和OD是对应边;
由图可知OB = 2,OD = 6;
相似比为对应边的比,即△AOB与△COD的相似比===.
故答案为:1:3 .
【分析】通过坐标系确定 △AOB 与 △COD 对应边OB、OD的长度,计算其比值得到相似比。
六、变式1(基础)
12.(2025九上·宝安开学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   .
【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的坐标分别为,
∴,,
∴,
∵四边形ABCD是 菱形 ,
∴,
在中,.
∴点C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的坐标分别为得,,根据菱形性质得,在根据勾股定理得,即可求得点C的坐标.
13.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2,以BC的中点为原点,BC 所在的直线为x轴,则点A 的坐标为   .
【答案】(0,)或(
【知识点】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O为 BC 的中点,所以 在Rt△ABO 中, 所以 所以点 A 的坐标为(0, )或
故答案为:(0,)或( .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有点A在BC的上方和下方两种情况,求出A到BC的距离,即可求出点A的坐标.
14.(2025七下·中山期末)已知点O(0,0),A(2,2),点B在x轴正半轴上,且三角形AOB的面积等于3,则点B的坐标是   .
【答案】(3,0)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设点B得坐标为(x,0)(x>0),
∵ 点O(0,0),A(2,2),
∴OB边上的高为2,
∵ 三角形AOB的面积等于3,
∴,
∴x=3,
∴点B的坐标为:(3,0)。
故答案为:(3,0).
【分析】设点B得坐标为(x,0)(x>0),根据点O和点A的坐标,可得出 三角形AOB 的OB边上的高为2,进而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列出等式,进而可求得x的值,进一步即可得出点B的坐标。
七、变式2(巩固)
15.(2024九下·石嘴山月考)如图,中,,两个顶点在轴的上方,点的坐标是,以点为位似中心,在轴的下方作的位似图形,并把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的对应点的横坐标是2,则点的横坐标是   .
【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位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B, 分别作轴于D,轴于E,
∴.
∵的位似图形是,
∴点B, C, 在一条直线上,
∴,
∴,

又,

又∵点的横坐标是2,点C的坐标是,
∴,


∴点B的横坐标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B和B'向x轴引垂线,根据位似图形性质“对应点连线经过位似中心”得点B、C、B'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由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BCD∽△B'CE,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那么利用相似比和所给B'的横坐标即可求得点B的横坐标.
16.(2020九上·高州期中)如图,线段CD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1,2)、D(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若点B坐标为(5,0),则点A的坐标为   .
【答案】(2.5,5)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
∴B点与D点是对应点,则位似比为:5:2,
∵C(1,2),
∴点A的坐标为:(2.5,5)
故答案为(2.5,5).
【分析】根据B点与D点是对应点,可求出位似比为:5:2,利用位似变换的性质即可.
17.(位似变换++++++++++++++++ )如图,已知A(3,0),B(2,3),将△OAB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放大得到△OA′B′,则顶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
【答案】(﹣4,﹣6)或(4,6)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将△OAB放大为△OA′B′,B(2,3),
则顶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4,﹣6)或(4,6),
故答案为(﹣4,﹣6)或(4,6).
【分析】根据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进行解答.
八、变式3(提高)
18.(2024九上·叶县期末)如图,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为的一条中线,以O为位似中心,把每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则的长为   .
【答案】或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变化﹣位似
19.(2021·建湖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3,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C点坐标为   .
【答案】(3,2)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 正方形 与正方形 是以原点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 .

而 ,

, ,
.
故答案为:(3,2).
【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从而得出,求出BC,OB的长,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
20.(2020·连山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将正方形 以 为位似中心, 为位似比缩小,点 的对应点 的坐标是   
【答案】(3,1)或(1,-1)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中, ,
∴BC=BA=AD=6-2=4,点E为AC的中点
∴点C的坐标为(6,4)
∴点E的坐标为( , )=(4,2)
当正方形 的位似图形和正方形ABCD在点A同一侧时,如下图所示
∵正方形 以 为位似中心, 为位似比缩小,
∴ :AE=1:2
∴点 为AE的中点
∴此时 的坐标为( , )=(3,1)
当正方形 的位似图形和正方形ABCD在点A两侧时,如下图所示,过点E′作E′F⊥x轴于F,过点E作EG⊥x轴于G
∴AG=EG= =2,OA=2
∵正方形 以 为位似中心, 为位似比缩小,
∴ :AE=1:2
∴AF:AG= F:EG= :AE=1:2
∴AF=1, F=1
∴OF=OA-AF=1
∵ 在第四象限
∴点 的坐标为(1,-1)
综上:点 的坐标为(3,1)或(1,-1)
故答案为:(3,1)或(1,-1).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中点公式求出点E的坐标,然后根据位似图形的位置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然后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结论.
1 / 1【广东卷】备战2026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阶梯训练第11~12题
一、原题11
1.(2024八下·罗湖期中)因式分解:a2b+ab2=   
二、变式1基础
2.(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4.2提取公因式 同步练习---基础篇)因式分解:x2+2x=   
3.(2025九下·萧山开学考)分解因式:   .
4.(2025七下·莲都期末) 因式分解:   .
三、变式2巩固
5.(2025七下·余姚期末)因式分解:   .
6.(2018·温州模拟)分解因式:    .
7.(2025七下·杭州月考)分解因式:   .
四、变式3提高
8.(2025七下·杭州期末) 因式分解:   
9.(2025·柯桥模拟)因式分解:ab3+4ab﹣4ab2=   .
10.(2025·嘉兴模拟)分解因式:   .
五、原题12
11.(2025·广东) 如图, 把△AOB放大后得到△COD , 则△AOB与△COD的相似比是   .
六、变式1(基础)
12.(2025九上·宝安开学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   .
13.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2,以BC的中点为原点,BC 所在的直线为x轴,则点A 的坐标为   .
14.(2025七下·中山期末)已知点O(0,0),A(2,2),点B在x轴正半轴上,且三角形AOB的面积等于3,则点B的坐标是   .
七、变式2(巩固)
15.(2024九下·石嘴山月考)如图,中,,两个顶点在轴的上方,点的坐标是,以点为位似中心,在轴的下方作的位似图形,并把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的对应点的横坐标是2,则点的横坐标是   .
16.(2020九上·高州期中)如图,线段CD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1,2)、D(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若点B坐标为(5,0),则点A的坐标为   .
17.(位似变换++++++++++++++++ )如图,已知A(3,0),B(2,3),将△OAB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放大得到△OA′B′,则顶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
八、变式3(提高)
18.(2024九上·叶县期末)如图,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为的一条中线,以O为位似中心,把每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则的长为   .
19.(2021·建湖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3,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C点坐标为   .
20.(2020·连山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将正方形 以 为位似中心, 为位似比缩小,点 的对应点 的坐标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b(a+b)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a2b+ab2=ab a+ab b=ab(a+b),
故答案为:ab(a+b).
【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ab,即可求解.
2.【答案】x(x+2)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x+2),
故答案为:x(x+2).
【分析】直接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即可。
3.【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
4.【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首先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然后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
5.【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
【分析】本题是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问题,涉及两项的差,其中一项是立方项,另一项是线性与平方的乘积。关键在于提取公因式后,剩余部分是否可继续分解。
6.【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y2-4)=x ( y + 2 ) ( y 2 )
故答案为:x ( y + 2 ) ( y 2 )
【分析】观察此多项式的特点,有公因式x,因此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7.【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再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确保分解彻底.
8.【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作因式分解

故答案为:.
【分析】将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先观察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观察剩余部分是否满足乘法公式。
9.【答案】ab(b﹣2)2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0.【答案】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公因式m,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解题.
11.【答案】1: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相似比
【解析】【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OB 与 △COD ,OB和OD是对应边;
由图可知OB = 2,OD = 6;
相似比为对应边的比,即△AOB与△COD的相似比===.
故答案为:1:3 .
【分析】通过坐标系确定 △AOB 与 △COD 对应边OB、OD的长度,计算其比值得到相似比。
12.【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的坐标分别为,
∴,,
∴,
∵四边形ABCD是 菱形 ,
∴,
在中,.
∴点C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的坐标分别为得,,根据菱形性质得,在根据勾股定理得,即可求得点C的坐标.
13.【答案】(0,)或(
【知识点】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O为 BC 的中点,所以 在Rt△ABO 中, 所以 所以点 A 的坐标为(0, )或
故答案为:(0,)或( .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有点A在BC的上方和下方两种情况,求出A到BC的距离,即可求出点A的坐标.
14.【答案】(3,0)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设点B得坐标为(x,0)(x>0),
∵ 点O(0,0),A(2,2),
∴OB边上的高为2,
∵ 三角形AOB的面积等于3,
∴,
∴x=3,
∴点B的坐标为:(3,0)。
故答案为:(3,0).
【分析】设点B得坐标为(x,0)(x>0),根据点O和点A的坐标,可得出 三角形AOB 的OB边上的高为2,进而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列出等式,进而可求得x的值,进一步即可得出点B的坐标。
15.【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位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B, 分别作轴于D,轴于E,
∴.
∵的位似图形是,
∴点B, C, 在一条直线上,
∴,
∴,

又,

又∵点的横坐标是2,点C的坐标是,
∴,


∴点B的横坐标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B和B'向x轴引垂线,根据位似图形性质“对应点连线经过位似中心”得点B、C、B'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由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BCD∽△B'CE,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那么利用相似比和所给B'的横坐标即可求得点B的横坐标.
16.【答案】(2.5,5)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
∴B点与D点是对应点,则位似比为:5:2,
∵C(1,2),
∴点A的坐标为:(2.5,5)
故答案为(2.5,5).
【分析】根据B点与D点是对应点,可求出位似比为:5:2,利用位似变换的性质即可.
17.【答案】(﹣4,﹣6)或(4,6)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将△OAB放大为△OA′B′,B(2,3),
则顶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4,﹣6)或(4,6),
故答案为(﹣4,﹣6)或(4,6).
【分析】根据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进行解答.
18.【答案】或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变化﹣位似
19.【答案】(3,2)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 正方形 与正方形 是以原点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 .

而 ,

, ,
.
故答案为:(3,2).
【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从而得出,求出BC,OB的长,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
20.【答案】(3,1)或(1,-1)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中, ,
∴BC=BA=AD=6-2=4,点E为AC的中点
∴点C的坐标为(6,4)
∴点E的坐标为( , )=(4,2)
当正方形 的位似图形和正方形ABCD在点A同一侧时,如下图所示
∵正方形 以 为位似中心, 为位似比缩小,
∴ :AE=1:2
∴点 为AE的中点
∴此时 的坐标为( , )=(3,1)
当正方形 的位似图形和正方形ABCD在点A两侧时,如下图所示,过点E′作E′F⊥x轴于F,过点E作EG⊥x轴于G
∴AG=EG= =2,OA=2
∵正方形 以 为位似中心, 为位似比缩小,
∴ :AE=1:2
∴AF:AG= F:EG= :AE=1:2
∴AF=1, F=1
∴OF=OA-AF=1
∵ 在第四象限
∴点 的坐标为(1,-1)
综上:点 的坐标为(3,1)或(1,-1)
故答案为:(3,1)或(1,-1).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中点公式求出点E的坐标,然后根据位似图形的位置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然后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结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