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2023学年10月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社会法治第一阶段作业反馈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2023学年10月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社会法治第一阶段作业反馈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学年八上社政第一次学业检测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C D C C A A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题,共30分。)
11. (8分)
(1)南海(1分)台湾海峡(1分)
(2) 曾母暗沙(1分)北纬4度或4°N(1分) 热带(1分)
(3)马来西亚(1分)缅甸(1分)海南省(1分)
12. (11分)
(1)《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香港一步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每格1分,共3分)
(2)本小题回答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答出以下任一答案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
答案一:这是民族之痛。(1分)因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分)
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分)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1分)
答案二:这是民族之痛,同时还是民族之幸。(1分)因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分)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1分)但同时也唤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觉醒,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路。(1分)
(3)史实: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分)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1分)
关系:甲午战败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分
甲午战败激发了有识之士变法图强的决心,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分)
13. (1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西方的先进技术。(1分)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2分)同时兴办了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1分)
(2)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2分)
(3)①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或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2分)②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觉醒。 (2分)
道德与法治
一、单选题(本题有10小题,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C A C C C B
二、非选择题
11、(1)蔡先生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他在工作之余,组建公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温暖和希望,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判断1分,理由2分)
(2)不同意。(1分)参加社会实践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2点,4分)
(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点,6分)
12、(1)①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②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③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点,6分)
(2)漫画一网络诈骗: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
漫画二沉迷网络:①沉迷网络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共6分)
(3)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⑤传播网络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任选2点,4分)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作业反馈社政答题卷(八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社会与历史
道德与法治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Ⅱ道德与法治
11. (14分)
(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1分)
(1)(3分)不平等条约:
侵占区域:
危害: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1分)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卷Ⅰ历史与社会
11.(8分)
(1)(2分)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3)(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
(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作业反馈 2023.10
八年级社政
卷Ⅰ 社会与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地图,知地理信息: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是( )
A. 北半球、太平洋西岸 B. 南半球、太平洋西岸
C. 北半球、太平洋东岸 D. 南半球、太平洋东岸
2. 在图2中,代表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是( )
A. 1 B. 2 C. 3 D. 4
3.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简称粤,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简称桂,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简称黑,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
4.“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右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8.这场起义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这场起义指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黄花岗起义
9.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影响搭配正确的有( )
序号 历史事件 历史影响
① 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③ 义和团运动 思想文化上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④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河北省档案馆珍藏一幅《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之布告》,《布告》中要求“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该《布告》发布的时代背景是( )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B.戊戌政变维新失败
C.黄海战败甲午国耻 D.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题,共30分。)
11.(8分)读亚洲某区域图(图5),回答问题。
(1)图中甲海域为我国的 ▲ (填海域)。丁海域为我国的 ▲ (填海峡)。(2分)
(2)图中乙地 ▲ (填名称)是我国领土最南端,纬度约为 ▲ ,(误差±0.5度),属于 ▲ (填五带)。(3分)
(3)图中丙地 ▲ (填隔海相望国家),C地 ▲ (填邻国), D地 ▲ (填省级行政区单位)(3分)
1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
时间 不平等条约 侵占的区域 危害
1842年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材料二:走进历史深处,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
(2)有观点认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痛,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请联系资料①、②,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3)“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4分)
1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1分)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
材料二: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
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3分)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3)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文明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卷Ⅱ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小华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行人,在家里是孝亲敬长的孩子。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身份
④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比如食物、衣服、房子、文化、信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每个人能在社会中生存主要依靠别人的帮助 B.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合格的社会成员 D.每个人只是在衣食住行方面与社会发生联系
3. 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只付10元,盈利10万”之类诱人的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 B.冷静对待,自觉抵制,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与朋友分享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
4. “双减”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上,可谓是下足功夫。下图是温州某中学给八年级学生设计的中秋·国庆假期作业清单。完成以下作业有助于同学( )
中秋·国庆假期作业清单 作业1 帮社区清除楼道小广告 作业2 体验一次中秋传统习俗 作业3 为家人准备一顿晚餐 作业4 观看民间艺术展演节目
①关注社区环境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 ②加深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③了解和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④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D.“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个人的身份要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
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生存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五—”假期,兰兰游览中山桥时了解到,许多外地游客是在网上看到兰州美景美食才慕名而来的。“互联网+旅游”让金城众多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2023年“五一”小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8亿元。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
A.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 B.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C.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致兰州
8.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句话表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这句话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有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C.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D.中国梦是国家的理想,与个人无关
9.国庆期间,某校政治组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以下片段是几位同学的假期记录,请判断哪些属于亲社会行为( )
甲:我每天去楼下晨跑,锻炼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
乙: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农夫”活动,通过收割水稻,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丙:国庆首日,岳麓山的游客很多,我和同班同学去做了环保志愿者
丁:国庆长假,每日在家里陪爷爷奶奶聊天,听他们讲爸爸小时候的故事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10. 近年来,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发展非常快,呈现出很强的创新性、互动性。同时,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中色情低俗、恶意炒作、高额打赏,损害群众合法权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亟须加强规范治理。加强网络乱象治理,需要( )
①提高网络治理水平,保障网络秩序和谐有序
②强化日常监管,推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健康有序发展
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把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30分。
11. 温州某校开展“争做志愿服务之星”的暑期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共14分)
【榜样引领】温州“85后”青年蔡先生,他在工作之余,整合了泰顺27支公益队伍3500多名志愿者,成立泰顺县壹家人公益联合会。他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服务人群80万多人次,帮扶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特殊群体8000余人次。2021年9月,他荣登“浙江省好人榜”。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蔡先生的行为。(3分)
【行为辨析】对于同学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这一行为,有些家长啧啧称赞,但小A同学的家长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参与这些活动真是浪费时间!”
(2)你同意小A同学家长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5分)
【行为塑造】研学活动时,同学们放弃休息时间,走上街头清扫地面垃圾,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并向广大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3)结合材料,想想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6分)
12.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改变生活。(共16分)
材料一: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一切有价值的存在都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传播。如:异地聊天、观看视频、打游戏等等。2022年6月,新东方直播火爆全网,许多人为知识付费。董宇辉老师说:“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和现在的网络销售员,传递知识,让人喜欢阅读,最终热爱生活,这是我的使命。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好处 (6分)
材料二反映出网络生活中存在哪些弊端 (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针对材料三中学生上网调查表所反映的问题,为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提2点建议。(4分)
八年级社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