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中国古典诗词既蕴含着美的意境,也闪烁着思维的光芒。关于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了思维的抽象性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对话:
甲:我和小米的关系很好,我们没有发生过矛盾。
乙: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和时时都有矛盾。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甲违反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②乙违反了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③乙违反逻辑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④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经典古体诗歌往往既充满了诗意之美,也充满了逻辑之美。对于下列诗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甲: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丙: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丁: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甲诗中表达的思想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错误
②乙诗运用了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是一种形象化想象
③丙诗句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条件关系是成立的
④丁诗句体现对事物功能认识的反向思维,属逆向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今年春节期间,一部叫《狂飙》的电视剧火爆全网,剧中主角特别喜欢吃的猪脚面同样火出圈。网友们说“这道美食虽然好吃,但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有关这道美食的评价,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网友说法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②网友这一评断是属于选言判断
③网友们的说法是属于演绎推理
④网友评价体现一定的辩证思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保障,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实现经济复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而是( )
①除非民营经济信心提振,否则2023年中国经济难以实现经济复苏
②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复苏,说明民营经济信心提振
③如果民营经济信心提振,那么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经济复苏
④2023年中国经济没有实现经济复苏,这说明民营经济没有提振信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贾岛曾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改为“敲”,但一时无法确定。于是他一边吟诵,一边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后撞见韩愈。韩愈了解后,结合整首诗描绘的意境,认为“敲”字更恰当。据此,“敲”字的确定( )
①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展现诗词意境
②是在聚合思维中寻找美化诗句的多样性答案
③利用联想产生思维共振,准确概括事物属性
④坚持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追求用词的恰当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人类在陆地上游刃有余的手指很难抓住水下物体,而章鱼因八只手臂覆盖着由肌肉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吸盘,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抓取能力。研究人员受到启发,开发出一种章鱼仿生手套,能够牢牢抓住水下物体。章鱼仿生手套的开发( )
①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
②运用联想思维方法,对不同类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推动自我否定以实现自我更新
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徙途中经过北京。某社区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这一做法( )
①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②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
③建立了生物间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
④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①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③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漫画《找不对方法,付出的再多也没有用》(作者:石松涛)告诉我们( )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规律能否起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②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
③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真正得到发挥
④要尊重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切忌唯意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
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
④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材料体现了( )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B.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观察的角度
C.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D.人们的意识活动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16.《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陆开了一家照相馆。创业初期,他发现卖鱼的如果能帮顾客杀鱼切片的话,生意会更好。于是,他通过修图软件练了一手绝活,还开了家相册加工厂,用“平价产品+优势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新冠疫情蔓延后,他看到旅游业、影视娱乐业陷入经营困难,餐饮业、住宿业、运输业也客流下降,于是推断:线下经营容易遭受疫情冲击,必须迅速转向线上经营,增加订单。在线上经营遇到困难时,他就鼓励自己:“只要我不被困难打倒,困难就一定会被我打倒。我怎么可能被困难打倒呢?”在小陆的带领下,工厂的营业额实现了新的突破。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小陆在不同阶段的分析分布运用的推理方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稻子、小麦等谷物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
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
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大食物观”发展过程的认识。
19.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从钱学森的前瞻建议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从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到“巨型稻”试种成功,从对浩瀚宇宙的向往到“神舟”腾飞的壮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对此,有网友评论“只要敢想就能创造奇迹”。请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舟腾起气如虹,浩瀚夜空飞天梦】
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一。为了圆梦,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实践中探索着飞天之路。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三名中国航天员顺利送入天和核心舱,自此中国空间站进入全面建造阶段。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三十载,三大步,圆梦强国】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探索并建设以过渡实验性质为主的空间实验室,建设完整功能的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航天人也曾经历过尖兵-号、东风二号等发射的失败。面对挫折,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结合材料,分析辩证思维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湖南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继全部清理洞庭湖区黑杨林后,将洞庭湖区被围圈的湖面“还湖于湖”,全部退出湖区造纸产能,推进重点工矿区转型升级,……2021年长江湖南段两岸种植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1.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74.7万亩,恢复湿地面积3.49万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彰显新担当。
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分为一般人群、次重点人群、重点人群三类,对不同类别人群提供分级健康服务。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对现有个人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体检信息等进行分析比对,必要时入户调查,摸清这些人群的基本情况。调查后可根据所患基础疾病、年龄、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分类,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最需要的人群,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各地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落实落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A B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B A D D
17.①创业初期,小陆发现能提供杀鱼切片服务的鱼贩子生意更好,于是他通过修图绝活等服务增加了客流。这是运用类比推理,根据两个事物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②新冠疫情蔓延后,他从旅游业、影视娱乐业、餐饮业、住宿业、运输业等行业经营困难中,得出线下经营易受疫情冲击、必须迅速转向线上经营的结论。这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以个别性认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③在线上经营遇到困难时,肯定“自己不被困难打倒”这一前件,鼓励自己通过实干拼搏去战胜困难。这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18.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通过感官感知到的食物就是对食物的感性具体认识。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稻子、小麦等谷物主粮,这是对食物的感性具体认识。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认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现阶段,我国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这是对食物的思维抽象认识。 思维抽象还不是认识的终点,认识要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这是对食物的思维具体认识,是对食物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19.①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能够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韧的意志投入到创新活动之中。
②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
③要灵活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辩证使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要有超前意识,切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水平,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
20.①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实现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坚持辩证否定观。每一次新的航天发展都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并加以完善、突破,既肯定又否定,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探索实践中实现对太空认识的新突破。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形成对航天事业本质和规律的认知,实现我们对太空认识的深化。④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环节完成各自所属任务;同时增强大局意识,相互配合、有机联结,共同完成该项工程。
21.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历史上对该区域过度、无序、劫掠开发导致长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从人与自然的固有联系中认识和改造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人对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新时代,我们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中彰显新担当、努力作为,才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各地要把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地方实际相结合,做好信息摸排调查,确保重点人群服务工作精准有效。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各地要对当前疫情发展实际和趋势作出科学的预判,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重点人群防护服务工作。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各地在科学举措的指导下,有差别、有重点的开展工作,推进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落实落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