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其TESS行星探测卫星首次在宜居带中发现地球大小的行星。这颗行星名为TOⅠ700d,距离地球101.5光年,它围绕恒星 TOⅠ700运动。据此完成下题。1.该行星与地球都属于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2.与 TOⅠ700d 有生命存在无关的条件是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 B.有固体表面C.大气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成分 D.有液态水2023年10月8日至10月末,流星雨出现峰值,流星雨的母体可能为小行星。一颗颗来自太空的“礼物”为地球送来秋日“甜蜜连击”。完成下题。注:火星的质量为0.11,体积为0.15(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1个单位)3.这些“礼物”最可能来自A.木星与火星之间 B.土星与木星之间 C.火星与地球之间 D.水星与金星之间4.流星雨陨落物可以降落到火星表面,但大多数不会降落到地球表面,原因在于A.地球大气层稀薄 B.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 C.火星的质量较地球大 D.火星距小行星带更近2024年5月11日,受到二十年以来最强地磁暴影响,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均观测到极光。此次地磁暴是由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引起。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据此完成下题。5.日冕物质抛射A.发生在①层 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发生在③层 D.发生在②层和③层6.此次地磁暴发生期间,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A.仅极地地区能看到极光现象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工作时会受到干扰C.黑龙江省漠河市会出现极昼现象 D.通过影响岩石圈产生地质灾害2023年9月10日,某人在新疆之行中写道“这星球上的一切能量大都来自太阳,新疆就是得到恩惠最多的地方。当阳光穿越云层洒向这片土壤,田间的瓜果挂满枝头,散发清香。”左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右图示意我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下题。新疆有许多晾晒干果的棚房,而不直接暴晒,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 B.海拔较低,太阳辐射强C.沙漠广布,冬季气温高 D.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8.从区域太阳辐射强弱的角度考虑,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是A.山西 B.黑龙江 C.重庆 D.上海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9.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太古宙10.乙所处的地质时期A.鱼类开始出现 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灵长类动物出现 D.恐龙从盛行至消失11.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①蕨类植物繁盛 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③地壳运动剧烈 ④第四纪气候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松属是现存裸子植物最大的属,约113种,占松科的50%。下图表示松属物种多样性地质历史演变。据此完成下题。12.松属物种多样性变化说明其能适应气候A.变冷 B.变暖 C.变干 D.变湿13.古近纪古新世松属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全球大幅降温 B.白垩纪末物种大灭绝 C.盘古古陆分离 D.陆地大规模火山喷发2022年10月19日12时35分,青海省西州茫崖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15.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腹地,其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流域,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即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湖区胡杨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在胡杨林景区,能够看到的地球圈层有①岩石圈 ②地幔 ③水圈 ④地核 ⑤生物圈 ⑥大气圈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17.新疆气候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湖区却存在大片胡杨林群落,起关键作用的圈层是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读图完成下题。18.“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不变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9.图示①层大气A.主要成分为氢气和氧气 B.赤道地区厚度比两极地区薄C.与②层相比更利于高空飞行 D.大气对流运动显著表1为泰州市2024年10月24日至25日天气预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 10月24日 10月25日最高温 23°C 21°C最低温 15°C 18°C天气 晴 小雨表120.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21.造成10月25日比10月24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10月25日A.白天②强,夜晚④强 B.白天①强,夜晚④强C.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D.白天②弱,夜晚④弱22.农民为了有效地防止冻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排放温室气体,降低大气逆辐射 B.建塑料大棚,加强太阳辐射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加大气削弱作用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题。23.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24.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大气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差异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省,“台地”指台湾省。下图示意福建省厦门港和台湾省鹿耳门港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题。清代我国商船上午8时和下午14时借助风力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A.8时进港,14时出港 B.8时进港,8时出港C.8时出港,14时进港 D.14时进港,14时出港26.下图能反映厦门港“早西”的热力环流及等压面分布的是27.导致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海峡两岸天气差异 D.海陆表面气压差异我国东部平原区特大城市与周边山地间常形成较为稳定的山谷风转换,下表为城市边缘某气象监测点测得的秋、冬季山谷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季节 山风 谷风平均开始 时刻 平均结束时刻 主导 风向 平均开始时刻 平均结束时刻 主导 风向秋季 21:00 10:00 正北 11:00 20:00 正南冬季 20:00 12:00 正北、东北 13:00 19:00 正南、西南28.根据表中信息推测,该山地位于该城市气象监测点的A.偏北方 B.偏西方 C.偏南方 D.偏东方29.与秋季相比,该气象监测点冬季山风持续时间长,谷风持续时间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冬夏季风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30.若该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则城区与山地间A.谷风增强,山风减弱B.谷风减弱,山风减弱C.谷风减弱,山风增强D.谷风增强,山风增强长江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读图,完成下题。31.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A.30.5‰ B.31.5‰ C.32.5‰ D.33.5‰32.图中影响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入海径流 C.寒流 D.暖流33.在等盐度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 B.5月 C.7月 D.10月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下题。34.图中能正确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35.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据图推测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36.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8分)(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2分)(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地,试说明风力较小的判断理由。(6分)(3)写出此时①地和②两地的风向。(4分)(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地,试说明该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判断理由。(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材料二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8月4日11时5分,在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33.14°N,92.06°E)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预警系统在此次地震发生前已成功预警。(1)结合材料一,沿北纬30°纬线地壳厚度分布特点西____东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3分)(2)由于海拔高,拉萨具有丰富的____资源(可再生),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____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2分)(3)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____(填反射或吸收)作用下降,增强了____辐射,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4分)(4)结合材料二,此次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相比,上海从莫霍面传至地表用时较____(填长或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江苏省泰州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该行星距离地球仅101.5光年,可知该行星与地球都属于银河系,B正确。地月系是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该行星不在地月系中,A错误;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根据材料“它围绕恒星TOⅠ 700运动”可知,该行星不位于太阳系,C错误;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星系,而该行星和地球都在银河系内,D错误。第2题,生命存在的关键条件通常包括适宜的温度(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液态水(有较丰富的水)以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A、C、D不符合题意。有固体表面并非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B符合题意,选B。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形成流星雨的“礼物”最可能来自木星与火星之间,故选A。第4题,流星体向地球坠落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大部分会燃烧殆尽,不会落到地球表面,即地球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与距小行星带距离无关,D错误;地球大气层较厚,A错误;火星质量小于地球,C错误。答案 5.C 6.B解析 第5题,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故选C。第6题,由材料“受到二十年以来最强地磁暴影响,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均观测到极光”可知,极地之外的部分地区也能看到极光现象,A错误;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还会影响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工作时会受到干扰,B正确;极昼主要发生在极圈内,且与地磁暴无关,C错误;磁暴不会直接影响岩石圈产生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B。答案 7.A 8.C解析 第7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直接晾晒会影响干果品质,需要使用棚房晾晒干果,A正确;西北地区纬度较高,D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新疆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太阳辐射强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晴天多,B错误;新疆冬季气温低,晾晒干果主要在夏秋季,C错误。第8题,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说明当地湿度大,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读图可知,重庆为太阳辐射贫乏区,太阳辐射弱,自然晾晒效果差,故重庆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C正确。答案 9.C 10.D 11.B解析 第9题,甲所处时期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C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A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B错误;太古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错误。第10题,乙所处时期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D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B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于新生代,C错误。第11题,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①③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于中生代,②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发生在新生代,④错误。故选B。答案 12.A 13.B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从白垩纪至第四纪,随着气温整体降低,松属物种多样性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其能适应气候变冷,故选A。第13题,读图可知,古新世并未出现全球大幅降温,陆地上也并未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A、D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盘古古陆分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古新世松属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影响不大,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垩纪末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导致古新世松属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B正确。答案 14.A 15.D解析 14.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表,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晃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表,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解析 15. 读图可知,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的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C错误;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D正确。答案 16.C 17.C解析 第16题,胡杨林景区地表存在岩石,体现出岩石圈,①正确;地幔位于地球内部,并不在地表,无法直接看到,②错误;图中显示有水域,体现出水圈,③正确;地核位于地球内部,并不在地表,无法直接看到,④错误;图中生长有胡杨等植被,体现出生物圈,⑤正确;由于地表存在大气层,故该景区体现出大气圈,⑥正确。选C。第17题,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物不易生存,而该地区存在胡杨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起关键作用的圈层是水圈,选C。答案 18.D 19.D解析 第18题,根据所学可知,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高层大气。据图可知,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平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在高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递减后递增。所以“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趋势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选D。第19题,图示①层为对流层,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和氧气,A错误;对流层的厚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所以其厚度在两极地区比赤道地区薄,B错误;对流层对流运动旺盛,易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②是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②更利于高空飞行,C错误,选D。答案 20.B 21.A 22.C答案 23.A 24.C解析 第23题,由图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实验箱中受热不均。冰块的底部,烟受冷下沉,而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顶部,烟从热水上部流向冰块上部,底部由冰块流向热水,故选A。第24题,热水和冰块代表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辐射加热大气的过程,A错误;水循环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B错误;海陆热力差异是海洋和陆地接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速度和幅度不同导致的,D错误。故选C。答案 25.C 26.B 27.B解析 第25题,台地(台湾)早东风,午西风,鹿耳门港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所以我国商船每日借助风力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下午进港,上午出港,对应的时间是8时出港,14时进港,选C。第26题,厦门港位于沿海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受地面辐射散失热量的影响,夜间陆地气温不断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较高,与此同时,海洋热量散失较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西侧的陆地吹向东侧的海洋,为西风,选B。第27题,海峡两岸距海洋较近,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海陆风的日变化。选B。答案 28.A 29.C 30.C解析 28.山风由山坡吹向谷地,表中山风为北风,故山地位于偏北方,A正确,B、C、D错误。解析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谷风是由热力差异造成的,故应是昼夜长短的不同造成山地和谷地气温差异不同,C正确。解析 3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应分布在谷地,地势平坦,因此随着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夜晚山坡和谷地温差变大,山风变强;而白天,山坡为热源,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会导致山坡和谷地温差变小,谷风变弱,C正确,A、B、D错误。答案 31.B 32.B 33.A解析 31.读图可知,P岛位于等盐度线31‰~32‰之间,故选B。解析 32.读图可知,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是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外海呈半环状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是最小的(低于28‰),主要是径流稀释了海水的缘故,与降水和沿岸的洋流无关。故选B。解析 33.图中等盐度线随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入海径流量减少,河流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减弱,入海口附近盐度变大,等盐度线应向陆地靠近,所以2月份长江径流量最小,此时Q点距大陆最近。故选A。答案 34.C 35.D解析 34.表层海水由赤道到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所以③是海水密度曲线,①为海水温度曲线。盐度和降水量、蒸发量密切相关,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但是蒸发量大,成为盐度最高的海域,因此海水盐度变化是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②为海水盐度曲线。选C。解析 35.“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海水密度曲线,据图可知由60°S到60°N,海水密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先增大,后减小,选D。答案 36.(18分)(1)高压脊(2分)(2)R(2分) 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4分)(3)①地为西北风,(2分)②地为东北风。(2分)(4)③(2分) 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4分)答案 37.(12分)(1) 厚(1分) 薄(1分) 海拔(地形、地势) (1分)(2) 太阳能 (1分) 二氧化碳/CO (1分 )(3) 反射(2分) 地面(2分)(4) 地壳(1分) 短(1分) 上海附近地壳较薄,地震波传播用时短(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