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1.1-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1.1-2.1)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科学》 参考答案
C 2.B 3.B 4.D 5.A 6.B 7.C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C 15.B
16.⑴cm ⑵ ℃ (3) mL (4)300000 (5)0.176(6)80
17.(1)1.85厘米(2)热胀冷缩;37.8;准确
18.0.75 小 大
19.(D2-D1) /2n
20.(1)①②③ ③ ① ⑤ (2)④
21.(1)(1)A(2)切片厚度不均或未展平 (3)9<6 (4)ed(c)b
(5)③④②①;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或使细胞吸水便于观察
22.(1)控制变量 (2)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3)再用不同种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4)丙
23.(1)AC (2)20 (3)偏大
(4)有影响,因为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得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只有当水的体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4.A 3、4 17.71cm 不合理 因为薄纸条紧密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会增大圆柱体的直径,不仅不能减小误差,还会增大误差。
25.(1)玻璃泡
(2)13℃
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当温度t升高,塑料瓶A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吸管B的页面下降,高度差h减小。
换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细口瓶
26. 青蒿以"乙醚取汁"疗效更佳 1、 3、7、 9
酸碱度,注意无菌环境、提取方法、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伞形 细胞核
换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细口瓶 铜片
29.1)鲫鱼、甲鱼、黄鳝
(2)银杏
(3)鸟类消化道处理种子后可促其萌发
30.2只不处于哺育幼蛛时期的雌性大蚁蛛 每组幼蛛的存活率/数量
大蚁蛛以“乳汁”哺育后代的这种行为有利于提高幼蛛成活率 高
31.(1)BD(2)生理盐水(3)A(4)C
(5)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
(6)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
(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科学》
考生须知:
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卷”上作答。卷I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先填写姓名和考号。
卷I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当你感冒了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哆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 ▲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或假设 C获取事实或证据 D.表达交流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对刺激作出反应体小且绿色不能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能生长 B体小且绿色 C.能繁殖 D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3.很多智能手机有指纹识别技术,只有验证本人的指纹才能进入手机界面。指纹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决定一个人的指纹纹理特征的物质存在于( ▲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质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
C.2.4 米=2.4×1000=2400 毫米
D.
5.近日,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内新发现了一种植物(如图),这是国内首次的纪录。研究团队经过从开花到结果的跟踪研究,详细记录了植物的形态,解剖了花朵,收集了种子,甚至深入研究了植物的根部。同时,他们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联系了中科院的相关专家,现已正式命名为光萼甘薯。该植物在分类上应属于 ( ▲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6.右图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以下对白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白果是银杏的果实,成熟时果皮脱落
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白果是银杏的果实,没有种皮包被
7.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操作如下:量筒放置水平桌面上,仰视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mL。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 ▲ )
A.等于12mL B.小于12mL C.大于12mL D.无法判断
8.小塘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如图所示)。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是( ▲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9.下列是一些常用危险品的警告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
A B C D
10.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小明用一根细绳比较甲乙两个文具盒的长度,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在这一测量过程中,标准量为( ▲ )
A.甲盒子 B.乙盒子 C.细绳 D.无法确定
11.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12.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3厘米、26.09厘米、26.08厘米、26.04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
A.26.064厘米 B.26.06厘米 C.26.95厘米 D.26.08厘米
某同学通过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下列操作失误时一般不会导致视野中细胞重叠的是( ▲ )
某同学将鲫鱼、蝾螈、蜥蜴三者之间的特征关系用如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I区:体表裸露 B.Ⅱ区:贴地爬行
C.Ⅲ区:成体能用肺呼吸 D.IV区:水生
15.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第16、1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0分)
16.(1)某同学身高 170 ▲ ;
(2)我们正在喝的温开水的温度为 42 ▲ ;
(3)一盒牛奶的体积为 250 ▲ ;
(4)3 千米= ▲ 厘米;
(5)176 微米= ▲ 毫米;
(6)80 毫升= ▲ 立方厘米
17.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请据图填写正确的测量结果。
甲 乙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 。
(2)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 ▲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 ▲ (填“准确”或“不准确”)。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 ▲ mm。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值将偏 ▲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空隙,则测量值将偏 ▲ 。
某同学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一层纸带厚度是 ▲ (用相关字母表示)。
20.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木材、服装原材料等,更为人们提供了各种食物,如①番茄、②马铃薯、③青菜、④紫菜、⑤松子等。(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食物中,由被子植物提供的有 ▲ ,食用叶的有 ▲ ,食用果实的有 ▲ ,食用种子的有 ▲ 。
(2)提供上述食物的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有 ▲ 。
21.小红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红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这是由于 ▲ ;
(3)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红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
(4)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5)如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是操作顺序是 ▲ (填图中序号)。其中滴加清水的作用是 ▲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2.“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A、B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A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A、B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目的是 ▲ 。
(2)比较A、B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
(4)【生活应用】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下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
23.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中 , 为测量废弃小灯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填图下字母) ▲
(2)小灯泡的体积是: ▲ cm3
(3)若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 ▲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并说出理由 ▲
24.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直尺和一直角三角形木块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 (填字母)。
(2)小科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 (填实验编号)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 。
实验编号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小红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为减小测量误差,采用了以下方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在重叠处用针扎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然后除以20,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圆柱体的直径。你认为她的方法合理吗 ▲ 理由 ▲ 。
25.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吸管下端插入水中0.5 cm,使吸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h>0),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t/℃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1)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
(2)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 cm,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
(3)分析数据变化规律,根据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高度差h随温度t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 。
(4)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则对该装置如何改进 (写出一点即可) ▲ 。
26.“青蒿素就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这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的感言。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历经“药方筛选→药效试验→毒性实验→人体试服→临床试用”等研发过程。
【药方筛选】为了攻克“疟疾”,课题组筛选众多的药物,研究了大量中医药方,发现多种药方中都有“青蒿”这种草药。
【药效试验】按照中医药原理,青蒿以水煎取汁。但课题组药效试验中发现疗效不佳。后团队大胆创新,改变“水煎取汁”提取方式,终于获得了成功。
编号 药材 提取方式 疟原虫抑制率
1 新鲜青蒿 水 20%
2 新鲜青蒿 水+乙醇 40%
3 新鲜青蒿 水+乙醇+乙醚 77%
4 新鲜青蒿 乙醚 100%
上述提取方式的改变,基于的假设(猜想)是: ▲
【毒性实验】限于当时条件,课题组以十只健康狗为动物模型,随机编号按下表喂青蒿药,十天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病理解剖比较。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给药量 - ++ - ++ + + - + - +
-:不喂药;+:正常剂量;++:剂量加倍
【安全评估】若4、5号等实验组狗与对照组狗 ▲ 均无明显差异,则表明青蒿药无毒性或毒性弱,即可以进入人体试服环节。
【交流讨论】除了所使用的溶剂以外,在青蒿素提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 ▲ 等因素的影响。(填一个即可)
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第27题3分,其余每空2分,共35分)
27.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乙)。
为了研究生物的遗传是由细胞质控制的还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研究人员先将图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图乙伞藻的柄移植到图甲伞藻的假根上(如图丙)。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该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是 ▲ (填“伞形”“菊花形”或“伞形兼菊花形”),可说明生物的遗传是由 ▲ 控制的。
28.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气体温度计:一根一端带玻璃泡的细玻璃管,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质量的空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2)液体温度计:如图甲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固体温度计: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与铁的膨胀程度相比较, ▲ 膨胀程度大(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
29. 2019年5月小徐在爸爸的带领下,参加了湖州菱湖桑基地鱼塘举办的首届“桑椹采摘节”,体验了“地笼捕捕欢”、“植物连连顺”等娱乐活动。
(1)在“地笼捕捕欢”活动中他们捕获了很多“珍宝”,有鲫鱼、河虾、甲鱼、螃蟹、黄鳝,其中有脊椎骨的是 ▲
(2)在“植物连连顺”活动中,需将葫芦藓、蕨、桑椹、银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小徐的排列方式如下,乙处应为 ▲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甲
2b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乙
3a有根茎叶的分化……丙
3b有茎叶,无根……葫芦藓。
(3)为研究鸟类肠道消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徐进行了实验。(说明:原始种子是指果皮(肉)完整的种子)实验记录如图,请用文字描述图中的结果 ▲
30.自然界的生物复杂多样。研究人员发现,大蚁蛛的幼体会聚集到母亲的腹部周围(如图),看上去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喝奶一样。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以及这种行为是否有利于提高幼蛛的存活率,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①取一只正在哺育幼蛛的雌性大蚁蛛,按压其腹部,观察到有少许乳汁样的液体流出;②取30只生长状况相近的幼蛛,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③在甲组中放入2只处于哺育幼蛛时期的雌性大蚁蛛,乙组中放入 ▲ ,丙组中不放入大蚁蛛;④将甲、乙、丙三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 ▲ 。
【结果】对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观察记录 甲组幼蛛生存率 乙组幼蛛生存率 丙组幼蛛生存率
第5天 100% 30% 30%
第10天 100% 0 0
第15天 100% 0 0
第20天 100% 0 0
【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
【反思】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大蚁蛛的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但此时雌蛛仍有哺育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对幼蛛的觅食行为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请推测,第20天移除雌蛛组的幼蛛出巢觅食的频率比没有移除雌蛛组的要 ▲ (填“高”“低”或“基本相同”)。
31.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改进模型作品等环节。
(1)【认识显微镜】
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的镜头。图2中能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 (填序号)。
(2)【制作装片】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
(3)【观察】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转动转换器——切换目镜的放大倍数
B.调节反光镜——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
D.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4)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3次,分别得到下图三种观察结果。A、B、C视野最暗的是 ▲ 。
(5)【制作模型】
某同学利用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3)。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
(6)【评价】
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 2 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环保与成本 ▲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7)【改进】
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 ▲ 的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