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雄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南雄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雄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十月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总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每小题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通过观测太阳和天狼星的运行制定历法,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他们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从材料可知A.古埃及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B.古埃及文明程度领先世界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2. 胡夫大金字塔的塔身用230万块石头砌成,平均每块的重量约为2.5吨,石块之间没有石灰泥之类的黏着物,完全靠着石块本身的重量紧紧压在一起。这反映出古代埃及
A 自然环境恶劣B. 法律体系完备C. 法老权力至上D. 建筑技术高超
3. “他们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这段描述最有可能出自A. 《我要去埃及,走进法老的国度》B. 《罗马帝国衰亡史》
C. 《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 D. 《两河文明的曙光》
4. 迈尔斯教授说,在编纂完成之后的2000多年里,《汉谟拉比法典》在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王国之中仍然有效,甚至在这段时间之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学校还将它作为教科书使用。这段话意在强调该法典( )
A. 内容广泛 B. 制度规范 C. 影响深远 D. 历史悠久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
A.理发师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奴隶主的利益
6. 在摩亨佐·达罗,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有很大差别,有很阔气的楼房,也有非常简陋的茅舍。用烧砖砌成的、完善的排水设备,茅舍区是享受不到的。可见当时
A. 君主集权强化 B. 阶级分化明显 C. 城建水平高超 D. 民族矛盾尖锐
7. 下面示意图描述的是( )
A. 佛教传播路线 B. 造纸术传播路线 C. 丝绸之路路线 D. 马可·波罗来华路线
8. 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早期人类文明出现的早晚不同,农作物也有所不同,各地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受
A. 区域间联系影响 B. 宗教影响 C. 地理环境影响 D. 人种影响
9.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A.统一性 B.融合性 C.多元性 D.继承性
10.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 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材料中提及的“模范”作用体现在这一制度具有A. 开放性 B. 独创性 C. 继承性 D. 民主性
11. 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A. 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 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 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12. 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古代某国家兴起及发展的历程,它是( )
A. 古代希腊 B. 亚历山大帝国 C. 迦太基 D. 古代罗马
13. 据材料,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段材料可用于探究
A. 罗马城邦的兴起 B. 罗马帝国的扩张 C. 罗马帝国的衰亡D. 罗马公历的缘起
14. 《荷马史诗》是充满神话色彩的文学作品,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对照其内容中的细致描述,发现了特洛伊古城。由此可见,《荷马史诗》A. 是严谨的史学巨著 B. 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C. 是可靠原始史料 D. 是希腊的唯一史料
15. 下图所示体现了古希腊人
A. 重视体育活动 B. 追求思想自由 C. 培养公民意识 D. 提倡男女平等
16. 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地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下列契合这一主旨的表述是A. 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太阳历B.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代希腊C.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计数法 D.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
17.地中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时,有一位旅行探险者想要环游地中海,他应该前往(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8.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19.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随意增加佃户劳役C.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D.领主直接经营份地
20. 十字架本是残酷的刑具,但现在十字架已成为救赎、爱、宽恕的象征,如红十字会,医院的红十字架。这种变化与哪种宗教有关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21. 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这种组织是( )
A.西欧庄园 B.自治城市 C.租地农场 D.手工工场
22. 西欧庄园设有庄园法庭,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B.庄园法庭行使国家最高司法权力C.庄园法庭意在维护公共秩序 D.封建君主对农奴实行专制统治
23.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A. 城市自治权 B. 人身自由C. 特许经营权 D. 男女平等权
24. 下列关于封君封臣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B. 封臣仅对封君的政事有提出建议的义务C.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D. 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25.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人分别获得帝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由此奠定的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不包括A. 法兰西 B. 意大利 C. 英吉利D. 德意志
26.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说道:“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A.布帛 B.兵役 C.土地 D.金钱
27.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A.城市复兴和市民阶层产生 B.教权削弱和文艺复兴开始C.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开辟 D.旧制度危机和资产阶级革命
28.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9.13世纪,欧洲的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这表明西欧中世纪部分自由城市A.实现了相对的自治 B.完全摆脱了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C.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D.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
30.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大规模修建神庙,既顶礼神明,又炫耀自己的功绩与威严。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西岸,有一大一小两座神庙,全部由人工在崖壁上雕凿而成。神庙正门入口不大,左右各有两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四尊雕像高20米,造型一致,都是头戴王冠,并膝而坐,平视远方,神态威严。——摘编自人教版《历史 选修6》
材料二 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神庙造型有严格的黄金比例关系,体现和谐的形式美。在神庙内有一幅巨型壁画描述雅典人庆祝节日的盛况,其含义是“所有雅典人的节日”,表明神庙的修建是由城邦所有公民直接投票决定的。另外,工程的预算和开支都被刻在石头上,受城邦公民监督。——摘编自《邯郸日报》
阿布辛拜勒大神庙遗址帕特农神庙
材料三 佛教是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它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阿布辛拜勒神庙和帕特农神庙异同点,并概括影响其建筑风格的因素。(8分)
(2)举二个事例说明佛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巨大影响。(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展示的是早期人类文明典型成果。
《掷铁饼者》 金字塔 甲骨文 罗马大竞技场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间,亚洲和非洲以及欧洲都出现了文明社会。这些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丰富的文化成就。 —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主政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摘自《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1)从材料一中选取两例亚非文明的典型成果,并就其中之一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6分)
(2) 从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古代“欧洲”创造的文明成果;指出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理解。(2分)
33.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
——摘编自《罗马法图示》
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摘自《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6分)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哪些人?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两点表现。(4分)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认识。(2分)
南雄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十月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每小题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DDDCD 6-10BACCD 11-15DDCBA 16-20ABAAD
21-25AAABC 26-30CAD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与宗教相关(阿布辛拜勒神庙顶礼神明,帕特农神庙祭祀雅典娜);②都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③都以巨石作为材料。④都显得威严雄伟(只要写到其中一点2分,共2分)
不同点:①阿布辛拜勒神庙为纪念法老、炫耀功绩,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帕特农神庙体现城邦公民意志,受公民监督;②阿布辛拜勒神庙由人工在崖壁雕凿而成,帕特农神庙注重黄金比例,体现和谐形式美。(每点2分,共2分)
影响因素:①宗教信仰;②政治制度(如埃及君主专制,雅典的民主政治);③文化传统;④统治者需求。(一点2分,共4分)
(2)事例: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唐诗有许多诗,充满佛教思想;《西游记》就是以玄奘西游取佛经为蓝本而写的。(符合事例的都可得分,每点2分,共4分)
32.(1)成果:金字塔、甲骨文。(各1分,共2分)
历史价值: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①体现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建筑技术、宗教信仰和中央集权的社会制度,②是人类文明早期的重要象征。(或: ①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②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③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每点2分,共4分)
(2)古欧洲的文明成果: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或古罗马的法律体系 ;或古希腊建筑艺术或古希腊的哲学或古罗马的儒略历。(期中之一2分)
历史贡献:①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②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或伯利克里主政时期,①雅典达到全盛,②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一点2分,共4分)
(3)理解:①各地创造出不同的文明特色;②文明之间应“和而不同”,要尊重差异,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点2分,共2分)
33.(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各1分,共2分)
(2)意义:①《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只要写到期中一点2分,共2分)
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每点2分,共4分)
(3)城邦:雅典。(1分)公民:雅典的成年男性。(1分)表现: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只要写到期中一点2分,共2分)
(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言之有理即可)(2分)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