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7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顺利召开,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可凭借24小时水循环系统在池水常年不换的情况下依然干净清澈。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会根据检测用精密计量泵自动添加酸碱液和消毒液进行消毒,若该池水采用液氯进行消毒,下列试剂可用于检验其中的Cl-的是
A.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B.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C.AgNO3溶液
D.BaCl2溶液
2.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特征的是
A.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
B.通过做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C.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
D.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钠盐的性质时发现,向等量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均产生气泡,但碳酸氢钠产生的气体又快又多。该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未涉及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1965年我国第一个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C.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类法等
D.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通常是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运用分类法预测物质的性质,接着实验和观察(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最后解释和结论
5.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鲜花褪色的是
A.久置的氯水
B.干燥的氯气
C.NaClO溶液
D.H2O2溶液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气瓶中氯气呈黄绿色
B.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该实验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明利用碱金属实现肿瘤高温消融治疗的新方法,其原理是注射的微量钠或钾与目标组织内的水发生强烈的放热反应,从而达到极为高效的热消融目的(已知:钾与钠的化学性质相似,且钾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更复杂的超氧化钾——K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通常将Na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B.金属钠着火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过氧化钠
D.K与H2O反应生成KOH和H2
8.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后,原溶液中溶质不发生变化的是
A.KNO3 B.MgCl2 C.NaHCO3 D.HCl
9.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装置如图所示,它有多种用途。下列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排空气法收集CO2时,气体从A口进气
B.除杂时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气体从B口进气
C.干燥氧气时,气体从A口进气
D.集气瓶中装满饱和氯化钠溶液收集Cl2时,气体从B口进气
10.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其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漂白粉是混合物
B.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C.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D.工业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11.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A.由Na2O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推测CuO能与水反应生成Cu(OH)2
B.由Fe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Cu,推测Na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Cu
C.Cl2与Cu反应生成CuCl2,Cl2与Fe反应生成FeCl2
D.NaClO溶液能与醋酸反应,推测NaClO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部分生成物没有列出)。下列各项中的物质按照如图所示的箭头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Mg FeCl2 Fe Cl2
B Na2O2 CO2 NaHCO3 HCl
C Cl2 H2 HCl Na
D CO O2 CO2 C
A.A B.B C.C D.D
1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c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固体上滴加几滴浓盐酸后,立即把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A.产生Cl2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
B.a处变蓝,可知a处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
C.b处现象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红
D.c处立即褪色,是由于氯气和NaOH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14.用收集满纯净氯气的集气瓶做如图1所示实验:先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后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再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加入的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体积对压强的影响忽略不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向阶段①所在溶液中加入Na2CO3,可能产生无色气体
B.由图2可知,当压强最小时,氯气已经被完全吸收
C.阶段③压强增大,是因为生成了氯气
D.若将Cl2换成CO2,所得的压强变化趋势可能与图2相似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15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两个维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转化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工具,也是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X、M和Z的化学式:    、    、    。
(2)钠盐中可用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的是     (填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
(3)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为              。
(4)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84”消毒液不可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84”消毒液中滴加白醋增强漂白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14分)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1)Na2O2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也常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
①Na2O2作为供氧剂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
②200 ℃时,2.38 g 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1.42 g,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NaHCO3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该工艺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纯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①上述流程中,操作1的名称为    ;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物质X可循环利用,其化学式为    。
③工业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某同学提出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氯化钠,请设计实验鉴别:             
                                       
         (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
17.(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的制备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并证明氯气及其相关物质的某些性质。已知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氯气易溶于CCl4,HCl不溶于CCl4。
(1)制备氯气的实验开始前,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预期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装置F的作用是             。
(3)若装置中气体流速过快,    (填“能”或“不能”)根据装置G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其理由是                 ;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光照过程中氯水中氯离子浓度和广口瓶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化的原因:          、          。
18.(14分)过碳酸钠是一种新型家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相比于传统消毒剂有高效、绿色的优点。
Ⅰ.过碳酸钠的化学式常用2Na2CO3·3H2O2来表示,可由Na2CO3与H2O2溶液混合后经冷却结晶析出,其原理为2Na2CO3+3H2O22Na2CO3·3H2O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它溶于水后即转化为Na2CO3和H2O2,利用H2O2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1)过碳酸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已知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则制备过碳酸钠时,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个数之比应    (填“>”“<”或“=”)2∶3,且加入Na2CO3溶液的速度不能过快,原因是                   。
(3)查阅资料知,过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的氧化性更强,原因是Na2CO3和H2O2转化为氧化性更强的NaHO2。写出过碳酸钠溶液中产生NaHO2的化学方程式:                  。
Ⅱ.某管道疏通剂中含有过碳酸钠、苛性钠、香精,取部分投入管道并倒入适量水,只见管道中的水上下翻滚,并产生大量泡沫,用工具在管道内搅动几下,管道即通。
(4)为检验疏通剂与水反应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该疏通剂于烧杯中,加少量水,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外壁发烫 疏通剂加入水中会    (填“放热”或“吸热”)
②取少许实验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现象       溶液中溶质含有Na2CO3
③               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   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
讨论与分析实验步骤②中不能使用氢氧化钙溶液的原因可能是               。
(5)经探究,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分解,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B 解析:Ag+会与Cl-、C等反应生成沉淀,故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进行验证,以排除C等的干扰,B项正确。
2.B 解析:化学学科特征的概念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B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题给实验过程涉及实验法和观察法,另外发现碳酸氢钠产生的气体又快又多,涉及比较法,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分类法,C项符合题意。
4.A 解析: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A项错误;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B项正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一些特殊现象,所以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C项正确;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D项正确。
5.A 解析:久置的氯水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鲜花褪色,A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氯气为黄绿色气体,A项正确;由于有氯气(有毒气体)参加反应,为了安全,必须在通风橱中(或排风条件好的环境中)进行实验,B项正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项错误;该实验没有氧气参与,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项正确。
7.B 解析:实验室通常将Na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A项正确;泡沫灭火器灭火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金属钠着火时产生的过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生成助燃性气体氧气,B项错误;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过氧化钠,C项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钾与钠的化学性质相似,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D项正确。
8.A 解析:加入Na2O2后,Na2O2和水反应生成了NaOH和O2,KNO3与Na2O2、NaOH和O2均不反应,A项符合题意。
9.B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图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A口进气,A项正确;除杂或干燥气体时,气体应从长管A口进气,B项错误,C项正确;氯气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气体从B口进,可以用排饱和氯化钠溶液法收集氯气,D项正确。
10.B 解析:氯水和HCl的水溶液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B项错误。
11.D 解析:CuO不能与水反应生成Cu(OH)2,A项错误;Na会先与CuSO4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Cu,B项错误;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C项错误;NaClO溶液能与醋酸反应属于相对强的酸制取弱酸,硫酸酸性强于次氯酸,由此推测NaClO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D项正确。
12.C 解析:丙与丁生成乙,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不是FeCl2,A项不能一步实现转化;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B项不能一步实现转化;Cl2和H2反应生成HCl,HCl和Na反应生成H2,符合转化图,C项能一步实现转化;O2和CO反应生成CO2,CO2和C反应生成CO,不会生成O2,D项不能一步实现转化。
13.C 解析:产生Cl2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A项正确;a处发生的反应为Cl2+2KI2KCl+I2,B项正确;b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项错误;c处立即褪色是Cl2和NaOH反应生成了NaCl、NaClO、H2O,NaClO具有漂白作用,D项正确。
14.B 解析:阶段①说明氯气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只是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向其中加入Na2CO3,产生无色气体CO2,A项正确;阶段②压强变小,是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但是无法说明氯气被完全吸收,B项错误;阶段③压强又逐渐增大,说明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氯气,C项正确;若将Cl2换成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最后加入盐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所得的压强变化趋势与图2相似,D项正确。
15.(1)Cl2O(1分);HClO4(1分);HClO(1分)
(2)NaHCO3(2分);NaHCO3+HClNaCl+H2O+CO2↑(2分)
(3)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2分)
(4)①Cl2+2NaOHNaCl+NaClO+H2O(2分)
②2HCl+NaClOCl2↑+H2O+NaCl(2分)
③NaClO+CH3COOHHClO+CH3COONa(2分)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X中氯元素为+1价,且属于氧化物,则为Cl2O;M中氯元素为+7价,且属于酸,则为HClO4;Z中氯元素为+1价,且为酸,则为HClO。
16.(1)①2Na2O2+2CO22Na2CO3+O2(2分);2Na2O2+2H2O4NaOH+O2↑(2分)
②2.2 g(2分)
(2)①过滤(1分);2NaHCO3Na2CO3+CO2↑+H2O(2分)
②CO2(1分)
③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2分)
④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先加入适量稀硝酸至没有气泡生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物中含有氯化钠(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解析:(1)②200 ℃时,向足量的Na2O2固体中通入2.38 g CO2和H2O混合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 (g)4NaOH+O2,固体增加了1.42 g,设CO2和H2O的质量分别为x和y,根据差量法列式:x+y=2.38,+=1.42,解得x=2.2 g,y=0.18 g。
(2)由流程可知,合成氨厂提供氨气,氨气与二氧化碳、食盐水反应生成NH4Cl、NaHCO3,在沉淀池中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X为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
17.(1)DACB(2分)
(2)①无水硫酸铜(2分);白色固体变为蓝色(1分)
②吸收氯气(1分)
(3)不能(1分);若流速过快,Cl2会进入装置G中,也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2分);AgNO3+HClAgCl↓+HNO3(2分)
(4)Cl2+H2OHCl+HClO(2分);2HClO2HCl+O2↑(2分)
解析:(2)依据实验的目的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用四氯化碳吸收氯气,防止干扰G中氯化氢的检验。
18.(1)-1、-2(2分)
(2)<(1分);H2O2与Na2CO3快速反应将放出大量的热,造成H2O2的分解而损失(2分)
(3)Na2CO3+H2O2NaHCO3+NaHO2(2分)
(4)放热(1分);有白色沉淀产生(1分);取少许实验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1分);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2分)
(5)2H2O22H2O+O2↑(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