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地下水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水会渗透到地下,在地下的土壤、岩石孔隙、裂隙中形成地下水,了解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清楚地下水的形成与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渗透等因素相关,明白保护地表植被、减少硬化地面等行为与地下水补充、保护关联。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地下水形成的模拟实验现象、分析水井取水的原理图示,能推理出地下水形成的过程和储存特点;对比透水路面和普通硬化路面对雨水渗透的不同影响,能归纳出不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补充的作用差异。3.探究实践:能按照步骤完成“地下水形成”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准确观察、记录沙土吸水、水在容器底部(模拟地下含水层)聚集等现象;能结合生活场景(如身边的路面、植被覆盖区域),实地观察或调查并分析其对地下水的影响,尝试提出1-2条保护、补充地下水的小建议。4.态度责任:在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地下水、合理利用地下水的意识,愿意在生活中践行节约水资源、保护地表环境(如爱护植被)等行为。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了解井的基本结构(含水层、隔水层、井管)及作用;知道地下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教学难点:理解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区别及对地下水储存的作用;通过实验归纳地下水形成原理,并联系生活提出保护地下水方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井的结构示意图(PPT或挂图)、地下水形成模拟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盒、沙土、碎石、黏土、喷壶、水、小铲子)、透水砖和普通水泥砖实物(或图片)、植被覆盖与地面硬化对比图。2.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铅笔;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收集生活中与地下水相关的例子(如家里的水井、小区的透水路面)。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平时喝的水、洗手的水来自哪里呀?”(引导学生说出自来水、河水等)2.出示“井取水”的图片,追问:“大家见过农村的水井吗?人们为什么能从井里打出水来?这些水藏在地下的哪里呢?”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进地下世界,探索《地下水》的秘密。”(二)观察分析,认识井的结构(8分钟)1.展示井的结构示意图(从下到上标注含水层、隔水层、井管),引导学生观察:“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井的地下部分有哪些层次?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2.小组讨论2分钟后,邀请学生分享发现,教师补充讲解:含水层:是地下储存地下水的土层或岩层,里面有很多空隙,能“装”住水。隔水层:含水层下方,像“隔水板”一样,阻止水继续往下渗透。井管:深入到含水层中,帮助人们把地下水抽上来。3.追问:“为什么井要挖得深一些?如果挖得太浅会怎么样?”(引导学生得出:只有挖到含水层,才能取出地下水,挖浅了到不了含水层就没水。)(三)实验探究,理解地下水形成(12分钟)1.教师演示模拟实验:“我们用这个透明盒子模拟地下环境,一起来看看地下水是怎么形成的。”第一步:在盒子底部铺一层黏土(模拟隔水层),中间铺一层沙土和碎石(模拟含水层),顶部铺少量细土(模拟地表土层)。第二步:用喷壶慢慢往顶部细土上洒水(模拟下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大家发现水去哪里了?沙土和碎石里有什么变化?”2.学生观察后分享:“水慢慢渗进了沙土和碎石的空隙里,没有渗到黏土下面。”3.教师总结:“雨水、河水等会渗透到地下,被土层、岩石的空隙储存起来,就形成了地下水;而隔水层阻止水继续往下,让地下水留在含水层中。”4.学生在科学笔记本上简单画下地下水形成的过程,巩固理解。(四)联系生活,思考保护地下水的方法(7分钟)1.出示“地面硬化(水泥地)”和“透水路面(透水砖)”的对比图,提问:“现在很多城市路面都铺了水泥地,雨水落在上面会怎么样?这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说出:水泥地不渗水,雨水流走,地下水得不到补充。)2.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雨水更好地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呢?”3.学生分享方法,教师梳理:铺设透水砖、修建透水停车场、多植树种草(植被根系能帮助雨水渗透)等。4.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地下水,节约每一滴水。”(五)总结回顾,巩固提升(5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关于地下水的知识?(井的结构、地下水形成、保护方法)”2.邀请2-3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分享收获,锻炼语言表达能力。3.布置小任务:“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小区的地面,看看哪些地方能让雨水渗透,哪些不能,明天来和大家分享。”(六)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地下水藏在地下的含水层中,需要通过深井才能取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保护地下水的小卫士,让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一直陪伴我们。”五、板书设计3.10 地下水1.井的结构(从下到上):隔水层:阻止水渗透;含水层:储存地下水;井管:抽取地下水(关键问题:井要挖深——挖到含水层)2.地下水的形成:雨水/河水→渗透地下→土层/岩石空隙储存→形成地下水3.保护地下水的方法:铺设透水砖;种植花草树木;修建透水停车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