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堂作业练习(九年级语文) 2025.09一、积累与运用(27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人生自是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pīng(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只需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姿。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矫揉造作,不应附庸风雅。让诗意与人生相辅相成、相得益zhāng(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pīng( )婷 (2)相得益zhāng( )(2)给加点字注音。(1分)恪守 _______(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②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③写诗还要注意节奏。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圆、鲜、莲、燕、暖”等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⑤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⑥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A. ②⑤①⑥③④ B. ②⑤①④③⑥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②①④③⑥2.诗文填空。(8分)① ,在乎山水之间也。② 野芳发而幽香, 。③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④ 沙鸥翔集, 。《行路难》中李白用乐观豪迈劝慰自己,排遣愁绪“⑤___ ____,⑥______。”《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则借“⑦_______,⑧______。”劝勉友人滕子京学习“古仁人”的旷达胸襟以排遣被贬谪的愁绪。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绝不仅是一时的消遣,更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属于递进复句。B. “从书中学习,从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慢慢体现自己的潜力。”一句没有语病。C.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D. “风骚”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B.这优美的乐曲突然变得高昂洪亮起来,其磅礴之势令人骇异无比。C.乳源瑶乡以乳桂经济走廊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D.站在张九龄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宰相勇于直言皇帝进谏的场面。5.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悟自强内涵】(1)(2分)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我选择______(填序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自强故事】(2)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A.闻鸡起舞 B.高山流水 C.悬梁刺股 D.断齑画粥(3)(3)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他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以后,还是最喜爱篮球。他的同学们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加入校篮球队;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50字以内。(3分)高品质的阅读,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现在开启你们的语文阅读之旅吧!二、阅读与赏析(63分)(一)阅读以下语段,结合《水浒传》原著,回答问题。(9分)【甲】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甲】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撤开。”【乙】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6.(1)请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3分)(2)简要概括鲁提辖“走了”之后的去向以及经过。(3分)(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都体现了“义”。从“打”的原因看,他们的“义”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2题。(23分)班级开展“探求古仁人之心”诗文联读活动,小语请你一起参与研讨。材料一:答梅圣俞灵乌赋 范仲淹危言①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②赋灵乌。材料二: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废塞熟羌③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节选自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材料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注]①危言:说正直的话。②恤:忧虑。③熟羌:指少数民族。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3分)于 延 州 筑 青 涧 城 垦 营 田 复 废 塞 熟 羌 归 业 者 数 万 户8.小语对以下字词存疑,请你补全空缺处。(3分)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去之南都 课内迁移法。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去:人所不堪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①能忍受;②胜任;③可以。(《古汉语词典》) (2)堪:而公自刻益苦 联系成语法。 精益求精 (3)益:9.请帮小语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公之所在,贼不敢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10.小语认为朗读“放意云山道岂孤”时,要注意体会“岂”字的语气,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11.老师展示了范仲淹风采的微电影,小语认为结尾字幕对范仲淹的评价很中肯,请结合诗文材料说明理由。(5分)结尾字幕: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12.深入研读后,你对“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有了深刻领悟,请结合“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谈谈你的理解。(3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材料一】①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惊蛰节气,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春耕季节。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正如农谚有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②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会根据节气准备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动。例如人们会在立春时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清明到郊外踏青、祭扫。再如立冬,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补,需要根据体质进行个体化滋补。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以温补阳气的食物进行调理,提高机体耐寒能力。而西瓜、黄瓜、苦瓜等因偏凉性,应少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文解字》对“满”的解释是“盈溢”,一种丰盈到能够溢出来的状态。小满这个节气的名字,在“满”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按通常规律,有小则有大,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它告诉我们: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智慧。【材料二】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倒计时短片中,精美多样的视频内容,配合隽永优美的古诗词,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每一帧都是电影大片,展现了二十四节气令人震撼的美。②2023年,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是秋分节气。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意味着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从热到冷的变化,从生长到收获的过程。闭幕式当天是寒露节气。这是一个寒意渐浓的时节,意味着从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从收获到储藏的准备。亚运会的开幕和闭幕时间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这并非巧合,而是一种精心的安排,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材料三】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二十四节气真正火“出圈”。《中国气象报》对CCTV《天气预报》首位主播、“气象先生”宋英杰做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专访,下面是采访记录。②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宋英杰:在我看来,二十四节气火“出圈”并非是偶然现象,也不简单是一个看起来很具国民性、能够唤起公众亲近感的文化样态,它更是使用古典的诗意化文字进行的美学表达,同时又是蕴含着深刻科学道理的一种知识体系。只有真正做研究之后,才能知道古人的智慧有多么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能火“出圈”,主要还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的巨大魅力。④记者:您认为要做好二十四节气研究,最重要的是否要把科学和算法搞好?⑤宋英杰:二十四节气的物候表达了什么时候桃花开了,什么时候燕子来了,什么时候青蛙叫了,这些让我们都能闻得到、看得到、听得到,无比鲜活。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能够传承千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看来,科学和文化都重要,算法和表达都重要,永远不能把科学和文化、算法和表达对立起来。⑥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宋英杰:感情特别重要。如果对二十四节气没有感情、没有了解,是没有办法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我们要充满谦卑地去逐渐培养感情和定力。首先,要重视二十四节气相关基础教育,先要熟悉,然后亲近,进而热爱、保护。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课题和研究机制,让年轻的学者有机会与二十四节气建立感情。1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立冬”之后,适宜通过各种食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B. 奥运会和亚运会开幕式时间与二十四节气吻合,这是以中式浪漫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C. 要做好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追求美学表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讲究科学性。D.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14.阅读【材料一】,根据上下文,在横线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语句。(3分)15. 阅读【材料三】,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合理推断出记者的提问。(4分)(1) (2)16.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会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被淘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18分)乡下的阿基米德汪曾祺阿基米德,古希腊学者。生于叙拉古。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马进犯叙拉古时,他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城破时被害。——《辞海》①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的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另一个特点是,内秀。②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园,但这只是相对固定。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漏几天粉。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③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A.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心想:这是谁呀?推门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④为了旱涝保收,所里决定冬天打井。没有人会。派他到公社打井队住了一个星期,回来,支起架子就开工了。两个冬天,打出了八口井。再打两口,就完成了计划。打井不能打打停停,因此得三班倒。为了提高效率,搞了竞赛,逐日公布各班进度。在手的这口井已经打穿了沙层,打到石层了,一两天就能出水了。井筒、油毡都已经准备好,净等着敲锣打鼓报喜了。打到石层,可就费劲了。一班出不了多少活。夜班的带班的是个干部。他搞了点物质刺激,说是拿下多少进度,他买五包牡丹烟请客。这一下,哥儿几个玩了命,而且违反了操作规程,该起锥时不起锥,该灌泥浆时不灌,一个劲地把井锥往下砸。——一下把个井锥夹住了,起不出来了。全班十二个棒小伙子鼓楸了多半夜,人人汗透了棉袄,这井锥像是生了根,动都不动,他娘的!⑤天亮了,全所的干部、工人轮流来看过,出了很多主意,全都不解决问题,锥还是一动不动。大家都很丧气。得!费了半个月,四百四十个工,还扔了一个崭新的火箭锥,这口井报废了。⑥老蔫来看了看,围着并转了几圈,坐下来愣了半天神。后晌,他找了几个工人,扛来三十来根杉篙,一大捆粗铁丝。先在井架四角立了四根柱子,然后把杉篙横一根竖一根用铁丝绑紧,一头绑在锥杆上,一头坠了一块千数来斤重的大石头。都弄完了,天已经擦黑了。B.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工人们走来,看看这个奇形怪状的杉木架子,都纳闷;“这是闹啥咧?”我也来看了看,心里有点明白。凭我那点物理学常识,我知道这是一套相当复杂的杠杆。⑦天刚刚亮,一个工人起来解手,大声嚷嚷起来:“嗨!起来啦!井锥起来啦!”⑧老蔫来看看,没有说什么话。还跟平常一样,扛着铁锨下地,脸上笑眯眯的。17.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6分)(1)A处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B处的划线句。(3分)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18. 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内秀”的理解。(5分)29. 文章的主人公是“老蔫”,为何题目却是“乡下的阿基米德”?(4分)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蔫虽是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但要做的事情很多,具体工作内容并不固定,哪里需要他,他便去哪里。B.井队的几个工人为了追求物质奖励,不顾实际情况和潜在风险,采取了冒进的行动,这反映了他们的莽撞、冲动。C.在解决井锥被夹住的问题时,老蔫使用了复杂的物理学原理,并亲自绘制了详细的图纸来指导操作。D.汪曾祺认为某种意义上写小说就是在写语言,语言既是小说的载体,也是小说的本体,语言与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作文,是一种比口语更深刻、更规范的表达。恭喜你开启写作之旅。三、表达与交流(60分)21.“我太难了”是网络流行语,学业的困难、生活的烦恼、成长中的困惑,人人都有觉得“难”的时候。一个人有多难才能说“我太难了”?青年作家魏思孝说过一段话:总有一段难熬的日子,让你自我怀疑。不过当你再经历多一点,会发现,那只是生活的常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请以《其实没有那么难》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