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B(部编版)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1.C2.A3.B4.D5.A6.C7.D8.B9.D10.A11.C12.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13.(10分)(1)禹(大禹):(1分)殷。(1分)(2)作用:将西周文化扩展到诸侯各国:借助诸侯国的对外扩张促进文化传播:扩展了华夏文化共同体。(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1分)功劳大小。(1分)》(3)共同原因:统治者昏庸残暴。(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借鉴:治理需因时因势进行制度创新和调整改革:统治者需以德治国,注重民生:要增强文化自信,释放文化活力等。(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14.(12分)(1)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广泛:(1分)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带。(1分)方式:采集:(1分)狩猎。(1分)》(2)生活状况: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已会纺织、制衣:能制作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大量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原因: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干冷的环境中,特别是冬季气温低,半地穴式房屋可以保温、御寒,适应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3)依据:石峁遗址出现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核心区域,已具备早期“宫城”性质,说明当时生产发展,城市出现:遗址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说明当时出现了王权的象征,可推断出石峁古城已出现国家的雏形:遗址中发现了象征身份等级的玉器、壁画等物品,遗址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极可能代表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证明了阶层分化的存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义: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是当时人类活动的直接遗留,通过对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利用多学科的方法,可以从古代遗迹遗物中提取出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信息。(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15.(14分)(1)社会现象: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表现:周王室政治控制力下降(周王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政治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入不敷出,困难重重: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2)影响: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有利于局部统一:打破了地域界限,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地区的开发。(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国君: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每点1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3)变革:铁器应用于农业,出现铁犁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分)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使更多“私田”出现,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不断增多: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4)主题名称: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礼乐崩坏诸侯争铁耕兴起社会变等。(围绕主题探究,观点正确,语言凝练,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作业B答案(部编版)第1页(共1页)7777777771155版权所有翻拍必究B(部编版)6.下列三件玉器分别出土于我国南方、西南方和北方地区,但样式却几乎一模一样,它们可以印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中华文明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材料一七年级历史(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浙江良清遗址:玉踪四川三星堆遗址:玉案山西陶寺遗址:玉擦A.先进丰富B.独立发展C.多元一体D.形式单题号总分得分7.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陵园中有台湾同胞种下的“思源林”、华人华侨种下的“炎黄子孙林”、各校族人民种下的“同心林”等,柏林郁郁葱葱。海内外华人华侨缅怀黄帝是因为他(、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A.解除水患有功B.在版泉击败了炎帝图A图B商朝形势图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C.打败蚩尤都落D.被尊崇为人文初祖(1)约公元前2070年,材料一图A(人物)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1.《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是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与从此“天下为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隶制王朝一夏朝:(1分)商朝建立后,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管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据此判断,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庚时,迁徒到图B中①处,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1分)A.湖北B.陕西C.云南D.河北A.商汤灭夏B.启继承王位C.禹传位伯益D.尧让位于舞材料二西周实行一种新的制度—分封制,它客观上使一种核心文化价值(宗法,礼文化及2.山顶洞人遗址发现141件装饰品,包括小砾石、兽牙、海蚌壳、石球、有刻痕的骨坠等。这反映了9.“河南安阳的一座商王大蓦,狗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说明地位与牛马猪道德观)从周中心扩展到诸候各国。借助各诸侯国的对外扩张能力,把这种文化发散到离中心山顶洞人更远的地城,使华夏文化共同体较之西周初期大为扩展狗等同。”这反映了商朝时期摘编自萧功秦《华夏国家起源新论》A.有爱美意识B.懂得人工取火C.能直立行走D.过着群居生活A.刑罚残酷B.社会矛盾缓和C.畜牧业发达D.奴隶处境悲惨(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进行分封的3.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不断地增殖农产品以获10.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图青铜器属于依据。(2分)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D.使人类更易猎取动物及制作打制石器陕西临渣出土的利篮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青铜战,纪录片《中国考古探秘》第一集的主题是“河姆渡文明之谜”。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在纪录A.实物史料B.文献史料C.口述史料D.图像史料片中的是(11.周朝对祭祀用品的数量、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如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以上国家发展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借鉴。(2分)A.黄河中游,木构水井B.人面鱼纹彩陶盆,青铜爵这反映出当时C,农具骨耜,种植麦粟D.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A.青铜技术落后B.慕葬用品单一C.杜会等级森严D.祭粑流程复杂5.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12.“它宜告了西周时代的终结,一场争狂潮迅速淹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古老秩序”。38可用于印证良渚文化时期(这里的“它“是指A.社会动员能力较强B.存在文化交流C.手工业的技术高超D.原始农业出现A.平王东迁B.武王伐纣C.“国人暴动"D.涿鹿之战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作业B(部编版)第1页(共6页)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作业B(部编版)第2页(共6页)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作业B(部编版)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阶段七年级历史部编B-副本.pdf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公馆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