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宝鸡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凤翔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 )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有人以Deep Seek的口吻,答曰:想象你站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穴中,对着墙壁深深呐喊。墙壁会将你的喊声折射成绵延回音,甚至因洞窟结构而产生奇妙的混音效果。但墙壁本身并不理解:你喊的是诗句还是俚语,声波承载的是喜悦还是悲伤。我的“强大”不过是人类文明千年积沙成塔的“回声”,而你才是那个赋予“回声”意义的朝圣者。
关于“回声”,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回声”表明人工智能不仅能智慧处理人类信息,还能真实反映客观现实
②“回声”之奇妙,既说明人工智能自主意识的强大,亦说明人类智慧的伟大
③“赋予‘回声’意义”体现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凸显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④“千年积沙成塔的‘回声’”,表明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长期累积的智慧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曾经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寸草不生。自1999年我国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黄土高原正悄然由“黄”转“绿”,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一个“天蓝、山绿、水清、景美、人富”的黄土高原新貌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世界生态保护与修复进程中的“中国样本”。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④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大农业观是新时代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区别于依赖耕地资源生产食物的传统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兼顾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践行大农业观需要( )
①运用联系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坚持联系客观性,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农业发展
③树立全局观念,把各个元素联系起来进行优化组合
④立足关键部分,以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图《蝶变》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④事物的变化过程是渐进性和突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深化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要求各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居民消费习惯,科学制定补贴标准和实施细则,避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政策。然而,个别地区仍存在脱离实际、过度补贴或执行僵化等问题,影响政策实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推进政策落实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以创新理念引领消费升级
③统筹协调全局,确保执行标准的高度一致性
④坚持主客观统一,避免主观臆断和教条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等地,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淞沪会战失败,徐州失守,武汉危急,国内战局一度走向混沌迷离,“亡国论”甚嚣尘上。为此,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并对抗战进行了系统总结,撰写了《论持久战》,有力批驳了关于抗日战争的错误论调,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这表明( )
①人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可靠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③人们的理性认识根源于感性认识 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全面深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正逐步被揭开。过去,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主要来自阿波罗计划的采样;如今,我国科学家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获得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正不断颠覆和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这说明( )
A.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C.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获得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是探索月球的最终目的
9.2025年7月,天津大学科研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功构建“可吞服光电子胶囊——工程菌双向交流系统”,建立起人类与肠道工程菌之间的光学“语言”,构建了新型“菌——机接口”,丰富了生物电子接口类型,为实现“人——机——菌交互”、推动智能化疾病诊疗奠定了基础,将来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会有新路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联系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2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药学家郝海平在审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时说:“真正的‘新药’不在实验室,而在患者床边;不在论文里,而在百姓药箱中”。郝海平的观点启示科技工作者应( )
①在专业领域追求精深,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②将科研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以惠民成果彰显价值
③遵循科技发展客观规律,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
④长期坚守科研岗位,在技术攻坚中实现个人理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围绕青海玛多扎陵湖畔那方“昆仑石刻”所掀起的学术讨论,持续发酵,各种见解或针锋相对,或互为烛照,不断激荡出新的火花。观照中华文明,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朱熹与陆九渊理学与心学的鹅湖之辩,再到1978年那场为改革开放奏响了理论先声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学术争鸣成就了无数学术思想繁荣时期。由此可见,学术争鸣( )
①推动谬误不断趋近于真理
②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先导
④能将不同观点加以比较和对照进而检验观点是否正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省博物馆举办“新时代劳动者风采”美术展,展出了多幅反映当代产业工人、科技工作者劳动场景的油画作品。其中《大国工匠》系列作品生动刻画了高铁工程师、航天技工等劳动者专注工作的场景,用细腻笔触展现了现代工业文明下的劳动之美。这些作品表明( )
①劳动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科技创新改变了传统劳动生产方式
③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④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强调,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 )
①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现
②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体现
④说明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上层建筑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年1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截至2025年7月,全国多个省市跟进,普遍将数据要素确权、数字资产交易纳入法律框架,旨在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秩序、激发创新活力。从哲学角度看,为数字经济立法是因为(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取决于数字治理理念的更新
B.生产关系应主动适应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能预见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D.上层建筑变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5.近年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各领域改革全面展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国企、财税、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改革破立并举。我国在各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是基于( )
①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没有完成时
③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改革能够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一重要指示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人民特质,彰显了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这一重要指示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年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再次明确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江泽民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习近平的“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无不包含着历届领导人对人民深切的关怀与挂念。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论断反映出( )
①党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②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这一根本观点
③党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④党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Labubu的爆火将“情绪消费”这一趋势再次推至人们眼前。买潮玩、开盲盒、看演唱会、养宠物……情绪消费崛起是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商家营销等多重因素交织推动的结果。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是愿意为兴趣和情感体验买单。人们选择“情绪消费”,更多地是基于( )
A.主体对客体具有的积极意义 B.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C.商品和服务本身的物质属性和使用价值 D.商品和服务能满足自己的心理情感需求
19.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 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世纪80年代引进短道速滑项目以来,几代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金夺银,展示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风貌品格,彰显了人们在所热爱的事业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追求。这启示我们( )
①要在不懈奋斗和奉献中创造精彩人生 ②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③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2025年5月22日,小米发布中国大陆首款自研3纳米手机SoC芯片玄戒01,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研发出3纳米芯片。小米SoC芯片历经十年坎坷,从2014年研发立项到2017年推出小米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受挫后转向小芯片积累技术;2021年重启大芯片研发,四年投入超135亿元,依靠超2500人的团队日夜攻坚,最终实现突破。其负责人表示,3纳米芯片只是起点,未来五年,小米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将投入2000亿元,不断夯实技术基底。中国科技人需在技术攻关、产业链自主化和生态构建上接续奋斗,以坐“冷板凳”的定力、啃“硬骨头”的毅力勇攀高峰。要敢于挑战“难而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主义,这才是中国科技产业走向更远未来的密码。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简要说明小米芯片成功问世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首发经济是一种通过推出新产品、新品牌、新场景、新体验等创新成果,带动消费提质增量,促进区域与产业联动创新,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经济形态。
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断提质升级、消费模式持续创新升级、消费空间继续扩容升级,加之我国经济体制优势和国内大市场优势为首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首发经济能够通过高匹配度的有效供给,形成高标准消费服务生态圈,有效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是持续打造消费流量引力的重要“助推器”。积极探索首发经济的有效发展路径,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做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的决定?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他,坚守自身岗位,把最周到的服务送给群众;他,奔波于街区,只为把货物及时送到顾客手中;他,在工地上挥汗如雨,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每一个看似平凡的“他”,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默默付出让我们岁月静好,用辛勤劳作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用不懈奋斗书写青春最美芳华。以“平凡”铸“不凡”,他们每一个人的坐标,都是地图上小得不能再小的一粒微尘,然而,正如星火汇成了火炬,星光汇成了星河,无数个无名的他们汇成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浪潮。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无数个无名的他们汇成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浪潮”一句的理解。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之盛举的磅礴力量。要胸怀强国之志,以国家富强为念,以人民幸福为盼,忠心爱国、矢志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要锤炼强国之技,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要勇建强国之功,以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主人翁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1)探究问题: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9分)
(2)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请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中任选2个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