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2026届(高三)9月阶段性检测地 理 试 题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冬至—小寒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③ D.④2.该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 C.松嫩平原 D.华北平原2023年秋分当天,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30°N,120°E)隆重开幕。开幕式于北京时间9月23日20:00在钱塘江畔的“大莲花”体育场举行,全球观众通过直播共享这一时刻据此完3-4题。3.开幕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9月23日12:00 B.9月23日4:00C.9月22日12:00 D.9月24日4:0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幕式开始时,9月23日占全球1/3 B. 杭州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一致C .该日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方 D.该日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约为23.5°下图是安徽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5-7题。5.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最主要的原因是8月( )A.白昼长 B.气压高 C.气温高 D.太阳高度大6.该日该地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7.该房屋正门( )A.坐北朝南 B.朝向南偏东 C.朝向南偏西 D.朝向东偏南2025年9月24 日13 时,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位于阳江东南约 95 km 洋面(21.5°N,112.5°E),最大风力 16 级,正以 20 km/h 向西北方向移动,预计夜间在阳江登陆。据此完成8-10题。8.此时阳江市区的主导风向为( )A. 偏北风 B. 偏南风 C. 偏东风 D. 偏西风9.阳江市气压在图示时刻前后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 )10.台风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A. 失去暖洋面潜热供应并受地面摩擦耗散B. 副热带高压阻挡导致云系分裂C. 赤道低气压抽吸作用增强D. 高空急流迅速带走热量和水汽下图为“青藏高原腹地某区域多年平均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逐月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月份为( )A.3月 B.5月 C.6月 D.8月12..与5月相比,6月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大气臭氧总量减少 B. 总云量增多C. 太阳高度角增大 D. 高原积雪面积快速减少冻雨是过冷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接触后立即冻结的现象。下图示意某年11月份哈尔滨市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该天气过程中测得地面温度始终低于0℃,出现了较高强度的冻雨现象。中低层大气出现较深厚的暖层是本次冻雨发生的重要条件。完成13-14题。13.发生冻雨时,该地区的气温垂直变化为( )A. B.C. D.14.本次冻雨发生时间最可能为( )A.7日14时 B.8日2时 C.8日14时 D.9日2时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某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15-16题。15.四条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陆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停止、湖风开始B.陆风停止、湖风开始、陆风开始、湖风停止C.湖风开始、陆风停止、湖风停止、陆风开始D.湖风停止、陆风开始、湖风开始、陆风停止16.与冬季相比,鄱阳湖夏季湖风起、止时刻( )A.开始晚,结束晚 B.开始早,结束早C.开始早,结束晚 D.开始晚,结束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2023年7月12日—17日,受低气压“贝恩德”影响,德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造成洪涝、山体滑坡,此前德国常年风调雨顺。德国气象局发言人说:“我们已经有100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降雨了。”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表示,气候变化是2023年夏季席卷西欧地区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高压或低压系统在某地停留时间更长。下图为“德国局部地区地图”。(1)简述影响该区域的主要风带的形成过程。(6分)(2)从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德国西部地区常年风调雨顺的原因。(6分)(3)影响该区域的主要风带的强弱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说明其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北半球温室大棚的最佳纬度范围主要在北纬34°~43°之间。某研究小组经过调查发现,冰岛的温室数量和面积在过去几年中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研究小组一认为:冰岛全年受温暖的西风影响,气候较为温和,得出结论:太阳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而研究小组二则认为该结论认定不合理,并猜测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热源。为验证猜测,研究小组二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该小组通过网络查询得知,冰岛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雷克雅未克周边。经过调查,研究小组认为冰岛的温室农业发展前景良好,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下图示意冰岛地形。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温室大棚的保温机制。(8分)(2)研究小组二认为该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热源是地热而非太阳能,请说出理由。(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下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指出冬季白天沙漠风的形成机制。(4分)说明季白天沙漠风自沙漠向绿洲风速递减的原因。(4分)夜间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试从“下垫面热力差异”与“粗糙度变化”两方面作出解释。(4 分)概括自沙漠到绿洲沙粒分选系数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 分)2025年秋季学期2026届(高三)9月阶段性检测地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B B D B A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B C A C1. 答案 D 解析日出后才会有太阳辐射,日出之前是0,①②③曲线数值夜晚大于02. 答案 B 解析一天中地方时12:00时太阳辐射量最大,图示当地太阳辐射量最大时北京时间约为13:30,由此计算得当地经度约97.5°。3.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标准时间指的是中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该地位于北京的西侧,故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当杭州亚运会开幕时,国际标准时间为20:00-8个小时=12:00,日期与北京的日期一致,A正确,B、C、D错误。4. 答案 B 解析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00杭州亚运会开幕,此时东十二区位于北京(东八区)以东4个时区,时间为9月23日24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此时全球同属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杭州的经线与东八区(北京时间)中央经线同为120°E,故B答案正确。5. 答案 B 解析 日照时数与昼长情况和天气状况有关,与气温无关,C错。6月太阳直射点位置较8月更偏北,所以安徽6月的太阳高度更大,且昼长大于8月,A、D错。6月恰逢梅雨,多阴雨天气;8月正值伏旱,受副高控制,多晴天,故日照时数8月更多,B对。6. 答案 D 解析 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日出太阳光线与正午时太阳光线夹角为105°,正午地方时为12时,则日出时地方时为5时,经过计算得知昼长为14小时,选D。7. 答案 B 解析 安徽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位,图示房屋正门朝向与正午太阳光线夹角为15°,说明房屋正门朝向南方,但向东偏15°,故朝向为南偏东。选B。8. 答案 A 因“桦加沙”位于阳江东南方向,故阳江位于“桦加沙”西北方向,根据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方向的判定方法,得出阳江此时刮偏北风。9. 答案 D 台风低压气旋是低压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先降低,后升高。10. 答案 A 解析 热带气旋(台风)主要靠吸收中低纬度海洋上的热量发展壮大,台风登陆后,失去了能量来源,强度减弱。同时陆地下垫面多粗糙,华南地区多山地,对台风的摩擦削弱作用强,故台风登录后强度迅速降低。11. 答案 C 解析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与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之差即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图中6月份,二者之差最大,即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C正确。12. 答案 D 解析 青藏地区,与5月相比,6月正午太阳高度更大,太阳辐射增强,A错误;6月份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更近,白昼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青藏地区5、6月份云量相差不大,B错误;6月太阳辐射更强、昼更长,气温更高,地面积雪快速融化,露出的土地更多,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D正确。13. 答案 B 材料提到中低层大气出现较深厚的暖层是本次冻雨发生的重要条件,且地面温度始终低于0℃。这意味着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温度低,随着高度上升,中低层会出现较深厚的暖层,即温度升高,之后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A图近地面温度大于0℃,A错误。B图近地面温度低于0℃,随着高度上升温度升高,之后再降低,符合冻雨发生的气温垂直变化特点,B正确。C图没有体现出中低层暖层的温度升高阶段,C错误。D图温度变化不符合冻雨发生时近地面低温、中低层有暖层的特征,D错误。故选B。14. 答案 C 从降水量、离地2米的气温、近地面平均风速图来看,7日14时,降水量相对较少,且气温和风速等条件综合来看,不满足冻雨发生时降水相对较多等条件,A错误。8日2时,降水量不是峰值阶段,相比之下不是冻雨最可能发生的时间,B错误。8日14时,降水量达到较高强度,结合材料中冻雨发生的条件,此时最有可能发生冻雨,C正确。9日2时,降水量已明显减少,不是冻雨发生的主要时段,D错误。故选C。15. 答案 A 解析 【小题1】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说明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③曲线从傍晚开始,早晨上升较为明显,12点之前达到峰值,说明为陆风在12点前停止,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说明为湖风开始,到12点后达到峰值;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说明应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 答案 C 解析 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湖泊,陆地气压低于湖泊,以湖风为主;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于湖泊,陆地气压高于湖泊,以陆风为主。冬季昼短,日出较晚,陆地升温后温度高于湖泊的时刻较晚,即湖风开始晚;夏季昼长,日出时间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湖风开始早;冬季日落较早,陆地降温使得温度低于湖泊的时刻较早,即湖风结束早:夏季日落时间晚,陆地温度低于湖泊温度的时间晚,湖风结束的时间晚,由此可知鄱阳湖夏季湖风弃置时刻开始早,结束晚,C正确,ABD17. 【参考答案与评分要点】(1)影响该区域的主要风带为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驱动,气流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断发生偏转,形成了西南风。(2)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量较均匀(季节变化小);德国位于西风带的中轴带,西风带的南北移动对其影响很小;西风带常年风力、风向稳定。(3)特点:冬季强,夏季弱。理由: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而风力强,盛行西风势力强;夏季南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而风力弱,盛行西风势力弱。18.【参考答案与评分要点】(1)①太阳短波辐射穿透玻璃/塑料薄膜后,被室内地面、作物和设备吸收,地表温度升高,再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4分)。②覆盖材料对长波辐射阻挡率高,使热量滞留室内;同时密闭空间减少与外界冷空气的对流交换,形成“温室效应”,实现保温(4 分)(2) 该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冬季白昼时间短,且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太阳能不丰富;(4分)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能为温室提供较稳定的热能。(2分)19.【参考答案与评分要点】(1)机制:白昼地表升温,在沙漠区地表气温高于绿洲之前,沙漠近地面仍为冷高压,绿洲相对较热,为低压,故水平气压梯度力驱动空气由沙漠吹向绿洲,形成沙漠风。(4分)(2)递减原因:① 气流进入绿洲后下垫面粗糙度(植被、灌丛)增大,摩擦阻力增强;② 绿洲冷源效应使热力梯度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弱。(4 分)(3)① 夜间绿洲地面降温慢,仍保持相对“暖区”,与迅速冷却的沙漠间维持较弱但持久的温度梯度,利于绿洲风维持;② 绿洲内部粗糙度大,对沙漠风(反向)起阻挡耗散作用,而对同向的绿洲风削弱相对较小,故绿洲风衰减幅度小。(每点 2 分,共 4 分)(4)趋势:逐渐减小(分选变好)。过程:风速降低,粗沙先沉降;细沙被继续搬运至绿洲边缘,在植被阻挡下沉积,粒径范围变窄。(6分)高三地理试题 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