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邵东一中2025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之中国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的成功是如此地惊人,如此地
突兀,以致在几年前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质疑它的成功。其实,中国高铁的成功并非忽如一
夜春风来,而是经历了扎扎实实的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铁萌芽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的跟踪,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千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
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
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后面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要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
工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从1990
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除了将广深铁路改造成时速160公里的准
高速铁路外,并没有动工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所以这个阶段多被称为中国高铁的石器时代。
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为止,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青铜时代,标志性事件是中国
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期间还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
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
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内燃
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列:有46列在国内进行试验或交付运用,另外21列则出口到了国外。
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中国高铁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标志性事件
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
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
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的基石,这就是黄金的真正成色。
第四个阶段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夏天截止,这是中国高铁的英雄时代。这个阶段中国高
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在起伏中艰难前行。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
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
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夏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白银时代。这一阶
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恢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千线高速
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这
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
片。
(摘编自高铁见闻《〈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序言》)
材料二: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高铁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促进了
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也让更多地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
足轻重的影响力。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不仅体现在硬件标准上,更体现在软件服务上。在中国高铁
“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高铁标准”被视为最高追求。在2016年9月召开的第三十九届
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近年来,“中国高铁标准”
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不过,在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中国与
发达国家高铁标准竞争激烈,以及东道国政府千预的风险、高铁标准的本土化适应等问题,这极大
影响了中国高铁海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认识和充分发挥中国高铁标准
1邵东一中2025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D
【解析】原文为“高铁标准本质属于知识,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它
不仅是一种交通技术国际转移扩散,更是一种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的全球推进过程”,故“从根本上
看”的说法有误。
2.C
【解析】原文为“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重新赢得声誉”暗示中
国高铁之前也获得了认可和声誉,故“未曾有过”说法错误。
3.B
【解析】根据文本内容,材料二列举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中
国与发达国家高铁标准竞争激烈,以及东道国政府干预的风险、高铁标准的本土化适应等问题”,分别与
ACD项对应,其中D项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适应印尼的国情和实际,为雅万高铁量身定制的合作新模式,
属于本土化适应问题:B项是中国高铁的经济效益与价值。
4.①内容上:读者可以从整体上全面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起伏变化和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
②结构上:读者可以更清晰、快速地把握按时间顺序表述的文本逻辑和结构:
③心理上:读者可以获得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体验。
(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中国高铁在硬件标准和软件服务上领跑世界:
②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③中国高铁推进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C
【解析】C项内容理解有误。听差没有打断巴赫罗木金对自己成为艺术家的联想。巴赫罗木金关于画家或诗
人生活的想象的打断,是因为巴赫罗木金在想象中意识到画家或诗人的生活不会让自己得到尊重,不能过上
富足的生活状况,这让他从想象中惊醒过来。
7.B
【解析】B项效果理解有误。巴赫罗木金的震惊是因为对自己绘画才能的发现,并非美人出乎意料的变化,
“打击之大”文中也没有体现。原文依据:他想了很久,突然跳起来,像被蛇咬了一口似的。“上帝啊!这
可是件稀罕事!我居然会画画?!”
8.
①粪土喻指巴赫罗木金五等文官的凡庸工作;珍珠喻指他的绘画才华。②公鸡最终应该是放弃了珍珠而继续
在粪土中寻找可以果腹的粮食。这与巴赫罗木金因为贪图享受而放弃才华一样。③作者引用寓言,暗示创作
意图,即讽刺人们甘于眼前安逸平庸的生活而宁可放弃珍贵的东西。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小说中,作者只是客观呈现人物心理活动:先写巴赫罗木金为当年因没有及时发现才华去获得名望感到遗
憾,尔后写他为没有及时发现才华而能过上五等文官的优裕生活感到庆幸。
②作者没有直接发表看法,去影响读者的阅读和思考,而是将褒贬暗寓于人物心理变化形成的对照之中。读
者须根据作者提供的事实,把握人物心理的变化,作出评判。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答案:BE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句意:周武王道德虽受称赞,也不能征服一向受纣王厚爱的人的心,纣王即使被咒骂,也不会失去
跟他操行相同的人的心。“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句中,“武王”是主语,“德虽盛”表条件,
“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表示转折的结果,可于两者之间断开,即B处;“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
心”和“纣虽恶/亦不失所与同行之意”是并举成分,故可于EF处断开。故应断于BEF。
11.A
【解析】A项,错误。施加、施以;更。句意:(所以正义的)军队讨伐的国家。/声音并没有更劲疾,但是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