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 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第一次月考考试(人教版一单元-三单元)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
A.奴隶主和奴隶 B.奴隶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段 D.氏族社会和战俘
2.奴隶社会相较于原始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是( )
A.文字的发明 B.宗教的产生 C.城市的出现 D.金属工具(如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 )
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②剩余价值学说
③唯物史观
④德国古典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国家是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但是国家的产生存在各种具体的形式,其中雅典国家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因而它最能体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以及国家产生的一般规律。下列对相关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生产力发展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这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可见,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是看( )
A.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C.经济基础是否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D.上层建筑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6.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A.铁器被广泛应用 B.统治阶级的产生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机器大工业出现
7.《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其中,《悯农(其一)》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该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由此可知( )
①封建社会存在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特征
②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③封建社会农民存在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
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面对经济危机的反复出现,一开始学者们以为,每一次危机都是由特定的冲击或者失误造成的,是可以避免、可以逃开的;但朱格拉的研究成果,让人们意识到,危机的发生是周期性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循环轮动,像是市场经济逃不开的一种宿命。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表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会周期性出现
③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具有必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希望”。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②从理性和正义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的力量
④主张阶级斗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
A.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B.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探索复兴之路,前仆后继
④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坚持主心骨,画好同心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有了主心骨,才可以团结各方面可以团结的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国人民开始有了主心骨的重大事件是( )
A.五四新文化运动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西藏和平解放 D.大陆全面解放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
A.农民阶级的起义 B.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15.有学者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了资产阶级的领导,表明了新旧革命的变化,同时,它赋于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1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7.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迎来三个“伟大飞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B.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C.中国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到最发达国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
1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惊人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这揭示的道理是(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工作的中心
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奋勇拼搏,共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数与美国队并列世界第一,创造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的历史最佳战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 )
①坚持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持理论自信,为体育健儿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③坚定制度自信,凭新型举国体制支撑竞技突破
④坚定文化自信,以科学理论指引体育事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一个个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展示了“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中国自信与豪情。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宣示:“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推动中国历史大转折和开启国家新命运的会议。这次会议()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五”计划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2.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历程的历史先后顺序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2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民主法制建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共25分)
1.请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7分)
2.简要回答:“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8分)
3.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每空2分)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其意义
重大理论成果 意义
①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 ②
③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⑤
2025-2026学年度 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第一次月考考试(人教版一单元-三单元)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简答题
1.请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7分)
2.简要回答:“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8分)
3.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每空2分)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其意义
重大理论成果 意义
①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 ②
③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⑤
2025-2026学年度 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第一次月考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A
D
D
B
B
C
C
A
C
D
A
C
B
D
B
C
C
C
A
D
A
D
A
A
B
二、简答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毛泽东思想②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⑤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