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科答案一、选择题--5 CDCBA 6---10 CADCB 11---15 BCDDB 16---20 BBDCD 21---25 BBCCA二、综合题(1)C 太阳 太阳(2)金星 火星(可对调) (3)A B (4)B(1)北极点 南极点 赤道 地轴乙 球体 麦哲伦环球旅行 /登高望远/ 地球卫星照片4 5.1 (4)乒乓球(球体的东西) (5)①(1)自西向东 相同 (2)一天 (3)白天 东京 (4)西 东 (5)昼夜交替(1)60°N 90°E 北温带 (2)① ② ① ④ ② 、③正北 不能(1)一年 赤道 南 昼长夜短 (2)秋分 昼变短,夜变长 顺(3)D 昼长夜短 (4)甲 极夜2025年秋季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图1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2-3题。2.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A.圆球 B.圆柱体C.圆锥体 D.不规则的球体3.关于这颗“蓝色弹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D.它的身上有许多的点和线读图2,完成4-6题。4.小明说:“我的家乡位于北半球且四季分明”,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图中四点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图中④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A.15°N,60°E B.15°S,60°WC.60°N,15°E D.60°S,15°W图中四地,位于低纬度、南半球的是( )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读图3“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图”完成7-8题。7.地球上看见太阳、月球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8.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动的关系正确的是( )A.太阳绕月球转B.地球绕月球转C.太阳绕地球转D.月球绕地球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9-10题。9.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10.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纬网可以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3题。11.关于图中经线两侧东经、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12.关于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纬度数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C.纬度的最大值为90度 D.纬度的最大值为180度13.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的形状是圆形C.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我国渔民某日在南海某海域(118°E,15°N)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4,完成14--15题。14.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15.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据此推断,图中①~④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贝贝是个小小地理谜,他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观察绘制了下面的经纬网简图(下图)。据此完成16--17题。16.其中观察角度相同的两幅图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17.下列对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有3条经线②乙图中有最长纬线圈③丙图标有北极点④丁图有赤道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地理课上,老师经常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图为模拟地球运动示意图。读图5,完成18-19题。18.此模拟实验可以演示(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地球上四季冷暖差异现象④昼夜更替现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9.此模拟实验中的地球仪上( )A.各条纬线正好相等,经线长度不等 B.本初子午线是最长的经线C.经线与纬线垂直相交,构成了经纬网 D.纬线与纬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左右,故宫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额,会由西向东被地面金砖反射的阳光照亮,出现“点亮金匾”的奇特现象,下图示意地球公转和出现“点亮金匾”奇特现象时的太阳光线位置。据此,完成20--22题。20.“点亮金匾”现象发生时,地球大致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1.阳光自西向东依次点亮“明”“光”“大”“正”,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球自转 C.天气变化 D.地球形状22. 地球从①运行到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和昼夜长短情况分别是( )A. 向北移,昼短夜长 B. 向北移,昼长夜短C. 向南移,昼短夜长 D. 向南移,昼长夜短2023年我国完成风云三号G星和F星发射任务,将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小明的家乡在西安(34°N108°E),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23--25题。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A.南回归线-赤道 B.北回归线-赤道 C.南回归线-北回归线 D.南极圈-北极圈小明的家乡会( )A.有直射现象 B.有极昼极夜现象C.既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D.无太阳照射现象由图8可知,小明的家乡此时的节气是( )夏至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D.春分日综合题:本题5小题,共50分。读太阳系模式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甲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地球属于____________系,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____________(填名称)。(2)地球轨道两侧轨道上分别运行着____________星和____________星。(填名称)(3)指出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自身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选题)。A、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B、有液态水的存在C、有稳定的宇宙环境 D、适宜的体积和质量(4)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推动人类科技技术的进步③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利于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下列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地球仪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准备的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彩笔等。材料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甲、乙两图为同学所做的实验。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图1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材料二中,甲、乙两图,纸片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后移,观察到纸片慢慢消失的是________ 图,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地球形状是不规则的________(正方体/球体)。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 2 个例子)。(3)小王想给地球做“外衣”,它的“腰围”长度约_________万千米,这件“外衣”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亿平方千米的布料。(4)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小王尝试制作地球的模型,你觉得可以用什么物品来代表地球呢________。(5)图丙是小王做好的地球模型,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①”/“②”)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为更好落实课程标准中“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要求,成都市某中学将课堂搬进一个暗室里,分组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 同时用手拨动地球仪,来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 图为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探究一:地球自转的方向】(1)探究过程中,小明同学缓缓地按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拨动地球仪;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_(相同/相反)。【探究二:地球自转的周期】(2)小明同学将地球仪绕地轴自转一圈,小山观察到地球仪刚好经过一个白昼、一个黑夜,即地球自转的周期为___________ 。【探究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图中④地马上会进入___________(白天/黑夜),北京和东京最先进入黑夜的是___________ 。(4)假设地球自转的方向和现在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太阳将___________升___________落。(5)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从图中看到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半,被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也就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29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读图完成各题。(11分)(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带。(2)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地,位于东西经分界限上的是____________地,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地,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地,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__方向,某人从②一直沿着经线往北走,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他____________(能/不能)回到原点。3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资料一 每年的 6 月 22 日为夏至。在古时民间是“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备受重视。民间流传这样 一个说法:“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资料二 图为全年太阳光线进入教室情况资料三(1)根据资料三判断地球从 A 点转一周回到 A 点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 ,地球运行到 A 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填写纬线的名称) ,地球从 B点移动到 C点时,太阳直射点是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是__________。(2)在资料三图 2中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正值__________(节气),这天之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从 2处上空看地球,地球是_________(顺/逆)时针转动。(3)在我国许多地区有“冬大过年”的说法,其中的“冬”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们过冬至时,地球运行在_________(填字母)点,这一天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 。(4)夏至也是民间很重视的节日,在夏至日那天,太阳光照射到教室是_________ 图,夏至日中国南极科考队能在驻地能看到__________现象。2025年秋季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中,表示正确的是()银河系图1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2-3题。2.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A.圆球B.圆柱体C.圆锥体D.不规则的球体3.关于这颗“蓝色弹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D.它的身上有许多的点和线图1读图2,完成4-6题。4.小明说:“我的家乡位于北半球且四季分明”,30°15°0°15°30°45°60°75°90609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图中四点的()②A.①B.②C.③D.④45°5.图中④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30°A.15°N,60°EB.15°S,60°W①④C.60°N,15°ED.60°S,15°W15°6.图中四地,位于低纬度、南半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③0°15°30°读图3“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图”完成7-8题。图27.地球上看见太阳、月球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自转D.月球公转8.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动的关系正确的是()A.太阳绕月球转地球○月球B.地球绕月球转太阳汝C.太阳绕地球转D.月球绕地球转图3地球、月球、太阳运动示意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9-10题。七年级地理科试卷第1页共8页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圆地方④太阳和月亮9.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①③④②10.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纬网可以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3题:11.关于图中经线两侧东经、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180°0°160°20°A.西东B.西C.西东D.西经经经12.关于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纬度数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C.纬度的最大值为90度D.纬度的最大值为180度13.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经线的形状是圆形C.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我国渔民某日在南海某海域(118°E,15°N)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4,完成14-15题。105°E110E115E120E+20N15N10N④5N图414.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南方向D.东南方向15.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据此推断,图中①~④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贝贝是个小小地理谜,他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观察绘制了下面的经纬网简图(下图)。据此完成16--17题。七年级地理科试卷第2页共8页2025年秋季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答题卡学 校 1.答题前,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信息,并填写考生信息; 2.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请注意题号顺序; 3.在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条 形 码 粘 贴 区)班 级 初 年 班姓 名(二、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ABCD6.ABCD11.ABCD16.ABCD21.ABCD2.ABCD7.ABCD12.ABCD17.ABCD22.ABCD3.ABCD8.ABCD13.ABCD18.ABCD23.ABCD4.ABCD9.ABCD14.ABCD19.ABCD24.ABCD5.ABCD10.ABCD15.ABCD20.ABCD25.ABCD)(26.【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8.【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9.【1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1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5年秋季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答题卡学校1.答题前,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信息,并填写考生信息:2.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千净,请注意题号顺序:班级初年班3.在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要求字体工整,条形码粘贴区笔迹清晰: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姓名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A B CD16.A□BCD11.A BCD16.A B□CD刀21.ABCD口2.A BD]7.A□B□D112.A B D117.A B□DI22.A B□D3.LA CD 8.AB CD13. E0D18.A B]C D23.LAB CD4.A E1D9.A□BCDI14.A □C0D19.A□B□CD124.A B0CD5.A BD10.A BD115.A B C0D120.A B□D25.A□B0D二、非选择题26.【8分】(1)(2)(3)(4)27.【12分】(1)(2)(3)(4)(5)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8.【8分】(1)(2)(3)(4)(5)29.【11分】(1)(2)(3)30.【11分】(1)(2)(3)(4)请在各科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科答案.docx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科试卷.docx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科试卷.pdf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答题卡.docx 2025年秋质量监测(一)七年级地理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