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天宫空间站每天绕地球转15.5圈,运行速度为每秒7.68千米,轨道高度约为400—150千米,空间站内长期驻留3名航天员,下图为运行稳定的天宫空间站。据此完成1—3题。
1.天宫空间站属于
A.同步卫星 B.人造天体 C.行星际物质 D.小行星
2.天宫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经历的一个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A.45分钟 B.1.5小时 C.3小时 D.6小时
3.天宫空间站绕地球公转时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公转速度远日点最快
C.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地表少 D.无昼夜更替变化
哈萨克牧民在冬牧场的房屋称“托夏拉”,一般建在避风雪的河谷或山谷中,在林区一般用木头构筑而成,其它地方多用土坯或石块砌筑(见图)。在“托夏拉”四周,还有用石块或土坯垒的矮墙,或者用树枝条编成的篱笆,用以圈放牲畜。据此完成4—5题。
4.与易于拆装的毡房不同,“托夏拉”是固定建筑,主要是因为冬季
A.牧场建材丰富 B.游牧范围缩小
C.牧场地基坚固 D.劳动力充足
5.圈放牲畜的矮墙以石块、土坯、树枝条为原料,主要是为了
A.增加强度 B.防风抗寒 C.节约成本 D.防火防潮
6.据图示经济—人口比分布状况推测,丁省级行政区适宜发展
A.高新技术工业 B.机械制造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服装纺织工业
我国科研团队在宁夏贺兰山某农牧场采用不同比例粉煤灰(火电厂燃烧煤炭时产生的粉状废料)添加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地: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下表为该科研团队用四种方案改良盐碱地后得到的土壤指标差异。据此完成6—8题。
方案 盐碱土:粉煤灰 毛管孔隙体积(%) 可溶性盐(%) 有机质(%) 磷元素(mg/kg)
① 4:1 55.52 0.51 0.41 12.64
② 3:1 57.48 0.51 0.46 14.55
③ 5:25 8.89 0.48 0.38 13.91
④ 3:2 63.40 0.42 0.35 11.28
6.粉煤灰对盐碱地的改良实验中,效果最佳的方案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粉煤灰能够治理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
A.可释放酸性物质入士 B.提高土壤矿物质含量
C.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提高土壤水分流动性
8.为了保持土壤改良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改良后的盐碱地更适宜种植
A.水稻 B.小麦 C.果树 D.牧草
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图示意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据此完成9—11题。
9.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下列生物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鱼类-哺乳动物-恐龙 B.原核生物-三叶虫-鱼类-两栖动物
C.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鸟类-恐龙 D.原核生物-三叶虫-恐龙-两栖动物
10.下列地质事件中,与叠层石的形成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三叶虫空前繁盛 B.联合古陆解体
C.被子植物出现 D.重要的成矿期
11.科学家能通过研究叠层石或其他地层化石,来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是因为
A.不同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不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一个地方的地层自上而下按照时间排序越来越新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的生物化石
1994年瑞典针对固体废弃物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弃物。目前,非洲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的接纳地,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的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界上较大的电子垃圾末端处理地区之一。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测瑞典固体废弃物回收率高的原因是
A.垃圾回收点多 B.实行消费者责任制
C.回收意识普及 D.回收网点均匀分布
13.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其根本原因是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 B.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 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塞尔韦拉河是西班牙东部的季节性河流,全长44千米,中下游流经三个地质构造单元。下游河道因过去开采砂砾破坏严重,后来政府对开采行为进行了限制,河道缓慢恢复。如图示意该河流中下游甲、乙、丙三个河段的河道形态。据此完成14—15题。
14.丙河段大量开采砂砾会导致乙河段
A.河道摆动加剧 B.河流输沙量减少
C.河床下切加深 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15.为了促进丙河段的河道沉积恢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甲河段——植树造林 B.甲河段——冲淤排沙
C.乙河段——裁弯取直 D.丙河段——植树造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但具有连作障碍(即连续在同一地块上栽培同种作物或近缘作物引起的作物生长发育异常现象),种植一茬三七之后土地需要休养生息。云贵高原某坡地以华山松为天然林地,林下多灌木。当地农户在林下整地,清除小型灌木、杂草后种植三七。为研究三七种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在当地选取自然条件相似的若干块样地开展对照实验,研究不同坡度、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总产沙量,实验结果见图1。该科研小组建议当地农户采用等高起垄的方式种植三七(如图2)。
(1)根据实验结果论证林下整地种植三七对水土流失的影响。(6分)
(2)分析采用等高起垄方式种植三七的益处。(6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蒙古M草原位于乌兰巴托以西60km,海拔约1260m,年平均气温0.5℃,年均降水量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为满足乌兰巴托的粮食需求,该地于1978年被开辟成农田,连续种植小麦和大麦,每季收获后进行翻耕,种植过程中时常施用化肥。1989年农田因土壤退化,产量大幅降低,逐渐被弃耕。为应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实现粮食自给,蒙古国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第三个垦荒计划。如图示意该地区的位置。
(1)1978年,选择在M草原开垦农田的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小麦和大麦的种植导致农田土壤退化的原因。(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沙尘的强度、持续时间等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2023 年 2~3 月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4 月 9 日~12 日我国华北地区遭受了一场强沙尘暴袭击。下图为 2023 年 4 月 9 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状况图。
(1)分析气候暖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4 分)
(2)结合图中天气系统状况,说明此次沙尘天气在华北地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8 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但多年风蚀、水蚀导致黑土变薄、变硬、变贫瘠。吉林省梨树县走出一条科技与耕作的融合新路——“梨树模式”,耕作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科技上采用智慧农业,应用遥感监测土壤墒情、虫情、苗情及产量估测,实现精细化管理。下图示意梨树县的农民驾驶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播种玉米的场景。
(1)分析东北平原黑土发育的有利自然条件。(7分)
(2)说明“梨树模式”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黑土改良的具体作用。(6分)
(3)说明智慧农业精细化管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B C B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C D C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论点:种植三七会加剧水土流失。论据:与自然林地相比,种植三七的林地的总产沙量大,说明种植三七会加剧水土流失;三七具有连作障碍,保持空地状态的时间较长,易造成水土流失。(6分)
(2)垄平行于等高线,有助于拦截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设置排水渠,多雨时可方便排水,减轻地表流水侵蚀;松针覆盖,既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又能保护林下土层;垄沟利于集中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层厚度,改善三七生长环境,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户经济收入。(6分)
17.(1)临近河流,灌溉较便利;草原植被,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靠近大城市,市场需求大,运费低。(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频繁翻耕造成土壤水分流失;连续耕种,土壤肥力消耗大;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底部土壤板结;耕作形成犁底层,底部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变差。(每点2分,共6分)
18.(1)地表温度偏高,土壤失墒严重,沙砾干燥松散;降水偏少,植被稀疏(尚未返青),加之蒸发旺盛,地表物质容易被扰动。(4分)
(2)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强风携带部分沿途沙源影响我国;蒙古气旋势力强,涡旋扰动沙尘上升高度大;冷锋处气压差大,大风扬沙作用强;东海反气旋西部盛行偏南风,沙尘向北回流,华北沙尘天气持续时间长。(8分)
19.(1)落叶林每年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和根系残体,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来源;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为平原地形,水土流失作用较弱,使得深厚的腐殖质层得以形成和保存,不会轻易被冲刷。(7分)
(2)秸秆覆盖:减少风蚀、水蚀,增加有机质返还,改善土壤结构。机械种植:减少耕作次数,减轻土壤扰动,保持土壤孔隙度。轮替休耕:恢复土壤肥力,减少连续耕作导致的养分耗竭。(6分)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化肥滥用;精准应对自然灾害,稳定产量;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