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第4课时 Writing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第4课时 Writing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4课时 Writing 课型 写作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文本围绕 “写感谢邮件” 展开,包含两部分:提供感谢邮件的内容框架(问候与开头、感激之情、旅行后生活与感受、结尾与落款)及实用表达(如 “I’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It was so kind of you to...” 等)。引导学生帮助 Eric 完成给中国寄宿家庭的感谢邮件,涉及 “规划大纲→撰写邮件→检查修改” 的写作流程。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 “感谢邮件” 这一实用语篇,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中表达感激的语言工具,能在交换旅行等真实场景中用邮件维系人际关系。依托邮件写作任务,培养学生 “从输入(框架、表达)到输出(撰写、修改)” 的写作能力,同时渗透 “感恩、跨文化理解” 的情感与文化意识。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采用 “‘框架 + 表达’输入 → 写作任务输出 → 检查修改反馈” 的逻辑链,符合 “写作教学的过程性” 特点。 词汇:围绕 “感谢、经历、情感” 展开(如appreciation, grateful, fantastic, experience, miss等)。 句式:以礼貌性、表达情感的句型为主(如 “It was so kind of you to...”, “I am grateful that...”, “The thing I miss most is...” 等),语法上涉及过去时(描述过去经历)、现在完成时(描述旅行后做的事)等。
学情分析
【已知】已掌握基础问候语(How are you )、简单情感表达(I like...)、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基本形式(如I went to..., I have done...)。具备初步的 “读简单语篇提取信息” 和 “写简单句子” 的能力。对 “交换旅行、跨文化交流” 有好奇心,乐于表达个人感受。 【未知】不熟悉 “感谢邮件” 的语篇结构(如开头问候、分点表达感激、结尾祝福的逻辑),缺乏 “表达深度感激、描述经历与感受” 的精准词汇和句式(如It has been a fantastic experience to..., I felt like part of the family.)。难以独立完成 “从规划大纲到撰写完整邮件” 的写作流程,缺乏 “检查修改作文” 的策略(如自查词汇、句式、语篇逻辑)。 【能知】结合教材提供的框架和表达,通过教师引导和同伴合作,能掌握感谢邮件的结构与核心表达,独立完成一封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的感谢邮件,并初步学会自查修改。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识别并运用感谢邮件的结构框架(问候、感激、经历、结尾)。能正确使用 “表达感激、描述经历与感受” 的核心词汇(如grateful, fantastic, experience, miss)和句式(如 “It was so kind of you to...”, “I am grateful that...”, “The thing I miss most is...”)。能独立撰写一封 80 - 100 词的感谢邮件,做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思维品质:通过 “规划邮件大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 “分点组织内容” 的写作策略。通过 “描述旅行经历与感受”,激发发散思维,能结合自身想象或经验丰富邮件内容。 学习能力:能通过 “阅读范例框架和表达” 自主归纳写作要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 “同伴互评、自我检查” 改进写作,培养合作学习与反思能力。 文化意识:理解 “感谢邮件” 是跨文化交际中维系友好关系的重要方式,增强 “感恩” 的情感意识。感受中西方家庭在 “接待交换生” 时传递的善意与关怀,体会文化共通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感谢邮件的结构框架(问候与开头、感激之情、旅行后生活与感受、结尾与落款)。 能正确运用 “表达感激、描述经历与感受” 的核心词汇和句式(如It was so kind of you to..., “I am grateful that...”, “The thing I miss most is...”)。 教学难点: 能根据框架,创造性地补充个人经历与感受,使邮件内容丰富、真实。 能运用 “检查清单”(如词汇准确性、句式多样性、语篇连贯性)自主修改邮件。 易错点: 时态混淆:描述 “过去旅行经历” 时误用现在时(如将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写成 “I go to the Great Wall”);描述 “旅行后做的事” 时误用过去时(如将 “I have told my friends” 写成 “I told my friends”)。 句式运用不当:错用 “It was so kind of you for...”(正确为 “of you to...”);“I felt like part of the family” 中 “felt” 拼写错误或 “part” 前漏加 “a”(应为 “part of...”,无需 “a”) 易忘点: 邮件的格式规范:开头 “Dear...,” 的逗号;结尾 “Yours,” 的逗号;落款前的礼貌表达(如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情感表达的细腻性:容易只写 “Thank you”,而忘记用 “It was so kind of you to...”“I am grateful that...” 等句式深化感激之情。 拓展点: 文化拓展:对比 “中西方表达感谢的方式差异”(如中国人更含蓄,西方人更直接;邮件是西方常用的感谢载体,中国也有 “感谢信” 但形式更灵活)。 技能拓展:尝试给 “学校老师、同学” 写感谢邮件 / 便条,迁移 “表达感激” 的语言技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已有的 “感谢类” 词汇与句型储备,初步关联 “感谢邮件” 的语篇结构认知。调动过往 “写邮件”“表达感谢” 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快速进入单元写作主题,提升话题感知与迁移能力。掌握感谢邮件各部分的典型表达,明确邮件的标准化结构框架。通过解析大纲,建立 “语篇结构 — 功能意图” 的对应思维,理解 “感谢邮件需逻辑连贯、重点突出” 的写作要求。 任务一: Lead in 1.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图片(Eric 坐在电脑前写邮件的动漫图)并说:“Boys and girls, look! Eric has returned to London. He wants to write a thank - you email to his host family in Beijing. Today, let's help him finish this email and learn how to write a great thank - you email!”
2.Free talk
教师提问: “What do you usually say when you want to thank someone ” “If you write a thank - you email, what parts will you include ” 任务二: Pre-writing 1.Look and learn. Eric’s teacher has suggested an outline and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for a thank-you email. Add more useful expressions if you can.
教师呈现提供的 “感谢邮件大纲” 与 “实用表达清单”,引导学生认读、识记,并通过 “Add more useful expressions if you can” 的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补充个性化表达(如补充 “Thanks a lot for...”“I will never forget...” 等)。
2. Read and analyze the outline.
结合 PPT 中的大纲示例,带领学生逐部分分析 “感谢邮件的核心构成”(如 “开头问候与致谢目的→具体感谢内容→结尾祝福与署名”),明确各部分的功能与逻辑关系。
任务一:
关注学生对情境的反应(如是否能准确关联 “Eric 回伦敦→写感谢邮件” 的逻辑),判断情境导入的有效性。通过学生对讨论问题的作答,评估其词汇储备(如能否说出 3 种以上基础感谢表达)与语篇认知(如能否列举 “称呼、感谢内容、结尾” 等邮件基本部分),采用 “即时肯定 + 补充引导” 的方式反馈。 任务二: 通过课堂抽查,评估学生对核心表达的掌握程度,对补充合理的表达予以全班推广。让学生以 “填空” 形式复述邮件大纲,检验其对结构逻辑的理解。
设计意图 依托单元核心人物 Eric 的故事线与动漫图片,构建 “真实任务驱动” 的情境,消除写作与生活的隔阂,符合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自由讨论唤醒学生已有语言与语篇经验,为后续 “感谢邮件结构学习”“表达积累” 奠定基础,实现 “旧知 — 新知” 的自然衔接。以 “帮助 Eric 写邮件” 为任务切入点,将 “被动学写作” 转化为 “主动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意愿。通过 “大纲 + 表达清单” 搭建 “结构支架” 与 “语言支架”,为后续写作降低难度,契合初中生 “需显性指导” 的学情特点。从 “语言素材” 到 “结构逻辑” 进行双重准备,解决学生 “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排结构” 的核心痛点,为写中环节提供充分支撑。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能综合运用单元核心词汇与感谢表达,撰写结构完整、语句基本通顺的邮件。通过 “思维导图规划” 培养逻辑梳理能力,通过 “自查修改” 建立 “写作 — 反思” 的批判性思维,确保内容连贯、表达准确。 任务三: While-writing Read and write.
Now help Eric complete his thank-you email. Step 1Plan Make an outline of the thank-you email.
学生以 “帮助 Eric 完成邮件” 为任务,模仿写前环节的大纲示例,自主绘制 “个人版感谢邮件思维导图”,明确 “要写哪些感谢细节”“按什么顺序写”。 Step 2 Write Write the email.
根据思维导图,结合积累的实用表达,完成 Eric 的感谢邮件初稿,要求融入 “交换旅行” 的具体场景。
Step 3 Check and revise. Tick the boxes to check your writing, and then revise it. 对照 PPT 中的 “写作检查清单”(含 “是否包含重要信息”“是否用事实而非观点”“是否运用单元词汇” 等维度),逐点勾选自查,发现问题后自主修改完善。 任务三: 随机抽查学生的思维导图,从 “要素完整性(是否含感谢原因、具体经历)”“逻辑清晰度” 进行星级评价,及时指导逻辑混乱的学生调整。通过 “自查清单勾选情况” 判断学生的反思意识,重点关注 “是否修正了‘表达不规范’‘信息缺失’等问题”,对修改到位的学生标注 “优秀修改案例”。
设计意图 拆分 “规划 — 撰写 — 修改” 三步,打破 “一次性写完” 的传统模式,凸显写作的 “动态生成性”,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对 “过程性写作” 的要求。既让学生自主规划、撰写,又通过 “检查清单” 提供明确的修改标准,避免 “写后无方向修改” 的困境。要求融入单元核心词汇与场景,实现 “写作任务” 与 “单元主题” 的深度绑定,强化知识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能识别并修正感谢邮件中的常见错误(如介词搭配、时态不一致、结构残缺),强化对 “正确表达” 的认知。通过 “评改他人作品” 培养审美与批判思维,能从 “结构、语言、内容” 三个维度评价写作质量,形成 “以评促写” 的思维习惯。学会通过 “生生互评、师评” 获取反馈信息,明确自身写作优势与不足,提升写作鉴赏与优化能力。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感谢邮件表达、单元核心词汇与句型,强化 “结构 — 表达” 的对应记忆。 任务四:Post-writing 1.Read and correct. 教师展示课前挑选的 2-3 篇 “代表性邮件”(涵盖 “优秀范例”“中等水平”“待改进案例”),引导学生集体阅读,先自主圈画错误(如语法错误 “enjoy taste”、结构缺失 “无结尾祝福”),再小组讨论修改建议,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2.Show it. 邀请学生自愿朗读自己完成的 “Eric 邮件”,展示写作成果,教师针对 “表达亮点”(如 “运用了新补充的‘I’m grateful that...’”)与 “可提升点” 进行精准反馈。 任务五:Summary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听力技巧等。 任务四: 观察学生能否准确找出 “代表性邮件” 中的核心问题(如动名词错误、结构缺失),并提出合理修改建议,以 “小组得分” 形式量化评价。从 “结构完整性、语言准确性、内容贴合度” 三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分享作品,采用 “优点 + 建议” 的点评方式。 任务五:
通过课堂练习的正确率(如 “核心表达填空正确率≥90% 为达标”),量化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机提问 “Who can tell us the three parts of a thank-you email ”,检验学生对核心知识的内化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 “生生互评 + 师评” 落实 “评价主体多元化” 理念,避免教师 “单一评判” 的局限,让学生在评改中深化理解。展示 “不同水平作品” 既让学生看到差距,又通过 “优秀范例” 树立标杆;自愿分享则保护学生积极性,教师点评侧重鼓励,增强写作成就感。实现 “写 — 评 — 改 — 升” 的闭环,让写作能力在 “实践 — 反思 — 优化” 中逐步提升。通过 “练习题 + 师生梳理”,将零散的 “表达、结构、词汇” 知识点整合为体系化内容,避免 “学后即忘”。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背诵教材中 “Useful expressions” 部分的 5 个核心句式,并抄写 2 遍。 通过 “背诵 + 抄写” 强化语言输入,解决 “易忘核心表达” 的问题,夯实语言基础。
提高题: 参考教材框架,给 “帮助过你的同学 / 老师” 写一封简短的感谢邮件(50 - 60 词),包含 “问候、感激事由、简单感受、结尾祝福”。 将课堂 “交换旅行” 的虚拟场景拓展到 “校园生活” 的真实场景,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同时渗透 “感恩同学 / 老师” 的情感。
拓展题: 小组合作(3 - 4 人),调查 “中西方表达感谢的不同方式”,制作一份简单的海报,并用英文标注关键差异点。 从 “语言学习” 延伸到 “文化探究”,培养文化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呼应 “拓展点” 的文化拓展要求。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以 “帮助 Eric 写感谢邮件” 为核心任务,依托动漫图片、单元故事线创设真实情境,使写作教学脱离 “机械练习”,转化为 “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契合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写前提供 “表达清单 + 大纲解析”,为学生搭建 “语言支架” 与 “结构支架”;写中设计 “思维导图 + 检查清单”,既引导学生逻辑规划,又助力自主修改,有效降低写作难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合 “自评(检查清单)、互评(集体评改)、师评(展示点评)”,从 “语言、结构、内容” 多维度反馈,不仅让学生清晰认知写作优势与不足,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 不足:写前 “表达补充与大纲解析” 环节耗时偏长,导致写后 “作品展示与深度点评” 时间紧张,部分学生的优秀成果未能充分分享,削弱了展示环节的激励与示范作用。 改进:预设各环节时间阈值(如写前控制在 10 分钟内),采用 “小组竞赛抢答”“限时任务卡” 等方式加快节奏;压缩非核心环节时长,为写后展示与点评预留至少 15 分钟,确保成果分享的充分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