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上册
使用教材 沪教版(2024) 教材页数 P66-81
单元名称 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主题范畴:人与社会 主题群: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子主题: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语言与文化 单元话题:交换旅行的规划与经历、跨文化差异的认知、双语在交换中的运用、给寄宿家庭的感恩表达。 以下是单元内容分析表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言大观念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单元教学内容 语篇听力语篇1(对话):Advice for a fun Exchange Trip听力语篇2(独白类):Talking about the benefits of an exchange trip阅读语篇1(新闻报道):The wonderful Exchange Visit to Beijing阅读语篇2(说明文):Culture Shock阅读语篇3(议论文):Why Speaking Two Languages Helps Exchange Students写作语篇(应用类):Writing a thank-you email语言知识语音: 3 类名词后缀的发音与词性转换规则 ①后缀 -ing(动词变名词,表 “动作 / 活动”,发音 / /); ②后缀 -ness(形容词变名词,表 “性质 / 状态”,发音 /n s/); ③后缀 -ion(动词变名词,表 “行为 / 结果”,发音多为 / n / 或 / n/),且后缀不改变词根核心发音。词汇: -ing:travel-travelling(旅行 - 旅行活动)、shop-shopping(购物 - 购物行为)、communicate-communicating(交流 - 交流过程) -ness:happy-happiness(开心的 - 开心)、kind-kindness(友善的 - 友善)、sad-sadness(难过的 - 难过) -ion:act-action(行动 - 行动)、decide-decision(决定 - 决定)、invite-invitation(邀请 - 邀请函)
单元核心词汇:exchange trip(交换旅行)、host family(寄宿家庭)、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landmark(地标)、communicate(交流)、grateful(感激的)、local customs(当地习俗)、benefit(益处);语法:
运用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交换经历对现在的影响(结构:主语 + have/has + 过去分词;标志词:already, yet, during the trip),如 “I have learned to make dumplings during the exchange trip.”; 运用请求与建议句型:May I... (请求许可,如 “May I visit the Great Wall ”)、You should...(给出建议,如 “You should talk more with your host family.”)。语篇:辨识不同语篇的逻辑结构:叙事类语篇的 “时间顺序”(first, then, finally)、说明类语篇的 “总分结构”(firstly, secondly)、议论类语篇的 “论点 + 论据”(for example, so)。语用: 在交换场景中,用自己的语言完成: ①口头分享 “最难忘的交换活动”(含时间、地点、感受); ②给寄宿家庭写感谢信(包含 “感谢原因、具体经历、未来期望”),语言符合口语礼貌性、书信格式规范性。文化意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如中国 “以食为礼”(寄宿家庭会多准备食物)、西方 “尊重个人空间”(进房间前先敲门); 理解文化冲击的本质:不是 “文化好坏”,而是 “习惯差异”,可通过主动询问、观察模仿缓解; 培养跨文化包容态度:认识到交换旅行的核心是 “相互学习”,而非 “单向适应”。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能听懂听力语篇中的 “交换建议”(如 “Bring a small gift for your host family”)和 “经历细节”(如 “visited the Great Wall on Sunday”);能读懂阅读语篇中 “文化冲击的应对方法”“双语优势的案例”。表达性技能:能口头用 3-5 句话分享 “我的交换计划”;能写出 80 词左右的 “给寄宿家庭的感谢信”,无明显语法错误。学习策略自主查找 “目标交换地的文化小知识”(如北京的饮食习俗);小组合作完成 “文化冲击应对手册”;用思维导图梳理 “交换经历的时间线”。
表二:单元大观念:
学情分析
(一)自然情况 八年级学生有基础英语能力(掌握一般过去时、300 + 词汇),对 “旅行” 话题熟悉(如国内游),但对 “交换旅行”“文化冲击” 陌生;喜欢互动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但注意力易分散,需多样化任务维持兴趣。 (二)已有基础 已掌握常见 “旅行” 主题基础词汇,如 travel(旅行)、trip(旅程)、visit(参观)、place of interest(名胜古迹)、family(家庭)、food(食物)等,能识别并运用国内景点相关简单词汇。已熟练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结构与用法,能描述过去发生的旅行经历。对 “旅行” 话题有较熟悉的认知,了解国内常见旅行流程(如准备行李、参观景点、体验当地饮食),能结合自身国内旅行经历(如亲子游、研学旅行)理解 “交换旅行” 的基本场景(如住宿、参观、文化体验),降低对 “交换” 这一陌生概念的理解难度。 (三)存在问题 混淆 exchange(动词 / 名词)、benefit(名词 / 动词)的用法,文化冲击相关词汇(如 culture shock)不会读;现在完成时易漏用 have/has(如错写 “I visited the Great Wall” 表 “经历”);读不懂说明类语篇的 “分点逻辑”(如 Reading 2 中 “文化冲击应对方法” 的条理);口语分享时 “碎片化”(只说 “去了故宫”,不说感受),写信易漏 “感谢原因” (四)解决措施 用 “图片 + 场景记词”(如展示寄宿家庭图片配 host family)、“词根词缀表” 归纳后缀;设计 “时态对比练习”(如 “I visited vs. I have visited” 填空);用 “序号标注” 梳理说明类语篇的逻辑;提供 “口语模板”(“I went to..., and I felt...”)、“书信框架”(含 Para1-3 提示)。
单元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主题统领下的多个语篇中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调动自身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更好地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要求学生能达到三级目标,能理解简单的说明性、记叙性语篇,提取主要信息和关键细节;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描述人物、事物及相关事件,做到语句基本通顺;能在交流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参与简单的对话和讨论;能借助工具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和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筛选和整合有用内容;能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差异,尊重不同文化习俗,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在学习中运用简单的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记录重点内容、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等,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需在主题语境中综合运用上述能力,实现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为后续更高阶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能力:读懂交换旅行相关语篇,准确提取核心信息(如活动安排、应对方法、双语优势),并用时间轴或清单归纳结构;听懂关于交换建议或经历分享的对话,完成关键信息填空或简答(如 “Where will they visit first ”);运用现在完成时和请求 / 建议句型,口头介绍个人交换计划或经历(时长 1-2 分钟);撰写符合规范的寄宿家庭感谢信(80-120 词),包含称呼、感谢事由、具体经历及收获,语言得体简洁。 文化意识:说出中外交换相关的 2-3 个文化差异(如中国寄宿家庭常以 “美食” 表热情,部分国家更注重 “个人空间”;中国常用 “握手” 问候,部分西方国家爱用 “拥抱”);理解 “跨文化适应”“双向文化传播” 的内涵,举例说明交换旅行中 “分享本国文化、学习他国文化” 的具体做法(如向寄宿家庭介绍春节,学习使用刀叉)。
思维品质:能从交换旅行复杂语篇(如双语优势议论文)中筛选 3-5 个关键论据(如 “促进深度交流”“理解当地文化”),区分主次;能对比不同交通工具(如 bus/plane/train)对交换旅行的优缺点,提出 “如何选择合适交通方式” 的建议(如 “短途选 train,省时又经济”)。 学习能力:独立查找交换目的地(如北京)的文化小知识(如著名景点、饮食习俗),完成 “文化信息卡” 填写;小组合作完成 “交换旅行推广会” 项目(如设计 PPT、准备展示内容),明确分工(如一人负责活动介绍,一人负责文化差异说明),主动沟通解决分歧(如讨论展示重点)。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及教材板块 课型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Lesson 1 Reading 阅读课 核心素养目标 1、4 1. 课堂提问(找细节); 2. 画 “活动时间线” 思维导图.
Lesson 2 Listening & Speaking 听说课 核心素养目标 1 1. 听力填空(填建议 / 经历); 2. 同桌互评口语(流畅度).
Lesson 3 Grammar 语法课 核心素养目标 1 1. 语法填空(补全 have/has); 2. 句子仿写批改.
Lesson 4 Writing 写作课 核心素养目标 3 1. 书信格式检查; 2. 同伴互评(内容完整性).
Lesson 5 Focusing on culture, Cross-curriculum connection& Project 文化拓展阅读与项目化课 核心素养目标 1、3 1. 文化案例分享; 2. 项目进度检查(PPT 框架).
单元评价设计
八年级学生对 “交换旅行” 主题兴趣较高(向往接触新环境、新文化),具备基础旅行词汇(如 trip, visit),但对跨文化概念和现在完成时较陌生;乐于参与 “角色扮演”“小组展示”,但需通过 “小步骤任务”(如先写句子、再组段落)降低难度。 1.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学生 能流畅分享 “交换经历”,准确运用现在完成时;能深度分析 “双语如何缓解文化冲击”,写信时能加入 “细节感受”(如 “Making dumplings made me feel like part of the family”);语言逻辑与文化认知突出。 培优策略: 深度阅读:推荐《Teen Exchange Stories》中 “跨文化友谊” 章节,撰写 “交换旅行与文化包容” 感悟; 辩论活动:围绕 “交换旅行中,语言重要还是态度重要?” 展开英语辩论,用复杂句型(如 “If we have a good attitude, we can even communicate without perfect language.”); 文化项目:参与 “中外学生线上交流”,合作制作 “中外交换指南” 短视频(含 “见面礼仪”“饮食禁忌”)。 2.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学生 能理解简单交换对话(如 “May I go shopping ”),但易混淆 culture shock 和 cultural difference;现在完成时常漏 have/has;写信时易写 “中式英语”(如 “Thank you give me food”)。 补弱措施: 知识巩固:设计 “词汇听写”(host family, culture shock)、“时态对比填空”(I visited / I have visited); 听说强化:提供 “交换情景脚本”(如 “与寄宿家庭第一次见面”),逐句练习并纠正发音; 适度拓展:阅读简单绘本《My First Exchange Trip》,写 “3 个交换心愿”(如 “I want to eat dumplings”),教师逐句批改并标注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