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第1课时 Reading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 第1课时 Reading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5 Going on an exchange trip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Reading 课型 阅读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语篇是一篇关于英国学生在北京交换访问的在线报道,讲述了学生们在生活(与寄宿家庭相处、体验中餐与筷子)、游览(参观长城、颐和园等景点)、学习(了解中国太极、绘画等文化)、社交(结交朋友)等方面的经历与感受。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真实的学生交换经历,展现文化交流的价值,引发读者对 “体验新文化” 的思考,同时传递交换旅行对语言学习、文化理解、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采用 “总 - 分” 结构,以引述学生(Sarah、Lisa、Eric)的直接引语为主要形式,结合作者的总结性描述,从不同维度(生活、游览、学习、社交)展开内容;语言风格口语化、真实自然,通过引语增强故事性与可信度。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具备基础的旅行、文化相关词汇(如 “travel” “culture” “museum” 等);了解简单的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用法;对中外文化差异有初步感知(如饮食、艺术形式等)。
【未知】对 “exchange trip(交换旅行)” 的具体内涵、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的理解较模糊;缺乏用英语深入描述文化体验、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对 “引语在语篇中支撑观点” 的写作策略不熟悉。 【能知】通过语篇学习与实践,可掌握交换旅行相关的核心词汇(如 “exchange visit” “host family” “places of interest” 等);能运用目标语言描述文化体验、分析语篇结构;能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提升跨文化意识。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掌握交换旅行相关词汇(如 “exchange visit, host family, places of interest, calligraphy” 等)。能读懂关于交换旅行的语篇,提取关键信息(活动、感受)并完成表格。能运用目标语言(如 “I’ve learnt.../ It’s... to experience...”)描述文化体验、表达个人观点。 思维品质:能通过分析语篇中不同学生的经历,归纳交换旅行的价值,培养归纳与推理能力。能批判性思考 “文化冲击的表现与应对”,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创新性。 学习能力:能通过 “小组讨论、信息提取” 等活动,学会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迁移 “引语支撑观点” 的阅读策略到写作中,提升学习策略运用能力。 文化意识:能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如饮食、艺术、社交),感受中国文化(书法、太极、茶文化等)的魅力。能认同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交换旅行相关的核心词汇与短语(如 “exchange visit, host family, places of interest, get along well, in person” 等)。 能从语篇中提取关键信息,完成 “活动 - 感受” 的信息匹配与表格填写。 能运用目标语言描述交换旅行的经历与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 “引语在语篇中支撑作者观点” 的写作策略,并能在分析中体会其作用。 能用英语深入阐述 “交换旅行对文化理解的作用”,提升表达的逻辑性与丰富性。 易错点: 词汇运用:“exchange”(交换)、“host”(寄宿家庭的;主人)等词的词性与词义混淆(如误将 “host family” 理解为 “客人家庭”)。 时态运用:语篇中一般过去时(如 “stayed” “visited”)与现在完成时(如 “have learnt” “haven’t had”)的区分与正确使用。 易忘点: 文化相关词汇的准确表达(如 “calligraphy(书法)”“tea culture(茶文化)”“Beijing opera(京剧)” 等)。 短语的固定搭配(如 “get along well with(与…… 相处融洽)”“in person(亲自)”“keep in touch with(与…… 保持联系)” 等)。 拓展点: 文化拓展:对比中西方 “交换生项目” 的差异,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与生活方式。 思维拓展:思考 “如何更好地应对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并小组分享策略。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发学生对 “交换旅行” 主题的学习兴趣,激活关于旅行、跨文化交流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交换旅行中的 “适应”“文化体验” 等核心问题,为文本学习搭建背景认知。激活中国文化相关词汇(calligraphy、tea culture 等),为文本 “文化体验” 内容做词汇铺垫。训练文本预测能力,通过标题、图片推断内容,提升阅读前的思考主动性。培养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双人讨论、制作清单深化对 “交换旅行文化体验” 的理解。 任务一: Lead in 1. 情境创设 播放 AI动画视频:画面呈现英国学生 Sarah 拖着行李箱站在北京机场,她攥着写有 “Yangguang Junior High” 的纸条,手指不停摩挲。这时,接待家庭的小明跑过来,递上一个中国结。 2.Free talk. 教师适时提问:“Sarah 来到陌生的中国,既期待又忐忑 ——What can she do to fit into the new life What interesting things might she experience during the exchange trip 今天,我们就跟着 Sarah 的‘北京交换日记’,一起解锁跨文化体验的精彩故事,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3.Brainstorm.
全班讨论 “交换旅行能学到什么?包含哪些内容?有何益处?什么是文化冲击?” 等问题。
What can students learn from an exchange trip What does an exchange trip involve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an exchange trip What is culture shock 任务二: Pre-reading 1.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words below. 匹配图片与单词(calligraphy;tea culture;Confucius;Chinese painting;Beijing opera)
2. Work in pairs. 两人一组用 “I will introduce... because...” 句型,讨论 “想给交换生介绍的中国文化及原因”。 3.Look and make a to-do list for them. Look at the picture below and make a to-do list for them. Then explain your reasons.
观察图片,为交换生制作 “文化体验待办清单” 并解释原因。
4. Look and predict. 观看标题, 回答问题:
Q: Who is the main group in the online report Q: Where is the "wonderful" exchange visit Q: What kind of document is the material
Q: How is the Beijing exchange visit described in the title Q: What makes an exchange trip wonderful Q: What activities do you think you will read about 任务一: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倾听发言内容是否关联 “旅行、文化交流” 主题,判断是否具备初步思考方向。 任务二: 检查词汇匹配正确率;倾听双人讨论内容的丰富性与逻辑性;查看待办清单的合理性与创意;评估预测问题回答是否关联文本主题。
设计意图 动画视频以直观场景创设真实感,让学生代入交换生初入新环境的感受,增强情感共鸣,快速吸引注意力。Free talk 与 Brainstorm 激活生活经验,从 “个人思考” 到 “群体交流” 拓宽主题认知,自然过渡到文本学习。词汇匹配直接激活主题词汇,降低阅读词汇障碍;双人讨论、清单制作让学生从 “文化输出者” 角度思考,深化文化元素理解,同时训练口语与逻辑。文本预测利用标题、图片线索,培养预测策略,让阅读更具目的性与主动性。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掌握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等阅读技巧,能快速提取 “人物、活动、感受” 等核心信息。深入理解文本细节,梳理交换生在北京的学习、游览、文化体验经历,把握文本逻辑结构。 任务三: While-listening 1.Read and answer. Which one is the correct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 Skim and match. NameMain ActivitiesImpressionsSarahStay with host family, learn chopsticksGrateful, happy to make friendsLisaVisit the Great WallUnforgettable, amazed by the wallEricTry tai chi, learn Chinese paintingFantastic, finds painting different
教师提问:“Q: How did you find the information so quickly (引导学生说出 “找人名”“划关键词”,渗透略读技巧)” 2. Read paragraph by paragraph.
逐段回答细节问题:
How did Sarah feel at first What did she learn from the host family Which places did the students visit How did Lisa describe seeing the Great Wall What Chinese culture did Eric try What was different about Chinese painting for Eric What plan did Sarah make with her new friends How did Sarah feel about the plan 3. Read and complete the table.
完成表格 / 图表填空,整合 “人物、活动、感受” 等信息。
4.Read and fill in the chart.
5.Read and take notes. 任务三: 检查结构判断准确性,观察是否能运用略读技巧;评估细节问题回答正确率,判断文本细节理解程度;查看表格 / 图表填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设计意图 略读与匹配任务渗透阅读技巧,让学生学会抓核心信息、把握文本框架;教师提问引导总结技巧,培养元认知能力。逐段阅读与信息整合,帮助学生全面细致理解文本,将零散信息结构化,加深记忆与理解。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巩固文本内容,能从文本提取证据支持观点(如学生是否喜欢旅行)、理解写作手法(如引语的作用)。强化词汇与语法运用,能在新语境(日记、个人描述)中灵活使用目标词汇 / 句型。促进创造性表达,结合文本迁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换旅行或制作创意记忆卡。 任务四:Post-listening 1.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Did the British students enjoy the trip to China Find evidence in the online report to support your idea. In the online report, the writer uses a lot of quotes from the exchang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Why does the writer do so 2. Find and complete. The words in italics explain the meanings of some words from the online report on page 69. Find them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3. Complete the diary entry with the words.
Complete the diary entry with the words from Exercise 1. Change the form if necessary. 4. Describe the trip. Imagine that you have just come back from an exchange trip. Describe the trip using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ow. 5. Sarah’s Beijing Exchange Memory Cards 从给定类别中选择 3 个,为 Sarah 设计 “交换旅行记忆卡”,每个卡片需明确 “Scene(场景,如‘Learning to use chopsticks with host family’)” 和 “Feeling / Achievement(感受或成就,如‘Grateful and proud to learn a new skill’)”。 任务五:Summary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听力技巧等。
任务四: 检查学生提取的文本证据是否准确、充分(如是否涵盖多位学生的感受表述)。评估对 “引语作用” 的解释是否合理(如是否提到 “真实性”“直接传递情感” 等核心点)。查看学生填写的词汇是否正确,判断对目标词汇(如与 “交换旅行、文化体验” 相关的词汇)的理解程度;若出现错误,分析是 “词义混淆” 还是 “文本定位偏差”。 检查日记中词汇选择是否恰当(如是否符合 “交换旅行经历” 的语境)。评估 “场景” 与 “感受 / 成就” 的匹配是否合理(如 “学太极” 对应 “Excited to try something new” 是否符合文本逻辑)。观察是否有创意或个性化表达(如是否补充了文本外的合理细节)。 任务五:
观察练习题完成正确率,判断知识巩固程度;倾听学生回顾发言,评估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促学生回归文本找证据,培养 “用文本支撑观点” 的严谨性,深化对交换生感受的理解;引导感知 “引语” 增强文本真实性、感染力的作用,初步理解写作手法与表达目的的关联。结合语境匹配词汇,避免孤立记词,强化核心词(如 exchange, grateful)的理解;衔接读中知识,为后续词汇应用扫清障碍。借日记语境训练词汇变形(如 try→ tried),实现 “知识输入→输出” 的转化。 梳理 Sarah 的 “场景 + 感受 / 成就”,强化文本信息关联,深化对交换价值的理解。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练习,梳理知识脉络,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基。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背诵语篇中关于 “交换旅行活动与感受” 的核心句子。 通过背诵与词汇练习,夯实语言基础,为后续表达积累素材。
提高题: 以 “我的一次文化体验” 为主题,写一篇 80 词左右的短文,描述体验的内容、感受,并运用至少 3 个语篇中学到的词汇 / 短语。 迁移语篇中的语言知识与表达结构,培养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拓展题: 采访一位有过 “交换旅行 / 文化交流” 经历的朋友或家人,记录他们的经历与感受。 连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受文化交流的价值,同时锻炼综合语言运用与创新实践能力。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本节课围绕 “交换旅行” 核心主题,构建了 “情境导入 — 知识铺垫 — 文本分析 — 应用迁移 — 总结巩固” 的完整教学链,各任务间衔接自然、层层递进,从 Lead in 的 Sarah 交换生情境切入,到 Pre-reading 的文化词汇匹配、交换计划清单,再到 While-reading 对交换生经历的文本分析,最后 Post-reading 的旅行描述、记忆卡制作,全程紧扣 “跨文化交换体验”,学生能持续代入主题,避免学习目标分散;从 “激活经验(Brainstorm)” 到 “夯实基础(词汇匹配)”,再到 “掌握技巧(略读、细节提取)”,最后 “迁移应用(写日记、创记忆卡)”,符合 “感知 — 理解 — 应用 — 创新” 的认知规律,学生逐步从 “被动接收” 转向 “主动输出”,语言能力与文化认知同步提升。 不足:Brainstorm 和双人讨论环节,基础薄弱学生多依赖优生发言,部分学生因 “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 或 “对交换旅行无经验”,全程沉默,未能充分激活自身认知; 改进:Brainstorm 时采用 “小组先议(2 分钟)+ 个人速答(1 分钟写关键词)+ 代表分享”,给基础弱学生 “先写后说” 的缓冲,且教师提前准备 “提示词卡”(如 “learn Chinese”“try local food”),降低表达门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