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A,原始鱼类大灭绝
B.爬行类动物大灭绝
C.蕨类植物大灭绝
D.两栖类动物大灭绝
高中地理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2022年10月26日,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用一颗太阳观测卫星捕捉到了太阳
“露出笑脸”。据研究,太阳上出现的该“微笑”其实主要是三个黑色斑块组成的日冕洞是太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6题,共48分)
阳风高速喷发的地方,其速度可达其他部位太阳风风速的三倍。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在天和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顺利打开
“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入驻“天宫”。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
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是空间站建造阶段发射的最后一艘载人飞船,它的
安全到“站”,标志着空间站首次建成了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
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在未来的六个月里,他们要进行多次出舱
任务,航天员在出舱执行任务时需穿上特制航天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四种情况中,载人飞船属于天体的是()
6.太阳观测卫星所捕捉到的“笑脸”所呈现的黑色斑块区域()
A.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后B.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发射架上时
C.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一起飞行时D.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
A.多见极光现象B.常发生沙尘暴C.黑子数量集中D.能量释放巨大
7.日冕层()
2.航天员出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列情况不影响航天员出舱的是()
B.亮度最高,所以不能直视
A.太阳耀斑爆发
B.地球磁场异常
A,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
C.厚度在太阳大气层中最薄
D.黑暗部分是太阳黑子活动
C.发生火星冲日时
D.地面控制中心受极端天气影响
3.为航天员特制的航天服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这些材料主要能()
①防大风②防辐射
③防雨淋④耐严寒
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速度Ckm/
03691215
深度k)
1000
新西兰大蜥蜴诞生于2亿年前,与恐龙同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经历了史上大规模的生物灭
2000
绝事件后依旧存活在地球上,成为了人类研究史前生物的重要标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00
4000
4.新西兰大蜥蜴诞生于()
5000
A.寒武纪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000
5.新西兰大蜥蜴经历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导致()
第1页,共4页《2025~2026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中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B D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B A C
17.(1)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影响无线电通讯。
(2)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水分;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3)推广理由: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无污染,绿色能源;局限性:受天气影响大;能量不稳定;可能产生光污染
【分析】本题目以天体和太阳能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木星上生命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及太阳能开发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已经正式进入第25个活动周期”可知,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
(2)由所学知识可知,与地球相比,木星处于太阳系中,绕日公转,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太阳稳定的光照。不利条件:木星距离太阳远,温度比地球较低,不利于生物生存和液态水的储存;木星是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3)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回答。太阳属于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属于绿色能源;局限性: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多云的天气,太阳辐射量小,导致能量不稳定;大规模的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可能产生光污染。
【点睛】
18.(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先降后升。
(2)运动状况: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影响: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利于污染物扩散等。
(3)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很少,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行。
【分析】本题以地球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大气层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对流层大气运动状况、平流层利于飞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在对流层中,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表,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存在臭氧层,臭氧浓度随高度而变化,臭氧吸收紫外线,故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热层,故高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先降后升。
(2)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远,空气越稀薄,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故对流层中,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利于污染物扩散。
(3)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平流层中,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状态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且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很少,能见度好,对高空飞行干扰少。
19.(1)夜晚强,白天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
(3)冬季。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吸收热量多等。
【分析】题目通过兰州热岛强度的昼夜变化,考查太阳辐射及大气热力作用变化的分析能力和热岛效应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
【详解】(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图像的波动变化,先从昼夜分析,再从极值分析,数值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兰州该日热岛效应夜间数值较高,热岛效应强,白昼弱。极值分析: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分析形成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强度较弱甚至城区温度低于郊区的原因,可以从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热量释放,造成气温较郊区高。热量堆积和扩散直接影响热岛强度。正午前后,太阳高度角大,辐射最强,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对流旺盛,热空气上升,郊区凉爽空气流入,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少。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地面温度低,对流不旺盛,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和晴天天气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热量易在近地面堆积。人为原因: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所以冬季最强。夏季弱的原因与正午时形成的热岛效应弱类似,热岛效应最弱。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